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积累和运用
1.【答案】A
【解析】B“挣”读作“zhēng”;C“履”读作“lǚ”,“疮”读作“chuāng”;D“哺”读作“把bǔ”,“嚼”读作“jiáo”。
【考点】汉字的字音。
2.【答案】C
【解析】错别字主要是因为音同形异或形似音异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的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即可。A“好意难确”应为“好意难却”;B“欣尉”应为“欣慰”;D“诸候”应为“诸侯”,“登峰造及”应为“登峰造极”。
【考点】汉字的字形。
3.【答案】(1)真谛
(2)无所事事
【解析】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秘诀: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根据词语意思和第(1)句提供的信息,(1)题填“真谛”最恰当。碌碌无为:形容智力平庸,没有突出的能力和才干。无所事事:没有什么事可做,指闲着什么事也不做。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根据上文“年富力强”,适宜做事且能够做事,又用一个“却”来转折,可知第(2)题应该填“无所事事”。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4.【答案】(1)化作春泥更护花
(2)结庐在人境
(3)巴山夜雨涨秋池
(4)九万里风鹏正举
(5)然后能自强也
(6)以咨诹善道
(7)思而不学则殆
(8)欲与天公试比高
(9)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10)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解析】直接默写即可。
5.【答案】(1)B
A
(2)社会有要求
(3)不但
而且
【解析】第(1)题,从语意上看,第一空是“识分寸”“懂轻重”的前提,即“有操守”;从句式上看,“知
进退”和“懂轻重”都是动宾结构,所以第二空也应该与它们保持一致填“知进退”。第(2)题,分析句子成分,准主语、谓语、宾语即可。第(3)题,第④句讲的是“不讲规矩”的后果,前后句构成递进关系,因此应填表递进的关联词“不但……而且……”。
6.【答案】太阳
光明(或未来)
【解析】这首诗是艾青的《太阳》,根据“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可知“它”指代“太阳”;由“太阳”联想其比喻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二、综合性学习
7.【答案】【活动一】
【活动二】示例一:我赞成加父母为好友。加父母为好友,就会多一种渠道,让父母及时了解我们的想法和需求,能使我们与父母关系更融洽。示例二:我不赞成加父母为好友。我们长大了,需要个人空间。如果加父母为好友,会时刻受父母的关注,对我们个性发展并不利。(紧扣话题,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活动三】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的分享多是娱乐内容,与家庭、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太少。为了我们更好地成长。我发出如下倡议:
1.少关注游戏娱乐,少追逐明星八卦。
2.多介绍学习经验,相互促进;多分享幸福时光,常怀感恩之心。
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靑春的奋斗与成长!
倡议人:父父父
2017年6月28日
【活动四】示例一:香包玲珑身上戴;示例二:屈原忠贞史册载。
【解析】【活动一】要求学生在课下,在平时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做到书写认真,字体美观大方。【活动二】答题时先表明观点,然后阐述理由。如果赞成加父母为好友,写出好处;如果反对加父母
为好友,写出弊端。理由言之成理即可。【活动三】根据统计图,分析写倡议书的原因,倡议的内容或目的。由图可知,在朋友圈分享游戏战绩和明星八卦的所占比例较大,而分享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读书学习的所占比例较小。由此可倡议少关注游戏娱乐和明星八卦,多介绍学习经验,多分享校园、家庭生活中的趣事等。【活动四】此题属于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内容为“关于端午节的留言”,形式可依据范例。范例选取的“艾叶”“龙舟”“粽子”都是与端午节相关的物品(名词),之后两个字是反映该物品特征的形容词,最后三个字是表动作的词。根据以上分析,确定熟悉的端午节相关事物或人物,然后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其特征即可。
三、阅读
8.【答案】
【解析】所填空缺在文章的第①段,且起着总领全篇的作用,可通过摘取、概括有关“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变化得出答案。从第②段“这个勇敢的尝试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起源”可以提取“起源”:第③段介绍了法国的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从1974年到2004年,再到2007年,直到目前
