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水谣》
简析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水谣》
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作者:刘旭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1
        要:歌唱是人们用来抒发、表现和交流情感的一种形式,因此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及情感表达作恰当的处理,就成为完美地体现歌曲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法与途径,歌唱艺术的演唱风格,是歌曲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的艺术风格完美统一的体现。通过对作品《黄水谣》的具体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具体处理,来诠释声乐演唱中情感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黄水谣》;合唱
        合唱作品《黄水谣》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3月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诗史,是堪与世界声乐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
        1《黄水谣》的音乐特征与创作手法
        该作品为带叙事性的三段体混声合唱,曲式结构:A-B-A1。基本情绪:喜--悲。
        A乐段——女声二部合唱,优美、明快、歌谣式的曲调使人们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之中。旋律线上下起伏不断,有如东流的黄河水川流不息、一泻千里。
        这一乐段共分为四句,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传统创作手法所称的起、承、转、合,每一句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第一句(6-12小节),将川流不息的黄河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感受到了滚滚黄河的一望无际。第二乐句(13-20小节)是对第一乐句的继承与发展,它近距离将黄河动态式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乐句(23-30小节)把黄河的动态转为人的动态,该乐句写得非常妙,将人们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完全表现出来。第四句为合句,它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和平时期幸福生活的赞美。
        B乐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
        第一句(43-45小节)低沉的音区,沉重的节奏构成了悲痛的音调。它告诉人们,日寇入侵使民众灾难深重。第二乐句(46-48)在前乐句的末了音上提高八度开始,并且连续1五度上行跳进至f(小字二组)音,然后哭泣叹息而下,使人联想到奸淫烧杀一片凄凉的悲惨场面。第三乐句(49-51小节)在第二乐句的尾音下移四度进行发展,该乐句不像上一句那样旋律线大起大落,它表达的是一种茫然无奈之感。扶老携幼四处逃往逃到哪里去啊?
哪里是藏身之地啊?就是这种无奈茫然之感。第四乐句(52-54小节)力度加强了,速度也在变化,将前面的成分朝的成分发展,达到全曲的高潮,满腔怒火在燃烧。A1乐段——是对A乐段的浓缩再现,但情绪截然不同,它是在B乐段悲、愤的基础上发展过来,是一种对苦难的倾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