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些船坞和工厂。这些外商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剥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这样,中国无产阶级就先于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诞生了。中国无产阶级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它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随后,在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厂矿里,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把基督教教义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些带有浓厚宗教迷信彩的农民革命思想和信条(相信的话),他用这些信条组织和发动了金田起义。
第一, 封建制度的腐朽剥削,使人民处于水火之中,官逼民反
第二,外国侵略者的进一步摧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第三,自然灾害的同时发生,使人民生活无以为继。
第四,洪秀全宣传的世界大同,平均分配等思想在当时有一定冲击力,因为清朝后期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1856—1860年 第二次战争
1858年 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 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总理衙门建立
初称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相继签订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大使)。他们为控制清政府,西方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同清朝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
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这些都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其设立是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军纪严明,战果辉煌,攻克南京,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去巩固政权。
首先,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出不足,则迁彼出?????”。这种平均主义可以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但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方法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发展生产力,建立一个绝对平等的理想社会只能是空想,更谈不上去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这
个纲领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目标,实际上没有直接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表现出革命纲领本身的落后性。
还有在实施此纲领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的环境做保证。
总之,太平天国实施的封建体制是这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次,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封建思想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
1?等级思想。“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与广大农民众要求政治上的平等是背道而弛的。
2?安乐思想。在天京,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建筑王宫;天王不问朝政;东王外出仪仗千人;韦昌辉“常贩货物以营利”。这种皇权思想严重脱离了众,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宗派思想。在天京,各王通过家族,亲戚等关系,结成自己的小集团,相互猜疑,矛盾尖锐。导致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无疑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战略上的失策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在用宗教信条理论作指导,小农经济作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是清朝与法国之间为越南主权问题而爆发的战争。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
1894.7—1895.4年 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侵略中国,与中国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898年(6.11—9.21) 戊戌变法
1840年战争战败後,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众知识份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後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材;在军事上亦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北洋水师。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後。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
康有为、梁启超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也叫百日维新,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派势力十分强大,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根本)原因。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
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失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主要内容有:
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
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①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② 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③ 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1860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1.变法失败的原因
1) 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
2)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的局限性。康有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社会阻力。
3) 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策略错误侵犯了一些大官僚的利益,如开国会、设制度局,一些老臣的职权被剥夺,又没有安排措施,他们当然坚决反对。精减机构撤销六个部,罢免“六堂官”也操之过急。
意义: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维新
派虽然没有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但是他们鼓吹变法的首要目的却是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在历次上书中,不厌其详地说明只有变法才能御侮、图存。光绪皇帝进行变法,也主要是因为外强的侵逼。
在慌乱中的光绪皇帝仍然说明了列强的侵逼和变法的关系。虽然,短暂的戊戌变法没能达到自强御侮
的目的,但它仍具有重要的爱国救亡意义,它把民族救亡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戊戌变法也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众暴力运动。
最初同当时清朝大部份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中国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8月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2月12日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4年 孙中山逝世黄埔军校成立(5月)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5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 4月12日 蒋介石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
28日 李大钊就义
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 国民革命失败
8月1日 南昌起义
8月7日 八七会议
9月 三湾改编
9日 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2月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朱毛井冈山会师
12月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改订新约运动
1930年 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31年)粉碎三次“围剿”
1931年春 制定土地革命路线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抗战
3月9日 长春伪满州国成立
1933年春 粉碎第四次“围剿”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11月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 华北事变
1月 遵义会议
6月 何梅协定
8月1日 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0月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11月 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12月 一二九运动
9日 瓦窑堡会议
1936年1月 东北抗联成立
10月 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8日 中共发表抗日通电
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 凇沪会战(--11月)洛川会议:全民族抗战
9月 国共合作实现
25日 平型关大捷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
1938年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5月 《论持久战》
10月 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防御阶段
1940年3月 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
下半年 百团大战
1941年1月 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共开始整风、大生产运动
1943年 敌后根据地局部反攻 豫湘桂战役(--45年)
1945年4—6月 中共七大召开
8月8日 苏联出兵东北
9日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8-10月 中共和谈代表等飞抵重庆,谈判开始
9月2日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6年1月 政协会议召开
6月26日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春 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
2月 台湾二二八起义
5月 “三反”运动开始
6月 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反攻
10月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
1948年 辽沈战役开始 淮海战役开始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运动开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抗美援朝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