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1. 下列关于种数量及其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该种的种密度 |
B.调查跳蝻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密度用样方法 |
C.金坛中华虎凤蝶的种密度与该种的出生率成正比 |
D.通过标记重捕法可准确计算长荡湖大闸蟹的种密度 |
2. 某农户靠养殖黑山羊发家致富,黑山羊的(K值-种数量)/K值随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表示种增长速率与种数量呈负相关 |
B.(K值-种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 |
C.捕获黑山羊后种剩余量最好控制在S3点对应的种数量 |
D.S 5 点对应的种数量接近该种在该环境中的K值 |
3.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其中某次样品稀释102倍后,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5个中格酵母菌总数为244个,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天定时从同一试管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
B.加样液之前,需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可用试管刷清洗 |
C.若一个小格内酵母菌数过多,应稀释到每小格1~2个再计数 |
D.可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约为1.22×10 9 个/mL |
4. 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落中的某些物种能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废物 |
B.森林落中林下植物的种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遗体残骸是什么意思 |
C.落中不同种之间通过互利共生和竞争维持着协调与平衡 |
D.落中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
5. 所谓频度,就是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凡频度在1%~20%的植物种归为A级,21%~40%者为B级,41%~60%者为C级,61%~80%者为D级,
81%~100%者为E级。研究发现,在植物种类分部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在该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频度级物种数所占百分比越高,则各物种的个体数量越均衡 |
B.若属于C频度级的植物有18种,则植物类的丰富度为200种 |
C.若属于E频度级中的甲不是优势种,则甲的分布范围广但密度小 |
D.若植物乙是该落中的优势物种,则它的频度级最可能属于E级 |
6. 科研人员为研究江苏近海食物网的季节性变化,采用测量生物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13C、15N的含量,按公式计算获得了部分生物的平均营养级,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生生物的分层与阳光、溶氧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
B.图中所有生物不能组成生物落,也不能组成完整食物网 |
C.春季三梭蟹的营养级高于夏季,说明其同化的能量比夏季多 |
D.不同季节小黄鱼的营养级差异较大,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改变有关 |
7. 结合所学的生态学知识,对下列诗句描述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包含了落中的种间关系 |
B.“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包含的食物链有3个营养级 |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蒙雨亦奇”只体现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可体现莺与燕之间传递了行为信息 |
8. 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CO 2 在生物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流动的过程 |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终止于分解者的呼吸 |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渠道是食物链(网),可以在生物之间双向传递 |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能促进物质循环,有利于稳态的维持 |
9. 参与黄豆酱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有霉菌、酵母等。下面是传统黄豆酱的制作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黄豆蒸煮沥干,裹上面粉→②均匀铺摊,用茅草等覆盖后置于不通风、阴凉处,7d 后长满酱黄→③将酱黄爆晒后加盐水浸透→④晒酱,后发酵成熟
A.过程①中黄豆表面包裹的面粉,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和能源 |
B.过程②中将黄豆置于不通风环境中, 目的是获得菌种并利于其生长 |
C.过程③中加入的盐水具有灭菌作用,因此加入的盐水不必煮开 |
D.过程④中耐盐酵母产生酒精等物质, 有利于形成特定风味和香气 |
10. 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关于微生物营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乳酸菌的培养基中需添加其自身不能合成的维生素 |
B.筛选硝化细菌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适宜浓度的有机碳源 |
C.只含有水和无机盐两类成分的培养基中不能形成菌落 |
D.酵母菌和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含有的氮源相同 |
11. 南通某学校生物研究小组以蝴蝶兰为材料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试验,过程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取带芽花梗作外植体,是因为芽可产生生长素而更易成活 |
B.花梗插入培养基前要用无水酒精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 |
C.过程c、d和e使用的培养基中所含的物质种类及比例存在差异 |
D.过程f“炼苗”是由于试管苗长得弱小,光合能力弱,适应性差 |
12. 精子载体法是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载体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细胞,下图表示用该方法制备转基因鼠的基本流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需将成熟的精子放入ATP溶液中,使精子获得受精能力 |
B.②采用体外受精技术,受精卵核中的遗传物质来自于父母双方 |
C.③过程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且在该时期出现胎膜和胎盘 |
D.④过程需要对受体母鼠用激素处理,使其与供体母鼠同期发情 |
13. 递减PCR是在常规PC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图表示递减PCR各阶段温度及时间控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CR反应体系中应加入Taq酶、模板DNA、引物、缓冲液等物质 |
B.第1阶段的目的是使模板DNA充分解旋,减少DNA复杂结构对扩增的影响 |
C.第2阶段退火温度高可减少引物与模板的非特异性结合,为第3阶段提供更多正确模板 |
D.第4阶段72℃下维持10min,主要目的是使子链与互补模板链结合形成双螺旋 |
14.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转基因技术制造的新型致病菌不会引起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 |
B.生殖性克隆与性克隆的本质区别在于后者不会面临伦理问题 |
C.为争夺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我们不能回避技术安全和伦理的争论 |
D.只要有证据表明生物技术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生物技术的使用 |
15. 下列关于种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在“J”形增长时,增长速率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保持不变 |
B.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其种数量一定表现为“J”形 |
C.种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速率最大,且种内斗争较严重 |
D.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珍稀动物的有效措施 |
16.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使食物链交错成食物网 |
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没有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
D.若食虫鸟的数量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
17. 北京2022年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奥会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 |
B.对动植物的系列保护措施只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 |
C.垃圾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
D.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了生态足迹 |
18. 酿酒过程产生的氨基甲酸乙酯可被酸性脲酶分解。研究人员开展筛选高产酸性脲酶菌的实验,下表是该实验使用的两种选择培养基配方,其中尿素在高温下易分解,溴甲酚紫变范围pH:5.2(浅黄)~6.8(紫红),酚红变范围pH:6.8(黄)~8.4(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 牛肉膏 | 蛋白胨 | 琼脂 | 指示剂 | pH | 其它成分 |
酸性培养基 | 0.5 | 0.5 | 2.5 | 溴甲酚紫 | 5.3 | 尿素2g、葡萄糖2g、酵母膏0.3g、NaAc0.2g、KH2PO40.2g、NaCl0.5g |
中性培养基 | 1 | 0.2 | 2 | 酚红 | 6.8 | |
A.因培养基需在121℃下湿热灭菌20min,故尿素要在灭菌后才能加入培养基 |
B.培养基加少量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的主要目的是补充碳源和氮源 |
C.分离菌种的主要步骤:接种污泥→富集培养→稀释涂布法初筛→划线法纯化→鉴定 |
D.符合要求的目的菌的菌落在中性培养基中呈红,在酸性培养基中呈紫红 |
19.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