的变化过程,可概括出“发展”:由第⑥段“成熟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提取“成熟”。这三个词正好代表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变化过程。
9.【答案】免费(或:租用自行车免费)
【解析】回答“这一理念”所指代的内容要从上文答案,即从“Velib这个词语是由法语中‘自行车’(V elo)与‘免费’(liberte)组合而成”中答案。能践行的理念只能是上文提到的“免费”而不是“自行车”,所以“这一理念”指代的是“免费”。
10.【答案】B
【解析】A“独特的城市规划让该市40%的市民选择用自行车解决交通问题”强加因果;C“可免去租用金”说法不准确,原文是“可免去下一个车位的租金”;D“市民以及游客的分享意识大幅提髙”无中生有。
11.【答案】①发展城市自行车专用道;②建立自行车指路系统;③采用会员卡制度:④应用新技术:⑤践行“免费”理念;⑥规范租赁停放点的管理;⑦改进设备,提髙骑行安全性:⑧实施政府补贴鼓励政策:⑨提高共享程度;⑩服务人性化。
【解析】结合此题要求先出国外的使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日臻完善做法。文章选取了荷兰、法国
、英国、美国四个国家的做法,根据对各个国家的介绍逐一筛选概括即可。
12.【答案】观察日落准时指示爸爸点灯
点亮灯塔指引爸爸和渔船返回朋友圈关于端午节的留言7字
【解析】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提炼事件要素,题干要求“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但也不能忽略与萨拉不可分割的“父亲”的情况。
13.【答案】(1)写出了萨拉想要点亮灯塔又记起爸爸的叮嘱时,内心的焦急、犹豫和矛盾。
(2)写出了萨拉看见爸爸安全返回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解析】(1)解答可分三步:第一步,调动阅读积累,梳理常用的人物描写手法,有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第二步,分析加点词语使用的描写手法,“盯着”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第三步,结合语境分析人物心理。加点词“盯着”的后一句是“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体现了莎拉想点灯却因为记起父亲的叮嘱而内心焦急、犹豫、矛盾的复杂情感。(2)“扑”是动作描写,根据上下文可知萨拉担心爸爸的安危,并说“我害怕极了”“我想你也许不到回家的路”,最后终于见到爸爸回来,“扑”字展现了萨拉见到父亲的激动、兴奋之情。
14.【答案】①间接地写出了爸爸守护灯塔、指引渔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②点出渔船多,为下文写爸爸营救遇险渔船埋下伏笔;③交代湖的巨大,为写爸爸和遇险渔船在灯塔指引下才安全返回做了铺垫。
【解析】从内容上看,交代了爸爸守护灯塔、指引渔船的重要性;从结构上看,既为下文写爸爸营救遇险渔船埋下伏笔,又为交代湖巨大,爸爸在灯塔指引下才安全返回做了铺垫。
15.【答案】①萨拉的爸爸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人。他每天准时点亮、守护灯塔,为渔船指引方向;他认真观察天气,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遇险渔船;②萨拉的爸爸是一个爱孩子、教导有方的人。他让女儿每天指示自己准时点亮灯塔,有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得知萨拉独自点亮灯塔整夜守护时。能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与成长。
【解析】意思对即可先概述人物形象特征,再结合文本分析。通读全文出对爸爸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和与爸爸有关的情节,概括其人物特征。如从“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可看出萨拉的爸爸对工作认真负责;从“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可看出他爱孩子,教导有方。
16.【答案】①对待爸爸交代的事情,萨拉能专注地做好,并能持之以恒;②她既能遵守爸爸的叮嘱,又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勇敢、有主见;③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她能承担起爸爸的工作,经
历了磨炼,变得坚强、独立。
【解析】从原文倒数第二段“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可知父亲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从文章中出有关萨拉协助父亲工作的句子,如:“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萨拉抓起火柴”“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等。从这些语句中归纳概括出萨拉的行为即可。
17.【答案】(1)擅长
(2)看重
(3)带领,率领
(4)通“披”,穿着
