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流通规律[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答: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
爱情歌词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别那么骄傲22.货币的支付手段[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南京大学2009研]
答: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首先要完成两种职能:①对所卖商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②执行观念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可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要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出现后,一方面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大全
盾,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随着支付手段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之间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只要有一个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扩大了形成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3.通货膨胀[浙江师范大学2007研]
答: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
的持续的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使用非实物性的信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所发生的现象。通货膨胀降低了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发生,归根结底,必然有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加。一般说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和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
4.通货紧缩
答:通货紧缩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必然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结果。但是,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支出下降的原因则是由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行为发生了变化,那么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促使消费和投资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行为也没有发生变化,而是融资体制、投资体制或者消费体制发生了紧缩性变化,总需求水平也同样会下降。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总需求体制方面的原因。另外,对于一个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经济而言,净出口的下降也可能传导到全社会,引起全面的通货紧缩。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国外部门的需求相对下降。
二、辨析题
1.从简单个别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每一种价值形式的发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第一种形式过渡到第二种形式,虽然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商品价值的表现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加充分,但仍然是一种物物交换。第二种形式过渡到第三种形式的时候,价值形式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商品的交换方式已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但是在第三种形式过渡到第四种形式的时候,价值形式的发展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因为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并无本质区别,仅仅在于金银商品取代了一般等价物。
物联网工程就业方向2.在金本位条件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中央财经大学2008研]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通货膨胀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因此,通货膨胀是与纸币流通有密切联系的经济现象,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可能出现。它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流通中对货币的需求量是自发变化,而且难以预测的。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纸币流通
在技术上具有货币供给的无限可能性,而且通过国家权力强制货币流通,从而弱化甚至破坏货币流通的自发调节机制;另一方面,纸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本身没有内在价值,进入流通的纸币不能够通过贮藏方式退出流通,这就导致货币供给量的无限性和货币容纳量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结果必然是,过多投入流通的纸币只有采取降低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来与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这样,货币贬值就不可避免了,由此
产生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在金本位条件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是因为流通中的货币量可以通过黄金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自发进行调节,过多的金属铸币会自发地退出流通而贮藏起来,所以金属货币不会超过流通中的需要,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在金本位条件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这句话是正确的。
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重阳节的传说简短50字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看,金银最初也只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非天然就是货币。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币。
一般等价物究竟固定在哪一种商品上,最初是偶然的。但总的说来,有两种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或是固定在最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上,或是固定在本地可让渡的财产的主要形式(某使用物品)上。在历史上,有很多商品,如牲畜、盐、毛皮、贝壳、绸布等,都充当过最初的货币商品,最后才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也只是从贵金属成为货币商品时起,货币形式才真正同一般等价形式区别开来。
金银之所以能最终夺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天然特性是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具有价值、成比较均匀、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和保存等特点,是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由于金银具有这些特性,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逐渐固定在金银上,金银成了货币商品,成了货币。因此,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的起源表明,货币不外乎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
价物。贵金属只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才成为货币,它一旦作为货币,就成了特殊商品。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
1.简述等价形式的三个特征。[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
答:等价形式是指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等价形式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充当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就是使用价值,它不仅把另一种商品内在的价值表现为外在的,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而且把另一种商品的价值量也明确表现出来了。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作为等价形式的商品是一定的具体劳动的产物,它和另一种商品交换时,成为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材料,因此,生产商品这种等价物的具体劳动也就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3)私人劳动成为直接形式的社会劳动。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本来是私人劳动的产物,但是,在商品交换时,商品却作为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发生作用,从而表明生产另一种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所以,生产等价物的商品的私人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
2.如何认识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南开大学2009研]
答:(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它和一般商品一样是实在的商品体,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货币又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是一切商品共同的价值表现材料,执行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形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但是,不管货币形式怎样变化,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本质作用不会改变。
(2)货币的职能
物竞天择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表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即给商品标明价格。因为它只是商品进入流通前的准备过程,表明商品的价值等于多少金量。
②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于是纸币一类的价值符号代替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谁拥有货币谁就能够自由地购买商品,这样货币便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货币的这种性质引起了人们贮藏货币的欲望。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贮藏起来;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的货币就会自动地加入到流通过程。可见,货币贮藏是货币流通的“蓄水池”。
④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一方面促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