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第三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修订)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作者:研究生院 发表日期: 2010-12-17 17:50:28 阅读次数: 443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第三临床医学院
中医骨伤科学
(博士学位专业代码100508/450121,硕士学位专业代码100508/105120)
该学科是我校国家(教育部)和省级重点学科之一。1994年本学科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本学科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接受博士后工作人员。1997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病医疗建设单位,20051月该中心顺利通过了广东省中医药局的验收,现为广东省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病重点专科。
专业研究方向:骨质疏松系列研究;骨关节炎系列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骨病系列研究;中医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导师组成员:韩清民、牛维、林一峰、黄宏兴(以上为博导),方坚、蔡桦、罗毅文、魏合伟、邵敏、王炳南、李钊、原超、张文财、乔荣勤、王斌、张志海、梁祖建、胡年宏(以上为硕导)。
教学技术人员情况:本专业(中医骨伤科学)具有教授、主任医师1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4名,讲师、主治中医师、主管技师18名,具有博士学位9人(其中博士后2人),具有硕士学位12名,是一支素质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学术队伍。
研究成果:本学科具有明显的中医特和专科特,常年坚持“立足于中医,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建设方向,融合了现代骨科的最新成就,“专一化”地培育和打造中医骨伤科专科“品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中医骨伤科专科优势,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现拥有骨科病床150张,医疗设备先进,能开展各种类型的骨科手术,在骨伤科学科的教育、科研、医疗等方面,其整体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在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享有较大的知名度。
其中“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系列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广东省中医骨质疏松病专病医疗中心”。在长期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系列研究过程中,系统运用中医“肾主骨”、“脾肾相关论”、“血瘀论”等基础理论,将中医的“平衡观”、“辨症观”、“整体观”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归纳总结了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为“多因多果”、“多多瘀”、“多脏器多系统”,提出了“补肾、健脾、活血”的骨质疏松症原则,并以此遣方用药,研究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药---骨康,现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研究批文,并成功转让,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本研究方向已获得中澳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新药研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近100余项科研立项资助。“补肾健脾活血法骨质疏松症的系列研究”分别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举办国家中医管理局继续教育学习班四期。
作为本学科另一研究方向的“骨关节炎系列研究”亦是国家级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5年开展对骨关节炎的防治系列研究以来,重点关注膝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该病种的中医外治机理及中药外用制剂亦有较深的研究。主持的省级课题有“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组织病理学相关性研究”、“关节炎痛定对膝关节骨内高压和血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和“骨性关节炎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等5项。特别着眼于退行性骨关节炎的防治研究,主要特点在于通过补肾活血法结合理伤手法对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研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系统研究了补肾活血法老年性骨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和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的资助。共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
中医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方向以骨伤疑难病症及其相关基础研究作为主攻课题,在骨折愈合、创伤的修复和重建等方面,形成富有特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导师组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骨伤科创伤疾病的研究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提倡“无创或微创”的技术,应用“动态观念”恢复功能,以“开放兼容,融会新知”的发展眼光,解决本学科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目前本研究方向已获得广东省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卫生厅等多项科研立项资助。《骨折愈合促进剂的研究》荣获2002湖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中西医结合防治骨病系列研究导师组常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骨肿瘤和骨病的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发表有《中药联合改良VA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造血系统的影响》等专业研究论文30余篇。
研究生主要课程:除按要求必修政治(包括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外语、医学统计学等课程外,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别设实验动物学、免疫学、放射学、DME、现代病理技术、分子生物学、电子显微镜、医学计算机、药理实验课、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根据研究方向设中医伤科学、中医骨病学、生物力学、矫形外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及局部解剖学等课程,专业课为中医骨伤科学。
 
韩清民教授
韩清民,男,19636月出生,河南新乡市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就读于河南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临床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从1986年至今一直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对骨科创伤、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病等有较丰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近年来开展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科研和临床研究,主持省级课题“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组织病理学相关性研究”,“关节炎痛定对膝关节骨内高压和血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骨关节炎从筋论治及经筋辨证规律研究”等多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不断探索中医外治机理及中药外用制剂在骨关节炎防治中的作用,主持“骨性关节炎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等课题研究,研制出关节炎巴布贴,关节炎软膏等院内制剂。近年来主要关注膝关节损伤和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骨伤科疾病中医外治机理以及骨伤科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近几年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杂志上的论文有10余篇。
 
牛维主任医师
牛维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就读于安徽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从1986年至今一直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长期从事于中西医结合骨关节创伤、骨关节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对于复杂骨关节损伤、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下腰椎疾病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和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进修关节、脊柱外科,目前担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脊柱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损伤修复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病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主要研究方向为髋、膝关节疾病,下腰椎疾病防治,特别着眼于退行性骨关节炎的防治研究,主要特点在于通过补肾活血法结合理伤手法对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研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系统研究了补肾活血法结合老年性骨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和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的大力资助,先后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目前指导博士士生2名。硕士生7名。
 