【解析】文言实词推断可以采用联系课本内容和代入语境看句意是否合理的方法,如“善”的含义可联想“京中有善口技者”,意为“擅长”,且代人“少善射御”合理;“被”可联想《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解释其含义。还可以采用语法推断法,如“贵”为形容词。这里放在“足”后作动词。根据语境可译为“看重”;“将”为名词或动词,此处后加“十万骑”应为动词,翻译为“率领”。
【考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8.【答案】D
【解析】A转折连词,却/承接连词,不译;B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代词,你们的/副词,难道;D动词,做。
【考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9.【答案】(1)(曹彰)多次跟随(太祖)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
(2)奖赏一定实施,(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
【解析】翻译时注意语句通顺,流畅。
【考点】文言文的翻译。
20.【答案】因为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严明、建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个武夫。
【解析】曹操起先制止,从制止的言辞可以看出他不希望曹彰做一个武夫,后来曹操大笑是因为听到曹彰的理想,表示认同,然后封曹彰为侯。
21.【答案】阴阳/割/昏晓。
【解析】五言律诗的朗读节奏一般分为三种:“二二一”“二一二”或“二三’’,根据“阴阳”与“混晓”相对,本句诗可划分为“二一二”。
【考点】划分诗歌朗读节奏。
22.【答案】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解析】诗文往往卒章显志,《望岳》的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同一人在不同时期的情感虽会有所不同,但也有其一脉相承性,要注意对其共同点的把握。
四、作文
23.【答案】略
【解析】选材与立意:
(1)选材:漫漫暑假,孩子如何玩得有意义是让每个父母头疼的事。今年我们一初中生骑自行车漫游河北的计划得到了父母的首肯。我们每天定时向父母汇报安全情况,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品味各地风土人情,收获颇丰。一处一风情,一地一风采,让我们这只读“圣贤书”的学子大开眼界。骑行的过程,锻炼了我们的耐力,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
立意:自行车骑行让“玩”变得有意义。
(2)选材:科技馆、博物馆这样的地方无疑是了解一个城市的窗口。到这样的地方去玩,感悟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变迁,以历史的情怀着眼现今的社会,感受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为曾经的文明、现在的发展产生无比的自豪感,这样玩才好。
立意:选好玩的地点,才有好的收获。
(3)选材:积木应该是每个人都玩过的玩具,父母陪我坛积木的场景让我觉得,玩也是可以玩出名堂的。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陪我玩积木,让我认识了颜、形状;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父母陪我玩积木,让我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父母陪我玩积木,让我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父母我玩积木,让我知道了从不同角度看物体呈现的不同形状……
立意:以小见大,从玩积木中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帮助。
(4)选材:我钟情于玩具火车,有手动的、电动的,木质的、特质的……小时候喜欢将一节节轨道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拼装组合,让火车连一片,载客的和载货的统统放在一起;长大后喜欢将火车拆开,然后再安装,后来让父母带着我去火车站看真的火车,再后来自己一个人去看火车。我能凭借火车驶来的声音判断火车的速度和火车的类型。在与火车的相处中我明确了目标,将来我要成为一名铁路人员,与我挚爱的火车相伴。
立意:在玩中树立理想,明确方向。
(5)选材:玩有很多种,我最爱登山。我的父母都是旅游爱好者,我自然也深受他们的影响。我去过黄山,登过泰山,爬过华山……但印最深的是五台山。山虽不险峻,但五台山的五个台子相距很远,父母和我用脚丈量了这五个台子,在父母的鼓励下最终我走完了五台山。
立意:登山培养了我坚持的品格。
本题为命题作文,“玩”是题目的关键。这里的“玩”不是彻夜的宿醉,不是简单的休息和放纵,而是指可以在与万众的交流中有增长知识,塑造品格的体现。很显然这里的“玩”是一个积极向上的行为。写作时,要思考“玩什么”,可以是对自我成长有所促进的行为,比如在集体活动中收获友谊,互相学习;在课间活动中与同学玩能促进感情,有所启发;在家庭集体旅行中可以收获品质和感悟……这些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素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