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安溪县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摘  要] 县域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处于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最低层次,是省级旅游发展总体布局的基础。福建省要建设旅游强省,县域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是关键。以在福建旅游资源构成中具有代表性的泉州为例,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国家标准 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要求,对安溪县进行了全面的旅游资源详查,并在定性分析安溪旅游资源三大特的基础上,采用国家标准 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分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对安溪县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
旅游资源的调查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南,晋江西溪上游,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多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40座,最高山峰太华尖海拔1600米。以五阆山、跌死虎山为界,西部称内安溪,东部称外安溪。外安溪地势较低,平均海拔300400米,以低山、丘陵
串珠状河谷盆地为主;内安溪地势较为高峻,以山地为主。河流以晋江上游西溪(又名蓝溪)为主,境内流程105千米,西部的福前、白荇溪和举溪等自西北向西南注入九龙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1600毫米,年均气温18.5。名胜古迹有安溪文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1.1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5种,基本类型全部37种。安溪县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有亚类2种(AA综合自然旅游地、AD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基本类型2种,代表性单体资源5处。
主类
亚类
代表性资源
                 
 
A
AA综合自然旅游地
凤山公园风景区
位于县城北面凤冠山。规划区总面积179.7公顷,其中茶叶大观园12公顷,宗教朝圣1.3公顷。其特点是山清、林茂、气爽;园内种植有50多个名茶品种,建有茶艺坊、茶缘坊、茶圣陆羽雕像、大茶壶等。
五阆山
位于内安溪,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
跌死虎山
是内安溪、外安溪的分界线,山内有古寺等景点。
戴云山
戴云山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按地形地貌之差异,素有内外安溪之分,拔600~700米。由于地形特点,安溪分成两大水系,东部属晋江水系,西部属九龙江水系。 
AD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紫云山
位于安溪县芦田镇境内,是安溪的第二高峰。这里山蜿蜒,古柏葱葱;海拔1341米地高峰俯瞰山,层层叠叠。因为山上发现火山口,火山初现芳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去探奇。
1.2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6种,基本类型全部15种。安溪县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有亚类4种(BA河段、BB天然湖泊与地沼、BD泉),基本类型有3种,代表性单体资源有5处。安溪县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多种多样,但不够丰富。
主类
亚类
代表性资源
基本特征
B
BA  河段
蓝溪
发源于桃舟、棠棣和永春一都,由此流向东南,经南安汇入晋江,境内流程105千米,西部的福前、白荇溪和举溪等,流程较短,自西北向西南注入九龙江。
BC  瀑布
洪恩岩百丈漈瀑布
位于虎邱镇洪恩岩前右侧。旧志载:漈水百余丈,树林幽胜。站立远处,只见在奇峰怪石铺叠中,瀑流如修长的白衣仙子,飘然立于悬崖之上;在崖底,只见从那天际边铺排而下的陡崖上,显露着一道道深刻的瀑痕,有道是日照万卷画,一雨千泪悬
BB  天然湖泊与池沼
小坪湖泊
位于内安溪的小型湖泊
大白濑湖泊
县中大型湖泊。
BD 
龙门温泉
安溪县龙门镇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浅层赋藏温泉带长达2公里,宽40余米,泉水流量23L/s,表层水温高达81,日可供水3500吨,且水质良好,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基本达到饮用水标准。
1.3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2种,基本类型全部12种。安溪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亚类2种(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基本类型4种,代表性单体资源有4处。
主类
亚类
代表性资源
基本特征
E
EA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李光地故居
明初李氏先祖李森建。前后三进,被称为大宗祠堂,庙内尚保留有明英宗皇帝敕文。第二进大厅厅前悬挂夹辅高风匾额,为康熙皇帝表彰李光地所赐;厅中高悬急公尚义匾额。第三进厅堂前横挂鸣臬闻天匾额,为正统年间宰相叶向高题赠;厅堂后侧悬挂保世滋大匾额,疑为李光地所题。
历史文化名镇湖头
湖头镇位于县域东北部,距县城关34公里,五代前称阆湖,北宋初称湖山,南宋孝宗间始称湖头。湖头山明水秀,胜景天成,文物古迹众多,古人曾标点阆山雪意、东甲晓霞、白濑溪声、七佛春云、三台夕照、霞浦渔灯、成云观瀑、月峰樵径、西湖夜月、碧翠闻钟湖头十景
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安溪文庙
位于安溪县凤城镇东南隅,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背依凤山,前滨龙津,笔峰拱峙,素有安溪文庙冠八闽秀甲东南之誉。古时庙学合一,为崇祀孔子之地。文庙的前身为县学,习称孔子学,亦称孔庙。
1.4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包括全部亚类7种,基本类型全部49种,安溪县有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亚类4种(FA综合人文旅游地、FD居住地与社区、FF交通建筑、FG水工建筑),基本类型种,代表性单体资源处。
主类
亚类
代表性资源
基本特征
       
