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量降水量》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科学
案例1:测量降水量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三至四年级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的多少。
2.科学探究:学会制作简易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
的记录任务。
3.科学态度:对观测天气现象保持浓厚兴趣;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
降雨量怎么测量的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数据会
更精确。
三【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方面一一降水量判断标准模糊。
降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学生也会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但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学生并不了解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2.探究能力方面——具备部分技能。
经过一、二年级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技能。本课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制作雨量器并设计测量降水量的探究活动。学生已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但设计实验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3.科学态度方面——呈现探究兴趣。
从施教情况看,学生表现出对观测天气现象的浓厚兴趣,乐于运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能初步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任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设计自制雨量器;运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根据降水量等级表确定降
水量等级。
2.教学难点:持续性测量并记录降水量。
五【设计理念】
1.教学内容:
《测量降水量》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天气》的第4课。在本课中,首先简要介绍降水的形成过程,然后引出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组织学生设计、制作雨量器并模拟测量降水量,能根据降水量等级表确定降水等级。研讨实际测量降水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举一反三地思考测量降雪量的注意事项,最后布置学生在课后测量连续十天的降水量并确定降水等级。
2.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
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本课涉及雨量器的制作和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实验内
容,对于这种实验,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模拟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六【教学准备】
1.教具:PPT课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自制雨量器实物、平板电脑、记号笔、透
明直筒杯3个、上宽下窄的透明水杯1个、上窄下宽的透明水杯1个。
2.学具:塑封的刻度条、透明的直筒杯、双面胶、带有漏洞的水槽、支架、装水的
容器、水槽、抹布。
七【教学过程设计】
总体思路:教材关于本课的教学安排是首先通过雨声引出下雨的话题,用“水循环”
图来介绍降水的形成过程,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一一测量降水量。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制作雨量器并模拟测量降水量,并根据降水量等级表确定降水等级。接着研讨测量降水量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举一反三,思考测量降雪量的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测量课后十天的降水量并确定降水等级。由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引导学生设计、制作雨量器并用其开展实验。利用实验数据得出最后的降水量等级。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雨水声音并提问:“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出示大气水循环的图片,提问:“降雨是一种天气现象,根据水循环图片,你知道降雨是怎么形成的吗?”
解释水循环和降水量:地球上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当空气中的水分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会形成云,当云中的水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雨水积聚而成的水层的深度。
2.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提问:“天气预报中,全国不同地方的降水量有什么不同?”
预设:有的地方降水量大,有的地方降水量小。
3.提问:“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预设:可以通过不同的天气符号和颜来区分。
4.提问:“那你知道降水量的具体数值是多少吗?可以用什么设备测量?”
预设1:气象台的专业设备。
预设2:雨量器。
5.用PPT课件出示本课主题——《测量降水量》,我们今天来学习使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雨声引出下雨的话题。通过展示水循环图片和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降水量的概念,并通过“如何测量降水量” 引出雨量器,为后面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二)探索研究,聚焦主题
1 .制作简易雨量器。
(1)提问:“气象学家通过雨量器来观测和区分降水量等级。制作雨量器的容器应具备什么特点?”
预设:透明。
依次出示1号透明直筒杯、2号透明上窄下宽的水杯、3号透明上宽下窄的水杯。
(2)提问:“老师这里有3个形状不同的杯子,你们认为用哪种形状的杯子收集到的雨量(水杯中雨水高度)更接近降水量呢?”
(备注:通过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统计发现,选择1号透明直筒杯的学生最多。)
(3)提问:“为什么选择1号透明直筒杯?”
讲述:“请大家观看PPT,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哪个形状的杯子收集的雨水高度和降水量(深度)一样?”
预设:上窄下宽的杯子中雨水高度比实际降水量低,上窄下宽的杯子中雨水高度比实际降水量高。
(4)追问:“所以哪款杯子可以准确地测量出降水量?”
预设:直筒杯。
(备注:通过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统计发现,全部学生选择1号透明直筒杯。)
(5)出示透明直筒杯并提问:“老师今天还带来两个直径不同的透明直筒杯,对比这两个粗细不同的
透明直筒杯,你们认为粗细不同的雨量器收集到的雨水的高度和实际的降水量一致吗?如果不一致,你认为哪个直筒杯的数据更准确?”
(备注:通过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统计发现,选择细直筒杯的学生人数较多,选择粗直筒杯的学生人数较少。)
提问:“为什么选择细的直筒杯?”
(6)教师播放用不同粗细的直筒雨量器接雨水的视频并提问:“真的是这样吗?你在视频中发现了什么现象?”
预设:粗细不同的雨量器收集到的雨水的高度和实际降水量一致。
(7)提问:“要制作一个雨量器,除了透明直筒杯还缺什么材料?”
提示:F段设我现在用这个杯子接到了雨水,该如何测量降水量?”
预设:做一个刻度条放到杯子上。
(8)出示刻度条,提问:“现在我做好了一个刻度条,该怎么贴到杯身上呢?”
让学生上讲台做示范。
(9 )提问:“刻度条上的0刻度应该对准杯子的哪里?”
预设:刻度条上的0刻度应与杯子的底部对齐。
教师示范粘贴刻度条的方法。
(10)提问:“我现在贴好了刻度条,但是只要下雨,刻度条就容易湿、容易破,这个情况该怎么解决?”
预设:在刻度条的正反两侧各贴一层透明胶模拟塑封来解决这个问题。
(11)演示雨量器制作步骤。
①选择一个直筒透明水杯。
②用直尺沿杯身垂直画一条直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