林一峰主任医师
林一峰,男,籍贯广东省湛江市,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硕士学位,中医骨伤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及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两会副会长、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整脊医学颈肩腰腿痛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项目负责人之一。从事骨伤科专业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骨科临床工作经验和超前的科研创新意识。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运用新技术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症及椎管肿瘤病变,精于利用微创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主要进行从督脉论治脊柱疾病的相关研究,创新性提出“脊柱退行性疾病之病机主要责之于督脉”的学术观点。近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毕业5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主持省部级课题二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
黄宏兴教授
黄宏兴,男,广东省河源市人,19625月出生,教授、主任中医师,骨伤科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办公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骨质疏松病专病医疗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老年医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骨与关节损伤临床研究学科委员会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家、科技评审专家、保健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保健专家、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药品审评专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专家组专家,广州市科学技术咨询评审专家。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骨质疏松研究方向和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骨质疏松病”科学术带头人之一,相关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课题36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6部。承担多期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1项;并曾获第三届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杰出青年学者奖”和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奖”及广东省医学会“先进个人”奖;多次被评为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和“‘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先进个人”。培养硕士17人,协助指导硕士32人、博士30人。
方坚教授
方坚,男,广东惠来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骨科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推拿按摩专业委员会常委、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监定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市多级专家库专家。长期从事骨伤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及相当的现代医学知识,尤其具有较丰富的教学、临床实践经验,能解决本学科较复杂、疑难病证的诊断和,特别在中医药参与、中西医结合骨肿瘤和骨病(骨质疏松等)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深受病人信赖及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认可和重视。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科委科研课题一项,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两项,参与厅局级和校级课题各一项。已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国家级6篇,省级杂志10篇),参与编写著作《新编社会医学》(中医古籍出版社)、《常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广东科技出版社),每学年临床教学30学时以上。199995日至1999925日期间到德国参加髋关节外科学术交流。20009月由省中医院派赴新加坡接受医疗管理培训。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现有在读硕士生3名,协助指导硕士生10多名。
 
