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1. 图a是某保护区海边潮间带不同龄级的红海榄个体数量,图b是红海榄不同龄级的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Ⅰ~Ⅲ龄级为幼龄,Ⅳ~Ⅴ龄级为中龄,Ⅵ以后龄级为高龄。
A.图a表明该种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
B.图a表明应重点加强对Ⅰ、Ⅱ龄级个体的保护 |
C.图a,b表明该种的密度将越来越大 |
D.图a、b表明该种的Ⅵ龄级的数量将越来越多 |
2. 调查小组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三种动物当年种数量与一年前种数量的比值,进行了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种 | 2012 | 2013 | 遗体残骸是什么意思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
甲 | 0.7 | 0.9 | 0.6 | 0.4 | 0.8 | 0.9 | 1.0 | 1.0 | |
乙 | 0.8 | 0.6 | 0.3 | 0.5 | 0.7 | 0.8 | 1.1 | 1.0 | |
丙 | 2.0 | 2.0 | 1.8 | 1.7 | 1.4 | 1.0 | 1.0 | 1.0 | |
A.2013年甲、乙两种的年龄组成均为衰退型 | |||||||||
B.乙种在2014年种数量下降较快,有可能是气候变化引起的 | |||||||||
C.表中数据显示乙种的数量在2015年最少 | |||||||||
D.8年间丙种的数量先增长后趋于稳定 | |||||||||
3. 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数量的变化规律,为防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如图是吹绵蚧种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吹绵蚧种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 |
B.当种数量超过m点时,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 |
C.当种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数量会稳定在q点 |
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 |
4.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采用了下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室为16中格型)进行计数,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绘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的数量变化如下图2所示。图2中在a点对应的时间,将培养液稀释了100倍,经过一系列操作,检测四角上中方格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2、26、24、28。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估算 |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吸取多余的培养液,稍待片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就可以将计数板放到载物台中央。 |
C.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密度约为:8×10 7 个/mL |
D.图2中a点酵母菌种增长速率最大,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
5. 甲种与乙种存在生殖隔离,下图表示甲乙种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甲、乙两种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 |
B.甲、乙两种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 |
C.甲、乙两种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竞争程度最低 |
D.0~t时间范围内,甲种的出生率小于乙种的出生率 |
6. 美国加州南部红圆蚊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柑橘害虫,蔷薇轮阶小蜂入侵后成为红圆蚁的有效寄生物;后来加州从我国引入岭南蚜小蜂成功繁殖定居,10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蚁小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岭南蚜小蜂、蔷薇轮蚊小蜂与红圆蚁的种间关系均为寄生 |
B.岭南蚜小蜂和蔷薇轮蚁小蜂有高度相似的生态位,无法长期共存 |
C.研究柑橘的生态位时,应包括柑橘与红圆阶和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
D.蔷薇轮蚁小蜂被取代后,其生态位变小 |
7. 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占有优势的物种数量最多 |
B.图1中,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系统物种数量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S 1 |
C.图2中,在t 2 时刻甲的出生率等于0,种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
D.图2中,若乙种突然灭绝,则甲种的环境容纳量会增加 |
8. 烟粉虱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 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种植模式 |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 | 若虫(头叶) | 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 | ||
上部叶 | 中部叶 | 下部叶 | |||
番茄单作 | 22.7 | 3.2 | 0.8 | 16.5 | 1.2 |
番茄玫瑰邻作 | 1.4 | 0.2 | 0.1 | 1.8 | 2.2 |
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的年龄结构改变 | |||||
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 |||||
C.由单作转为邻作,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 |||||
D.玫瑰和天敌之间是捕食或寄生关系 | |||||
9. 种密度效应是自然种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的个体数目增加时,相邻个体之间的相
互影响。种密度效应包括两个方面:①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种个体平均重量W与密度d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最后Ki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②随着密度增加,引起种内个体死亡而使密度减小,即自疏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种数量的相对稳定和有规律波动与密度制约因素有关 |
B.产量恒定法则保障了种成员间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 |
C.自疏现象导致种内不同个体各自占据的生态位差异性增大 |
D.自疏现象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不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 |
10. 在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受破坏后,当地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三个阶段,如图表示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密度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计数山脚下土壤中小动物类的相对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
B.该山坡在c时刻物种①消失被物种③取代,说明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
C.在b时期,物种①②③呈垂直分布 |
D.物种②和物种③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
11. 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数字代表不同的植物带,且1~4均由5演变而来,则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1~5植物带的不同分布属于落的垂直结构 |
B.该湖泊中的生物大多呈均匀分布 |
C.水中生物的分层现象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等决定 |
D.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该湖泊最终将变为森林 |
12. 一个池塘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见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