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问题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问题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外滩观光隧道好玩吗作者:李 月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6期
    李月/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基金项目:2018年四川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互联网+’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SC18H018)。
拯救婚姻的办法
    作者简介:李 月(1984—),女,湖北钟祥人,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副主任,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服务。
    摘 要: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二者相互作用,既需要根据人口分布匹配相应的公共服务,补齐区域公共服务资源短板,又需要发挥公共服务的吸引和引导作用,对城市区域及人口的发展科学规划布局。本文通过对成都19个区(市)县的人口密度、人均GDP以及10个公共服务资源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成都人口空间分布和公共服务资源分布是否均衡。通过对成都19个区(市)县和3个圈层的四大类公共服务指数进行计算,比较成都不同区域间人口分布和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最终得出优化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城市人口伴随城市化的进程不断聚集,当前,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是否匹配,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能否满足现有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公共服务资源又应如何吸引和引导城市人口在地理空间上合理分布,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成都市2000年自2017年,常住人口从1 110.85万人上升至1 604.47万人,年均增长约29万人;城镇化率从53.72%上升到71.58%,共增加17.86%①。成都市人口增速较高、聚集较快,以成都为样本研究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成都市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及基本特征
    (一)新增人口以迁移流动人口为主,规模持续扩大
    成都市人口总量持续增加,2017年常住人口比2016年增加12.73万人,其中人口自然生长率仅为0.66‰,机械变动增长率为25.02‰。说明全市人口增长以迁移人口(流动人口)增长为主,且增速较快。2017年成都市流动人口619.29万人,以流入为主,其中五城区和高新区流动人口增速最快。
    (二)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尽管成都市人口总量增长较快,但除去迁移人口,成都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低于全国水平。例如,
胖子服饰2017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而成都市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7‰。实际上,2000—2017年,成都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仅在2015年超过了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见图1),二者最大相差6.25‰②。
   
    近30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成都家庭户规模同全国数据一样呈下降趋势,但成都家庭户规模始终低于四川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成都家庭户籍总人口为1 435.3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人,低于四川2.95人和全国3.03人的平均水平。户均人口减少一方面或因新增大量青年人、新婚户籍家庭,另一方面则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有关。
    (三)城市人口密度呈“靶心式”分布
    成都市共有22个区(市)县。距离市中心最近的青羊区、锦江区、成华区、武侯区、金牛区五个区,人口平均密度约为7 717人/平方千米;远离市中心,但与以上五区临近的有龙泉驿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都区、青白江区等,这部分区域人口平均密度约为1 192人/平方千米;其他距离市中心较远的江堰市、邛崃市、蒲江县等区域,人口平均密度约为592人/平方千米。三个圈层人口密度比约为14∶2∶1,这些不同的区域以天府广场为核心,形成一个个区域环,人口密度逐级向四周递减,呈典型的“靶心式”分布。
    (四)老龄化程度居全国前列,赡养系数高
    2017年,成都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03.98万人,占总人口的21.18%[1],高于全国17.3%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成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在全国主要老龄化城市中处在第一方阵。在成都老年人口中,60~64岁老年人口及75岁以上老年人口近五年占比下降,而65~74岁老年人口占比上升。按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5岁及以上人口计算,赡养系数为20.57%[1],随着老年人口的继续增大和更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这一系数还将继续增长,家庭赡养压力较以往更重。
    二、成都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相关性分析
    (一)公共服务资源指标体系
    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从自身因素来看,包括人口、年龄结构、经济规模等多方面内容;从外部因素看,则需分类型关注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为了更严谨地分析成都地区人口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情况,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可比性、可测取性等原则[2],从成都19个区(市)县(未含高新区、天府新区和简阳市)共有的公共服务指标中选择了10个覆盖面广、代表性强、数据完备的区域公共服务外部指标,并将这10个指标分为医疗健康、教育、养老、文体服务四大类(见表1),这四大类指标能够反映出成都各个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和全市公共服务资源宏观配置结构[3]。
   
