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考试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健康管理师考试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预防重点知识
1、预防医学的概念及特点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与早逝。
特点:(1)工作对象是个体和及确定的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3)采取的对策既又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2、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医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健康教育、促进)卫生政策与管理(营养学,食品卫生学)。
3、健康决定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
4、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5、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6、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7、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8、三级预防的落实:根据干预对象是体或个体,分为社区预防服务和临床预防服务。社区预防服务以社区为范围,以体为对象开展预防工作。临床预防服务以个体为对象实施对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社区预防服务实施的主体是公共卫生人员。临床预防服务则是临床医务人员。
9、临床预防服务
概念:在临床场所由专业人员指导的预防服务。
内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筛检(定期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胆固醇测定、视敏度筛检、听力测试)和化学预防(孕妇补充叶酸、预防卒中服阿司匹林)。
10、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
11、健康维护计划的内容
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信息,确定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
12、社区概念
是若干社会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中国健康管理师
13、社区公共卫生的概念
是人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根据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的项目,促进社区人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健康的均等化。
14、社区公共卫生原则: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为对象;3)以需求为导向;4)多部门合作;5)人人参与。
15、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点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2)健康教育;3)预防接种;4)0-6岁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5)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6)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务;7)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8)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1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11)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16、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与疾病之间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3)体发病;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5)重在预防。
分类:10大类115个病种。
职业病诊断由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第二部分:营养学重点知识
1、营养的概念: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的概念和分类
1) 概念: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共六大类,有些营养学家将膳食纤维也列入营养素。
2) 分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量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
3) 常量元素:矿物质中有的在体内含量较多(大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100mg以上者,称为常量元素,有钙、镁、钾、钠、磷、氯、硫共7种。
4) 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小于体重的0.01%,每人每日膳食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的矿物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碘、锌、硒、铜、钼、铬、钴共8种。氟属于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
5) 维生素14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水溶性的维生素C、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胆碱、生物素。
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4、平均需要量(EAR):是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由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计算而得;是根据某些指标进行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体中50%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是制订推荐摄入量的基础。
5、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原来传统使用的RDAs,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体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
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6、适宜摄入量(AI):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无法计算EAR,进而不能推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用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亦可用做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该量可满足目标人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7、可耐受最高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可耐受是指这一摄入水平是可耐受的,对一般人几乎都不至于损害健康。
8、能量系数: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每克脂肪可以释放9kcal能量,每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都可以产生4kcal能量,每克酒精产生7kcal能量,(但酒精不是营养素),每克膳食纤维产生2kcal能量。
9、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和分类
1) 作用:能量来源。
2) 分类:糖(单糖、双糖、糖醇)、寡糖(异麦芽低聚寡糖、其他寡糖)、多糖(淀粉、非淀粉多糖)。
10、血糖生成指数:简称血糖指数,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葡萄糖)耐量面积之比。
GI=(某食物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100%
GI是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GI高的食物或膳食,表示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血糖浓度波动大;反之则表示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血糖浓度波动小。
11、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5-65%。
12、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应包括复合碳水化合物淀粉、不消化的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和低聚糖等,限制纯能量食物如糖的摄入量。
13、脂肪酸的常见分类:
按长度分:长链、中链、短链;
按饱和程度分: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
按空间结构分:顺式、反式;
按不饱和脂肪酸第一个双键位置分:n-3,n-6,n-7,b-9系、w-3,w-6,w-7,w-9系。
14、反式脂肪酸:其联结到双键两端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不同侧。
15、固醇分类:动物组织中的胆固醇、植物组织中的谷固醇。
16、脂类生理功能:供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维持体温,保护脏器;增加饱腹感;提高膳食感官性状。
17、必需脂肪酸的概念:(EFA)指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人体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和a亚麻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