重新认识腾讯:“人民公敌”的“开放”逻辑
腾讯启动Q+策略 QQ将向第三方开放
已拥有6.7亿活跃账户的即时聊天工具腾讯QQ,将对第三方开放。昨天,腾讯(腾讯控股:00700.HK)高管首度向外界解读其“Q+”开放策略。
截至目前,腾讯已经先后开放了腾讯朋友、Qzone等业务。先期开放的实名社交网络平台腾讯朋友,到今年4月上线一百天之际,腾讯公布的数据显示,月活跃用户数突破1亿,腾讯朋友第三方应用安装数也突破1亿。
此次腾讯要开放的是核心业务腾讯QQ聊天工具。据腾讯即时通信产品部总经理殷宇介绍,首期开放的业务将包括四部分,即开放应用平台、统一账号体系(open ID)、推送通知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
不过,腾讯目前对于此次开放仍然处在号召第三方开发者加入的阶段,到底会怎么开放?腾讯联席CTO熊明华做了一个比喻,“腾讯朋友、Qzone的开放模式更像是Facebook,而QQ的开放则更像是苹果的App Store。”
所谓Facebook模式是指,Facebook提供一个巨大的用户平台,各个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在其平台上共享用户并获得收入。在Facebook上已经产生了类似于Zynga这样的大型游戏厂商,Zynga的收入70%来自于Facebook,去年营收超过5亿美元,今年的估值已经达到58亿美元。
而苹果App Store模式,主要依靠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用户和流量以获得分成,但是苹果的开放系统对于第三方进入审核相对比较严格,应用上线后则主要依靠用户评价和打分等体系来获取更好的位置,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商和知名厂商都在苹果App Store上获得新生。
在互联网开放平台领域,除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分成模式外,还有中国互联网平台为第三方网站带流量的入口流量购买模式,以及微软的第三方开发者平台进入预交费认证模式等。
腾讯对于在QQ开放后会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来与第三方开发者共享流量和收入,目前尚无清晰的条款。殷宇表示:“会和第三方开发者共同研究一个更适合腾讯的模式来推进。”据知情人士介绍,预计今年第三季度腾讯QQ的“Q+”开放战略将全面开放。
一位第三方开发者告诉记者,其最担心的是自己的成功创意被腾讯等大平台厂商“复制”,熊明华则表示,如果第三方开发者的产品质量非常好,成长得快,“腾讯会对其进行投资,我们很乐于看到第三方发展。”
腾讯最近几个季度的财报显示,其用户增长速度以及收入增长速度已经出现放缓的趋势。据腾讯内部人士介绍,腾讯正在通过投资和开放寻新的增长点。近期腾讯也刚刚投资了华谊兄弟和艺龙,熊明华表示:“我们也发现了用户和收入增长速度不如过去快的现象,而且微博、偷菜、游戏等互联网热点应用层出不穷,所以我们也希望今后能够和第三方开发者一起努力,不仅为他们带来用户和流量,也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潜在用户。”
马化腾表示,Q+的商业模式还在探索过程中。“大家知道,360也在做桌面体验,但Q+的体验是不同的。”
腾讯微博账号Facebook引领的二次“孤岛革命”咆哮而来,让马化腾深深感受到:时代变了,腾讯也到攸关时机,必须用大智慧、大创新去拥抱这场新的变革。
过去十二年,腾讯通过内生性增长,成为中国一家产品线最广泛、用户数最多和体量最庞大的互联网公司。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谈虎变,都害怕腾讯,惟恐与之交集。
这一局面或许将被打破。
有“人民公敌”恶名的腾讯,现在主动向开发者、合作伙伴伸出橄榄枝,不仅开放QQ空间、
腾讯朋友、微博,甚至准备开放其最核心资产——QQ客户端。这个被同行指责为“中国互联网创新最大障碍”的霸主,现在号称要打造中国最开放、最受信任的平台。
“开放平台”,当前互联网最流行的词汇,之于腾讯究竟只是一个口号,还是已经转换为马化腾以及所有腾讯员工的心智模式?
“这是天然行为,是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外界的半信半疑,马化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态:“这不是你愿不愿意去做,是必须做的事情。”
马化腾告诉记者,3Q大战让其认识到,需要更多与外围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埋头做事。但更重要的是,Facebook和iphone出现后,一批依赖于其它互联网平台上诞生出来的开发商、服务提供商,让其深刻认识到社区、开放将在未来互联网产业的潮流和趋势。逆势而动,谈何容易。
事实上,马化腾变革的决心远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坚定。开放大潮下,腾讯固有客户端优势正被消解。马化腾需要借助于社区、开放等新元素,为腾讯下一个十二年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这是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当腾讯都没有种过果树,怎么能经营果园呢?”马化腾告诉记者,腾讯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筹备开放平台,但如何建立一套规范体系,解决技术、安全和运营等问题,是制约着平台开放速度的重要原因。
“我们虽然走得慢些,但一步一个脚印。”马化腾称,未来腾讯的开发平台,将不仅仅在于开放接口,而是更重要的关系链。只有通过关系链的盘活,才能真正发挥开放平台最强大、最核心的价值。
或许,是时候重新认识马化腾、重新认识腾讯。
开放的必然性
“我们一直在考虑开放,但是,必须知道开放是怎么回事、且有能力去做时,才能真正开放。”
从2010年底开始,马化腾给了腾讯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期。当外界都在猜测腾讯的开放转型是否彻底,对马化腾而言,这只是一种姿态。思考背后更重要的是,腾讯是否拥有开放转型所需的大智慧、大能力?
