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教案
课题:《保卫黄河》
年级:六年级
教具准备:电子琴、音乐课件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保卫黄河》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歌曲。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歌曲的齐唱为多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后面采用卡农的形式写成轮唱,具有进行曲风格,歌曲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查,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善战、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好,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识谱能力,能自主性的学习歌曲,学生能够独立体会音乐作品情绪特点,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三、知识与技能
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强拍位置上的四分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请你们来说一说 ,你心目中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评价)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
师: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及时评价)
生:积极发言
师:(课件:黄河流域图)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呼应学生所说。)
设计意图:(奔腾壮观的黄河,给学生以视觉上的享受,与学生的文学修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对黄河的自豪感)。
师:看,这个女孩站在母亲河面前,思绪万千,假如你是这个女孩,你会想到什么?
师:女孩对黄河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但同时又回忆奶奶曾经告诉她的一个故事,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 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板书:选自《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设计意图:(学生发散故事引入,增加趣味性,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记忆。)
师: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想一想,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段歌词让你有什么样的联想和体会?
生:学生回答。
板书:《保卫黄河》
师: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1905—1945)人民音乐家,广东番禺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管弦乐曲,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唱遍全国,其中《黄河大合唱》被选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三、初听歌曲: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
师: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
生:学生回答,
师:(追问)为什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雄伟、激昂、热烈。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生:积极回答
再次聆听:
师: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绪视唱《保卫黄河》的歌谱,仔细观察歌谱,歌谱中都出现了哪些节奏型?它们对歌曲情绪的表达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