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导学单《黄河颂》
******初中导学单
课题
6. 《黄河颂》
设计者
***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达成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阅读诗歌体会语言,体会作者澎湃激越的感情,培养民族自豪感。(投影)
课时设计
2
辅助手段
多媒体
学法
自主 合作
实现目标
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指导
课堂生成及反思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阅读诗歌体会语言,体会作者澎湃激越的感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投影)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 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投影)
    四、内容探究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投影)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黄河颂》音乐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并随时进行指导。
二、学唱《黄河颂》
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
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阅读材料见《语文课课练》
练习设计:
练笔 1. 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 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拓展训练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诗人在文章里写到“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作为一名中学生,对于今天的黄河的环保治理,你有怎样好的建议?
知识卡片(投影)
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是其中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互相讨论交流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本课的设计是课前准备用“了解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导入新课后以“欣赏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中间研讨“探究黄河精神” 激发爱国热情。家庭作业“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使用说明:
1、导学单作为学案,设计虽然简单,但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了根本转换,以学生的学为主导,教师的教只起到指导作用,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导学单在设计时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要内容。使用本导学单将帮助教师进一步落实“以学为主”的理念。
2、本导学单可以打印空单手写,也可以备好电子稿打印使用。
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3、一般情况下,一节新授课使用一张导学单,设计的板书、巩固练习题、达标题、语文主题阅读材料等使用导学单的背面,使用课本、随堂练、自主创新学习上的习题,只注明页码题号即可。
4、导学单为教师上课使用,不印发给学生,作为教师常规必备材料,欢迎教师备精品导学单。
5、导学单是新授课必须使用,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也可以使用,但不作要求。
6、集体备课备出来的导学单,个人在使用时要根据自己的班级学情进行必要的修改。
7、欢迎老师们对导学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完善导学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