Facebook的横空出世,挑战着人类信息新的探索方式。它所解答的是:你是谁?你认识谁?你又在其他地方有何行为等链接个体和世界的信息。这些是雅虎、谷歌等上一代互联网公司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APP的内涵、外延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APP只是一个小应用,而未来的APP可以帮助用户获得好友的关系链,向好友发布信息,并借此成为连接世界的渠道和通路。
“在这样环境下,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开放与不开放的问题。”马化腾说:“我们一直在考虑开放,但是,必须知道开放是怎么回事、且有能力去做时,才能真正开放。”
摸索着石头过河,马化腾给腾讯的开放列出分步走的规划。从产品角度可以看到,腾讯的开放从比较成熟的QQ空间、腾讯朋友开始,再逐步延伸到微博,最后再开放最核心的QQ客户端。
去年9月,腾讯正式开放QQ空间。12月,腾讯微博开放平台正式推出,除了微博应用频道,还正式开放API,但为保证QQ账号的安全,腾讯微博API只是部分开放。今年7月份,腾讯最为重要的开放平台Q+将正式上线。
这三者的开放,使得腾讯的开放战略趋于完整。
对于拥有6.7亿活跃账户的QQ,Q+的开放将给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望以颠覆性力量创造新的生态环境。在此开放框架下,互联网用户不再需要面对冷冰冰的操作系统,不再受到终端、操作系统、场景等限制,可以实现更多绚丽多彩、更具人格化的在线生活网络。
“腾讯意识到,随着开发商的产品越来越个性化,运营商是不可能全面覆盖。”马化腾说:“这个时候,不是想不想继续做运动员,而是根本做不了。”
他告诉记者,腾讯将只做自己稍微熟悉的部分。“我们现在就只做农牧场系列,其他都是外界开发商开发为主。”
弱小的开发者心头或许落下一块石头。互联网帝国时代的游戏规则将被改写,不仅仅中小型开发商需要开放平台,开放平台亦需要开发商的创造能力和拥护热情。
如同随处可见的广告词,腾讯发问:“互联网的未来,你准备好了吗?”这是一个新的共生共存、百物生焉的大时代。
“人民公敌”腾讯的“开放”逻辑
“很多开放平台只是一个导航,没有注册用户,也没有关系链和支付体系,属于比较低端的开放。”
在过去的商业时代,腾讯最大的竞争利器是——关系链,这背后是由6.7亿用户组建的交错纵横的关系图。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一利器既是腾讯的优势,又可能给腾讯带来一系列技术和运营的挑战。
马化腾不敢跑得太快,只能战战兢兢地摸索每一大模块的特性和衍生趋势。目前,他将开放平台的模块分为三类:SNS、微博和客户端。
“QQ空间、腾讯朋友属于SNS关系。”马化腾告诉记者,QQ空间就是Facebook的模式,主要依赖账户登录和关系链形成互动。目前,这两个领域也是腾讯比较成熟、开发商分成最多的领域。
2009年9月QQ空间开放时,已经坐拥4亿QQ注册用户。这是诞生伊始就复制Facebook的开心网、校园网(人人网的前身)所无法比拟的。
“很多开放平台只是一个导航,没有注册用户,也没有关系链和支付体系,属于比较低端的开放。”马化腾说:“真正像Facebook的模式是非常复杂,社区里面的好友是会产生作用。有了任何动作后,会通过关系网传播,产生回流。这也是Facebook真正的核心价值。”
据记者了解,自QQ农场被腾讯500万元收购前,其自行运营的游戏在腾讯平台上线不到五分钟就被冲垮,可见腾讯庞大的用户给开发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此后,QQ农场不得不和腾讯合作,将程序、后台、数据库和安全验证机制等全部重写一遍。
来自腾讯的数据显示,腾讯去年收入196亿元,而合作伙伴从中获得的分成也有约40亿元——这是中国互联网领域总额最大的分成。
谈到微博的开放,马化腾表示:“目前,微博的商业模式还比较难,全世界也没有人试出这个模式到底怎么做。”
马化腾认为,微博像SNS,又不完全像SNS。“它有双向部分,但可能里面只有20%-50%是双向收听,50%-80%是仰望名人。”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微博只是一个媒体,他只能看到人,但并不能真正了解人,并和他进行交往。“目前,微博只是用文字来表达,没有做到图形化,利用你的听众和双向好友关系链来进行开发的APP,也没有出现。”
此前,腾讯曾经尝试着希望把一部分QQ空间的APP移植到微博,但发现还是非常困难。“目前,我们的思路是,把接口做好,更多奇思妙想等待开发商来进一步解决。” 马化腾说。
与SNS和微博的开放相比,更艰巨的是,Q+开放平台的挑战。
此前,客户端是腾讯最核心的资产。对于Q+而言,一个重要的命题是,客户端固有的封闭性和平台的开放性之间需要重新打磨一种新的关系链,而这谁都没有尝试过。
马化腾表示,Q+的商业模式还在探索过程中。“大家知道,360也在做桌面体验,但Q+的体验是不同的。我们有导航功能、账号体制、消息体制,也有社交概念,是更为复杂的应用过程。”
去年8月,腾讯曾尝试推出webqq2.0。“外界只是看到这是一款操作系统。”马化腾说,但腾讯已经尝试把客户端用操作系统的方式来体现。马化腾的思路是,借着操作系统的形式,将客户端应用放入其中,带有社交、导航体系,应用和应用之间通过消息体制可以互通。
“但是,全世界没这么做过,难度也很大。”马化腾说,“我们希望有所创新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