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1分)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下列成就或措施与秦始皇有关的是(  )
①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
②采用“皇帝”称号
③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
④实行三省六部制
⑤统一文字
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分析】本题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为依托,考查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成就或措施与秦始皇有关的是①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②采用“皇帝”称号、③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⑤统一文字。①②③⑤符合题意。④实行三省六部制在隋朝,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1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
A.黄帝﹣﹣汉武帝    B.黄帝﹣﹣汉高祖   
C.西汉﹣﹣东汉    D.战国﹣﹣五代
【分析】本题考查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
【解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黄帝﹣﹣汉武帝。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史记》的内容。
3.(1分)如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
A.“削藩”﹣﹣汉景帝    B.“推恩令”﹣﹣汉武帝   
C.休养生息﹣﹣隋炀帝    D.“杯酒释兵权”﹣﹣宋徽宗
【分析】本题以漫画为依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推恩令”﹣﹣汉武帝。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4.(1分)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指南针传入欧洲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①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南宋。②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唐朝。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②③④①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相关史实。
1860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5.(1分)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隋朝都城位于今天的西安,隋朝不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②③说话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
6.(1分)“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解答】“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是重文轻武,它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表现与影响。
7.(1分)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与如图线路图相关的史实是(  )
A.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战争。掌握第二次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1860年第二次战争时期,英法联军先后攻占大沽、天津,随后攻占北京,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并放火烧园。结合图中“大沽”“天津”“圆明园”等信息可知图示为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入侵路线。
故选:B。
【点评】本题掌握第二次战争相关知识。
8.(1分)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   
C.“扶清灭洋”    D.《天朝田亩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天京事变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义和团又称义和拳,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9.(1分)“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是(  )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
【解答】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的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因此“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歌谣描述的是戊戌变法的背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戊戌变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1分)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史上曾反抗过日本侵略的有(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分析】本题以四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日本侵略中国的相关史实。
【解答】观察图片可知,①是林则徐,他主持虎门销烟,抗击的是英国的侵略,可排除。②是邓世昌,③是李宗仁,④是彭德怀,他们都曾反抗过日本侵略。
故选:B。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或贡献。
11.(1分)“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据“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2.(1分)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对如图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B.运动是由学生最先发起的   
C.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D.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解答】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对如图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五四运动的爆发地点是北京。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北京的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后来工人阶级也加入这场斗争,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