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所属领域 | 单元题目 | 单元主要内容 |
数与代数 | 一、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 克 、 千克、 吨的认识 |
数与代数 | 二、风筝厂见闻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1、除法的口算、估算 2、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及验算。 |
空间与图形 | 三、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
数与代数 | 四、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 1、除法估算 2、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3、混合运算 |
空间与图形 | 五、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换 | 1、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
实践与综合应用 |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 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 |
数与代数 | 六、美丽的街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 | 1、口算乘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混合运算 4、回顾整理 |
空间与图形 | 七、我家买的新房子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1、面积和面积单位 (1) 面积的认识 (2)面积单位 2、面积计算 (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2)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
实践与综合应用 | 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 | 合理安排双休日 |
数与代数 | 八、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 | 1、初步认识分数 2、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
统计与概率 | 九、摸名片 ——统计与可能性 | 可能性的大小 |
十、回顾整理 ——总复习 | ||
二、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活动 | |
知识与技能 |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4、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 1、通过具体的情景,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 1、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及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
数学思考 |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2、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面积单位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 |||
解决问题 |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 |||
情感与态度 |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与不足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
三.课时安排:
内容 | 课时 |
一、 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 3 课时 |
二、 风筝长见闻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 10 课时 |
三、 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 2 课时 |
四、 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 8 课时 |
五、 走进新农村 —— 位置与变换 实践活动 —— 变化的影子 | 4 课时 1 课时 |
六、 美丽的街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 | 8 课时 |
七、 我家买的新房子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实践活动 ——点击双休日 | 7课时 1 课时 |
八、 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的认识 | 5 课时 |
九、 摸名片 —— 统计与可能性 | 2 课时 |
十、 回顾整理 ——总复习 | 5 课时 |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少,缺少必要的情景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切实
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
2.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克、吨的初步认识。
3.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题 | 克、千克、吨的认识 | ||||
备课时间 | 8月26 | 上课时间 | 课型 | 新授课 | |
课时 | 4 | 教学方法 | 实践操作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的乐趣。 | ||||
重点难点 | 1、 让学生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 ||||
教具准备 | 天平、称、各种实物等。 | ||||
板书设计 | 克、千克、吨的认识 1、轻物品的质量,克,用“g”表示。 2、重物品的质量,千克,用“kg”表示,1千克又叫1公斤,。 3、量很重的物品,吨,用“t”表示。 4、1千克=1000克 5、1吨=1000千克 |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几个有关动物的小知识.谁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
学生: 蜂鸟,像蜜蜂一样大。
教师:你知道吗?蜂鸟刚孵出来时还不到一克呢!
板书:1克
教师:你喜欢小狗吗?谁知道世界上最小的狗有多重吗?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一千克。
板书:1千克
教师:你了解袋鼠吗?最大的袋鼠大约重40千克,最小的约重4克。
板书:40千克 4克
教师: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0吨,它的肾重一吨。
板书:150吨 1吨
教师:根据老师讲的动物趣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 感受1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
1、认识感受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