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黄河怨》的艺术价值探究
作者:石婧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7期
作者:石婧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7期
【摘要】歌曲《黄河怨》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套曲中的第六乐章,为女高音独唱的艺术歌曲。《黄河怨》在《黄河大合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有较为独特的创作手法,属于演唱难度较大的曲目。本文为探究作品的艺术价值,挖掘《黄河怨》的深刻内涵,印证其在《黄河大合唱》的重要作用,剖析其曲式结构和主题旋律发展手法,论证其创作特,诠释其声与情的高度统一和歌唱它的艺术处理,体现其极高的的艺术价值。
【 关键词】《黄河怨》;艺术价值;演唱
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黄河大合唱》1939年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大型合唱套曲,整部合唱套曲的艺术价值极高,影响力巨大,是中国众大合唱经典代表作。其中第六乐章为女高音独唱《黄河怨》,主题鲜明,情感深刻而撼人心肺,内涵深邃,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能展现出较高
的音乐形象和艺术表现力。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演唱特、创作手法两个角度来研究歌曲《黄河怨》,笔者将其归纳、总结,提升到艺术价值、审美的层面来探究,揭示我国早期艺术歌曲探索历程以及歌曲《黄河怨》在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历史地位。本文主要从《黄河怨》在《黄河大合唱》中的作用、《黄河怨》的创作特、《黄河怨》的演唱价值体现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歌曲《黄河怨》在《黄河大合唱》中的作用
(一)歌曲《黄河怨》的内涵表现
歌曲《黄河怨》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曲,曲调简朴,感情跌宕,表现了丈夫、孩子惨遭杀害的妇女,在受尽日本鬼子的蹂躏欺辱后,羞辱难奈,不得已准备跳黄河自尽的悲凉心情,有力控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表达了反抗侵略、誓死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和坚定信念,也唤醒了人民众的觉悟和不屈不饶的革命斗志。“它作为一首十分感人的作品,曾以那难以抑制的悲愤情绪打动了无数国人,一字一音,给人斩钉截铁的感觉。伴奏与独奏声部之间的呼应,形成一种‘紧打慢唱’的效果,使人联想到中国古代悲剧中窦娥、秦香莲等悲剧人物。”这些都表明,《黄河怨》具有东方“悲剧”的审美内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