FA综合人文旅游地
清水岩
清水岩高峰,依山而建,背靠狮形龙脉,三峰文笔拱峙,面临深壑,常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美如蓬莱仙境而蜚声海内处。奇岩怪石散见于山巅水涯,为闽南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FD居住地与社区
城关大龙湖旅游区
以城东(曾坑)水闸桥和贯穿城区的溪面为依托,规划水面总长8.2公里,总面积306万平方米,
FG水工建筑
白濑水库
规划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03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5.2立方米/秒,径流总量11.1亿立方米,规划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72米,大坝高110多米,相应库容为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5.6亿立方米,调节特性为多年调节水库。
FF交通建筑
凤池桥
县令赵师戬在桥址始建了安溪县城的第一座石址木梁桥,至嘉泰二年(1202年)由继任县令龚晏建成,桥面上建有长廊式盖屋43间,后被命名为龙津桥。后将桥改建为石址木梁桥,桥面上亦盖有廊屋46间立石取名为陈公桥。然而,陈宓却认为,这座桥的兴建是成就前人的美行,便改名为凤池桥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的等级,反应了旅游资源品位和吸引力的大小。
安溪县旅游资源整体品位不高,没有具有全国影响的旅游吸引物。为了全面评价安溪县旅游资源等级和开发价值,利用旅游资源单体共有因子评价模型对安溪县代表性单体资源进行赋分等级评价
景点类型
具体
景点
资源要素价值(永春旅游景点大全85分)
资源影响力
附加值
总分
等级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30
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25
珍稀奇特度
15
规模、丰度与几率
10
5
知名度和影响力
10
适游期和使用范围
5
地文景观
凤山公园风景区
25
15
7
5
3
5
4
5
65
三级
五阆山
20
10
5
7
4
3
4
3
56
二级
跌死虎山
15
10
5
7
4
3
4
3
51
二级
戴云山
22
10
8
8
4
3
4
3
62
三级
紫云山
23
10
10
8
4
4
4
5
68
三级
水域风光
蓝溪
22
12
5
5
3
3
5
3
58
二级
洪恩岩百丈漈瀑布
20
15
10
5
4
6
5
5
70
三级
小坪湖泊
10
10
5
5
3
2
5
5
45
二级
大白濑湖泊
10
10
5
5
3
1
5
6
45
二级
龙门温泉
25
10
5
5
3
6
3
3
60
三级
李光地故居
25
20
13
8
4
8
4
3
85
四级
历史文化名镇湖头
15
10
8
5
3
5
3
1
50
二级
安溪文庙
25
20
11
9
4
7
5
5
86
四级
       
清水岩
28
22
13
9
4
8
5
5
94
五级
城关大龙湖旅游区
10
10
5
5
3
2
2
3
40
一级
白濑水库
10
10
5
3
3
3
3
3
40
一级
凤池桥
15
15
10
5
4
5
5
5
64
三级
从表中可以看出安溪县17处主要单体旅游资源中,五级的仅有一个,旅游大规模开发的难度较大;四级的有两个;三级的有4个;可见安溪县主要旅游资源中,大部分属于普通级旅游资源,优良级旅游资源比例较小,说明安溪县整体旅整体旅游资源质量不高,强度不大。
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实施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战略,保护好作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基础的旅游资源。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一种辩证关系。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对旅游资源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开发是在更高的保护。所以,应将保护的观念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前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论证分析,变过去掠夺式的粗放型开发为集约化开发,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过程中对资源造成的浪费和破坏。第二,实施精品开发。旅游产品要给人以美感并与周边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切忌片面地以新产品迎合市场。同时,要尽可能实行开发一步到位,避免分期开发和循环开发给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危害。第三,加强区域范围内旅游项
目的统一规划,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以有效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使区域内旅游产品形成合理分工、各具特、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第四,对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在技术、资金条件不成熟或尚未科学规划之前,应先进行保护,待条件成熟后再行开发,切忌盲目行动。    二是城市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城市化进程却在明显加快,城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不少旅游资源已在城区之内或邻近城市,随时都有被挤占、破坏的可能。要切实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首先要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对旅游资源则要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先行保护。尚未商业开发的旅游资源,要同时预留相应的旅游发展配套用地,避免开发时造成景区面积、功能缩水现象。有了城建规划还要切实执行,切忌贪图眼前利益牺牲旅游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也很重要,尤其是一些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要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发挥景区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城市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历史古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  三是景区承载能力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要准确测定和控制已有旅游产品的承载能力,在游客数量接近旅游产品的承载能力时,及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予以疏导。要重视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固有价值,降低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从而有效保护、提升旅游资源本
身的承载能力。旅游景区周边合理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必须经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尽可能减少由此带来的对旅游景区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    四是旅游管理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加强旅游管理,是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旅游资源保护中的重要环节。
,二是必须加强旅游景区规章制度建设。现阶段游客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各旅游景区要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游客管理规定,加强执法力度,对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三是必须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除了通过当地景区的一些传媒、指示物品宣传旅游资源保护外,还要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加强对游客的即时资源保护意识教育,比如在观赏某一些景点前,要求游客先观看一部简短的景点介绍和保护宣传短片,提高他们的保护资源意识,使他们明白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旅游资源。这一点,许多旅游大国都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四是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队伍。五是必须加强对旅游资源日常的维护。如对历史文物的温度、湿度、光照的测量,使其处在一个适合的条件下,以利于对环境的维护、卫生的保持和森林防火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