    (二)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均衡的基本标准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配置资源相对均衡,主要表现为:人口密度大的区域,其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力度也相应高;经济发展好的区域,对公共服务供给也有更多回馈。即公共服务资源与区域人口密度以及区域人均GDP都应高度正相关。
    按照这个标准,采用成都市统计年鉴和各区(市)县年鉴(含相关部门在调研中提供的原始数据)的横截面数据(见表2),将成都19个区(市)县中10个公共服务资源指标与人口密度(以下缩写为PD,单位为百人/平方千米)、人均GDP分别代入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
   
    (三)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相关性分析
    1.人口密度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相关性分析
    人口密度与10项公共服务指标及人均GDP的相关系数及P值如表3所示。
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1)与人口密度高度正相关的公共服务资源: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成都各区域公共服务资源当中,以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万人医生数为代表的医疗公共服务相关系数超过0.8,表示医疗健康公共服务与区域人口的分布呈高度正相关。
    (2)与人口密度中度正相关的公共服务资源: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人均GDP、万人养老机构数、全民健身及文化活动区域等养老、文体公共服务资源相关系数在0.6~0.8;在0.05的著性水平下,养老保险参保率的相关系数在0.5~0.6,代表以上四类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区域人口分布呈中度正相关。
    (3)与人口密度完全不相关的公共服务资源:以生均经费、万人普通中小学数、万人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数为代表的教育类公共服务,P值大于0.05,代表教育类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区域人口分布完全不相关。
    2.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相关性分析
    人均GDP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与10项公共服务指标的相关系数及P值如表4所示。
   
    (1)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的公共服务资源:在0.01和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区域公共服务资源没有相关系数大于0.8的公共服务项目,即以上指标中,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城市公共服
务资源配置没有高度相关的个例。
    (2)与经济发展水平中度正相关的公共服务资源: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医生数、生均经费、养老保险参保率、万人养老机构数、万人养老床位数相关系数在0.5~0.8,即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以上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呈中度正相关。
    (3)与经济发展水平低度正相关的公共服务资源:在0.05的显著水平下,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全民健身及文化活动区域两项公共服务资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在0.3~0.5,代表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文体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呈低度正相关。
    (4)与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不相关的公共服务资源:万人普通中小学数、万人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数P值大于0.05,代表部分教育类公共服务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完全不相关。
    3.从相关性看成都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特点
    (1)医疗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相对最优。在本研究涉及的四类公共服务资源中,医疗公共服务资源的三个指标整体数据表现最好,无明显短板。三个指标与人口密度呈高度正相关,与人均GDP呈中度正相关。可见医疗公共服务资源在人口密度大的区域分配较为充裕,个别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医疗资源的投入还有增加空间。
cf英雄武器    (2)教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在本研究涉及的四类公共服务资源当中,教育公共服务资源的数据表现最弱,除生均经费与人均GDP呈中度正相关,万人普通中小学数、万人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数同人口密度和人均GDP之间都无相关关系,生均经费与人口密度也不相关。这代表区域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对教育生均经费有一定的投入,但是学校、教师等具体的教育服务资源的分配还没有同区域人口以及经济水平形成相对均衡的分配结果,抑或为教育服务均衡发展有意识加大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同时,人口密度大、对教育资源需求多的区域亟待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未来教育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需要被重点关注。
    (3)养老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存在短板。整体上看,养老公共服务资源大部分与人口密度以及人均GDP呈正相关,需要注意的是,万人养老床位数与人口密度没有相关关系。可见目前养老机构配置同人口空间分布基本均衡,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保险参保率也明显高。养老床位是其中短板,人口密度大的区域养老床位不足的情况较常见,部分人口较少区域的养老床位反而更多。但以上资源分布是否合理还需结合区域人口年龄结构以及随着年龄更替区域公共服务资源的长期布局综合动态分析。
    (4)文体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有较大潜力。该类型服务资源只有一项指标,就单一的全民健身及文化活动区域资源来说,其与人口密度相关度较高,能够满足大部分人口对健身及文化活动的空间需求,但也存在部分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对文体公共服务的投入没有达到最优水平,未来还有极大潜力可以发掘。
    三、从公共服务资源指数看成都不同区域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