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概念、形式和降水形成的过程。
2、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方法、探究合作法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师生互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 入 新 课 | 导入新课:复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教师提问,在我们生活中天气我们最关注的除了气温之外,还有降水,引入降水的学习。 | 回顾气温分布规律。 | 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把重点引到新课上来. |
教 学 过 程 | 理解降水: 自主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理清下面内容: 1、降水的概念 2、降水主要形式:学生答后 3、多媒体出示降水的形成过程。 4、提问:露水、霜、雾属不属于降水? 教师补充:以上这些是自然降水,在实际生活中根据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人工降水,这张图片就是人工降水的现场图片。 5、展示各种大小雨的符号 (承接)这些雨的大小是怎么知道的呢? 降雨的测量 6、展示雨量器,(实物展示) | 自主学习教材,独立解决问题。 给学生时间(自学课文) 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学生辨认各种雨的符号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学教材,练习自主学习的技能 温故而知新,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学生会积极性更高 学生对科学仪器的认识,更感兴趣 |
教 学 过 程 | 7、大、中、小雨的标准界定 拓展:降水量的测量,老师还想强调一点就是:通常气象部门在每天的8时和20时各测一次降水里,把两次测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这一天的降水量,那么请问:我想计算一个月的降水量该怎么做? (承接)通过测量我们能得到一年内的降水资料。 展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的降水资料。回答问题 1、该地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2、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3、该地哪个季节降水较多? 4、哪个季节降水较少? (承接)同学想象有没有更形象的资料来展示一地年降水的变化情况呢? 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动态图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友情提示:画轴、绘柱、写名三步骤。 探究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展示世界四城市:伦敦、新加坡、罗马、开罗 通过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分辨各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承接)一个地方降水有季节的变化, 通过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我们发现各地的降水也不同, | 学生辨认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根据亲身经验谈感受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回答问题。自由发言(答案相差不会很大) 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 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评价展示。 学生读取所在的半球。 小组合作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四城市的季节变化特征: 罗马:冬季多雨 新加坡:全年多雨 开罗:全年少雨 伦敦:全年湿润 | 感受春、夏、秋季的降水。从身边的地理学习知识。 带着问题读资料目的性更强。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动手绘制加深对降水量柱状图的理解 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教 学 过 程 | 那世界的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探究降水的分布 自主完成P61页活动。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展示主要纬线。 (承接)我们以主要纬线为载体来探究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展示图、问题: 1、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在哪条纬线附近?(纬度因素) 2、两极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西岸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海陆因素) 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拓展: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形成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 播放世界雨极、干极资料。 提问乞拉朋齐成为雨极、阿塔卡马沙漠成为干极的原因?(地形因素) 总结: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各地的降水是不同的,降水量分布情况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 学生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小组合作:通过屏幕中的问题分组讨论。 降雨量怎么测量的小组展示。教师及时点评和补充。 学生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二、难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三、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学生观察图片,在地图上出世界雨极、干极。 学生根据已学的等高线、等温线定义等降水量线。 | 相信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锻炼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展示景观图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从形象材料中得出问题答案,学生记忆更深刻 |
课 堂 小 结 | 根据本节课主要知识框架学生汇总所学知识 降水的概念: 降水的形式:降雨、降雪、冰雹等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板书) 降水的变化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降水的时间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用降水量柱状图判断降水的季节变化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降水的分布规律 (四多四少) | ||
课 后 反 思 |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实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 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本课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赋予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当 然在讨论交流活动中也出现少部分同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是我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必须为之努力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入手,引导了教学内容:降水的形式、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空间分布,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将学到的课本知识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绘制降水柱状图,使学生能正确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和降水季节变化规律。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能看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道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