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中外高校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作者:***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10期
【摘要】创新创業教育对于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相关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相融合等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创”教育与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BKJGLX690)成果。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很多高校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探索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以及行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路径,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高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还都停留在零散的经验探索阶段,还未与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结合,且缺乏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因此,对国内外高校双创教育的经验进行深入梳理和比较研究,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探索跨界融合的专业人才培育新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对于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破解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难题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国外双创教育的发展情况及特点
美国和欧洲国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一些国家形成了集实践和研究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起了较为成熟的体系。他们的教学经验对于我们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第一,重视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欧洲一些高校的创业课程经常关注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创新问题,以及弱势体和特殊人的创业问题等。美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较为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和解决社
会问题。如耶鲁大学、纽约大学等都很重视社会创业项目,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创业等领域的辅修课程,鼓励学生创办有利于社会的企业。[1]
第二,从创办企业的功利目的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转向。欧美高校早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比较强调创办企业,而近年来,有的学校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重在对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美国康奈尔大学推行了创业计划,该计划将双创教育资源和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进行了紧密结合,全校学生都可以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普适性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全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的作用。[2]英国政府为突破培养企业家这一传统的创新创业理念,对高校双创教育重新进行了设计,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将双创教育目标放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促进了本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第三,日趋国际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视野。如英国高等教育协会资助开展了国际创业教师项目,为全球致力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学者、企业家提供了学习和交流平台。[3]很多国家的高校还通过定期举办国际论坛等形式,拓展国际高校沟通的渠道。国际论坛及峰会及时传递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理论和实践动态,拓宽了高校师生的眼界,使得创新创业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第四,强调多学科跨界,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
关于创新创业和专业课程的关系,国外主流观点之一认为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有助于避免专业背景给创业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欧盟委员会提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不同院系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设置相关匹配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让创新创业课程为全体学生服务等。
从实践情况看,欧美不少国家高校非常重视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一些高校强调打破专业壁垒,提倡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了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专业课中嵌入创新创业理念,形成了与专业课程密切结合,特突出的课程体系。如美国部分高校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斯坦福大学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融合,借助网络关系整合各学院优质资源,由相关院系开设与专业结合的创业课程,开展相关的通识教育,形成了参与广泛的教育模式。[4]英国高校将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紧密融合,并且非常注重融合的层次性和差异化,使得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德国一些高校则针对各个学校特及培养对象的不同,搭建了各具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非常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跨界融合。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欧美很多高校要求兼具专业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去讲授创新创业课程,也会鼓励教师、科研人员通过创办公司、到企业担任研发顾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平台建设和保障体系方面,欧美高校往往比较注重产学研的融合,依托校友资源和企业优势,构建校内外协同合作机制,缩短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转化周期,提升了成果转化率。有些高校还很注重将企业需求与高校自身优势相结合,由企业定期展开各类竞赛和创业项目,吸引大学生参与。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整合学校、校友及相关企业的各类资源,提供创业计划来支持大学生创业。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及模式探索
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相对较晚。目前,我国高校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创业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助推剂。教育部已建立了19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这些示范基地和示范高校进行了各具特的双创教育探索,其模式和经验都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和参考。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规模到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对
推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政策层面上,国务院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于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度不够紧密等问题,并提出了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促进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2018年,国务院发文提出要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双创在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年,教育部也提出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其和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等密切结合的指导意见。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又一次指出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提出要提升高校学生的双创能力、优化双创环境等具体举措。以上指导性文件均促进了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的纵深化发展。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在规模与数量上都创了历史新高,大约有1076万人。根据某招聘网站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今年高校毕业生去向中,单位就业占50.4%,同比下降6.5%;自由职业占18.6%,同比增长2.8%;创业占1.9%,同比增长0.5%;暂无具
体打算的占15.9%,同比增长3.1%,而选择国内继续学习和出国继续学习的分别为9.3%和1.3%,同比分别下降0.2%和0.6%。而从不同院校应届生毕业去向看,双一流院校学生选择创业的为4%,高于普通本科院校的1.3%和专科院校的1.6%。从数据看,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就业形式也日趋多样化。面对就业形势的多元变化,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部自2007年起,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并于2012年开始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近年来,为推动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教育部还会同多个部门举办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截至2021年,此赛事已累计吸引603万个团队,2533万名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
从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看,为响应国家对于創新创业的新要求,很多高校也都在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内部分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学制上进行了开拓性的改革,比如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并设立创业教育学分;允许学生在大学期间创业休学;对学制进行调整等。还有一些高校专门为学生开发了系统化的创业培训课程,并邀请企业、工商等各界专家作为授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获
得了良好的成效。也有些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增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如天津工业大学构建了多层次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模式,通过组建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组建创客空间等实践平台,开展丰富的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天津工业大学专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