蔡桦主任医师
蔡桦,男,广东汕头籍人,196210月出生,师从著名骨伤科专家袁浩、刘庆思教授,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关节骨科主任。从事骨伤科医疗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外伤、骨折、脱位、颈肩、腰背痛、关节炎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骨质疏松症、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各类髋关节疾病,近年来致力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特别关注神经系统对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愈合过程的影响,并开展相应课题的研究。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各一项,并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已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罗毅文主任医师
罗毅文,男,湖南省邵阳人,医学博士,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曾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秘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科教科科长、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办公室主任。现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资格认定核查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审评专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审稿专家。长期从事骨伤科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硕、博士期间先后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孙之镐教授、谭新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和“中医手法整治骨折、脱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得到良好的中医药文化熏陶。博士后期间与冯新送教授及刘庆思教授合作,主要开展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能运用中医正骨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方法四肢长管状骨累及关节粉碎性复杂骨折、多发性骨折、关节内骨折、骨盆髋臼骨折、严重粉碎骨折、开放创面、骨缺损、神经血管损伤等。善于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防治老年性疾病,如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先后主持、参与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卫生厅、广东省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资助的科研课题15余项,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9部。先后获得湖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湖南中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2009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指导硕士4人,协助指导硕士10人、博士3人。
魏合伟主任医师
魏合伟,男,籍贯河南省鲁山县,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科研科副主任。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校级培养对象。获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成果奖3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国家级和厅局级等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现已招收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致力于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曾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国家卫生部关节镜技术培训基地)、中山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进修。擅长诊治运动损伤、骨关节损伤、退变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擅长用关节镜微创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在骨质疏松领域的学术观点:认为骨质疏松症相当于祖国医学的“骨痿”这一病名;其病因病机特点可概括为“多虚多瘀”,主要与肾虚、脾虚和血瘀三个因素有关,其中肾虚是最主要的因素;其原则是“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邵敏副主任医师
邵敏,男,江西省余江县人,197210月出生,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伤科医院)老年骨科(骨质疏松专科)主任,老年脊柱骨科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副主编,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学术特长: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各级科技奖励六项;论文论著发表情况:主持各级课题2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50国外有名医学院余篇,参与编写专著5本;
王炳南主任医师
王炳南,男,湖北省黄石市,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专业硕士生导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各种骨、外科疾患。尤擅长于创伤、骨肿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和各种关节疾患的诊治。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骨病。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主持省市局级科研课题有关中医药骨折愈合的相关研究等3项,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李钊副主任医师
李钊,男,广东湛江籍 , 19687月出生,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骨外科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关节科副主任。从事骨伤科医疗工作十多年,对各种外伤、骨折、脱位、颈肩腰背痛、关节炎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致力于骨关节炎的研究。已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各一项,并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已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培养研究生人数3人。
原超副主任医师 
原超,男,山西省长治市人,19703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脊柱骨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分会整脊医学颈腰腿痛学术委员会常委,属中医骨伤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善长运用中医传统疗法脊柱相关疾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正虚邪实,并重点提出从湿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点。先后主持、参与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卫生厅、广东省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资助的科研课题15余项,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9部。
乔荣勤副主任医师
乔荣勤,男,197212月出生,籍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即第一批中医师承临床医学博士。从事骨伤科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十余年,尤其在创伤骨科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发表学术论文16篇,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3项,参编专著1部。
王斌副主任医师
王斌,男,安徽天长人,19734月出生,临床医学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协助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0余人。现专注于:足踝创伤、四肢骨折创伤及关节周围骨折、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及感染等创伤骨科疑难问题,对中药干预创伤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先后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1项,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厅局级等科研项目的研究。于国家级学术刊物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发表20余篇;先后参与编写了《中医预防医学》(李任先主编,20029月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西医结合诊治骨质疏松症》(刘庆思主编,200110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刘庆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等相关专著三部。
张志海副主任医师
张志海,男,19726月出生,籍贯广东五华。1991年考入湖南中医学院骨伤科专业,毕业分配至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工作直今,2005年起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骨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对各种骨折、脱位、筋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将传统中医疗法与手术相结合各种疾病。并于2004年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进修半年,以创伤,尤其是关节损伤为主,现主攻方向:骨与关节损伤、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主持并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
梁祖建副主任医师
梁祖建,男,河南郸城人,19744月出生,中医骨伤科学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腰腿痛及中医方剂的配伍规律和中药作用机理研究,对于复杂骨关节损伤的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主要进行骨衰老的相关研究。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16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
张文财副主任医师
张文财,男,19727月出生,安徽池州市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就读于安徽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临床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曾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进修学习。从1995年至今一直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脊柱疾病的诊治,对脊柱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疾病的中西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主持厅局级课题一项,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厅局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出版专著一部。
胡年宏副主任医师
胡年宏,男,安徽铜陵人,19665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芳村分院骨外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方面主要从事髋、膝关节疾病,四肢创伤,骨肿瘤等疾病的诊疗,能熟练开展髋、膝关节及复杂的四肢创伤、髋臼骨折的手术,骨肿瘤的诊断及保肢手术。科研方面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及人工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研究。承担省级以上课题9项(其中主持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2部。
中医内科学(100506/105118)
中医内科学是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第三临床医学院内科是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专业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医药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医血证和中西医结合血液系统疾病。
导师组成员:陈志雄主任中医师、陈根成主任中医师、黄平东副主任中医师、宋盛青副主任中医师、于天启主任中医师。
简介:第三临床医学院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科室技术力量较为雄厚,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尤其在中医血证和中西医结合血液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病及心血管疾病方面有很强的实力。科室在临床上一直坚持在突出中医特基础上的中西医结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锐意创新、紧跟潮流,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科研方面,以心脑血管病、血液系统疾病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中医防治中风、中医药心力衰竭及血液病的研究方面有丰富非经验。
研究生主要课程: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临床教学实践三大部分,其中必修课有①马克思主义理论,②外语,③专业外语,④内科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包括医用统计学、计算机、DME、古汉语、内经、伤寒、温病、生理、生化、文献检索、实验核医学、免疫学、电镜、分子生物学、药物动力学,临床医技等等。
 
陈志雄教授
陈志雄,男,籍贯广州化州,19579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院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广州市优秀专家,广州市卫生局优秀科技人才。中国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学会血瘀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陈志雄同志长期在高校、医疗临床第一线从事教学、医疗、科研、管理工作,医疗技术精湛,在中医基础理论和内科临床上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发表论文著作二十余篇;尤其在中医血证和中西医结合血液系统疾病方面,有较深入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对急性白血病的中西结合分期、内外合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辨证施治配合祛风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有独立见解,在国内受到关注;同时在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有创造性成果,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科研课题“紫地合剂的开发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丙类),“血证的系列研究”分别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科研课题“创办七年制高等中医教育(中医学方向)的实践”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已培养2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
于天启主任医师
于天启,男,196210月出生,籍贯河南省,现任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院医教科科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广州市优秀中医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培养对象,国家第二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对象,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中医药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分会会员,广州市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研究方向是中医血液病学,临床主张衷中参西,擅长中西医结合疑难杂病,尤其对再障、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有独到见解,曾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两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研课题两项。
陈根成主任医师
陈根成,男,河南禹州人。医学博士学位,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理论诊治神经内科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疾病。师承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茂才教授,在中医药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广州市卫生局课题各2项;参与省及国家级课题多项。获国家科技部及省科技进步奖各一项。
黄平东副主任医师
黄平东,男,湖北黄石人。医学博士在读,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理论诊治心血管内科疾病。师承在中医药心力衰竭研究方面造诣很深的黄衍寿教授和冼绍祥教授,一直从事中医药心力衰竭的研究,在中医药心力衰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具备较深的造诣。已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主持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课题、广州市卫生局课题各1象,参与广东省科技厅课题、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课题、广州市卫生局课题多项。
宋盛青副主任医师
 宋盛青,男,湖南省汝城县人,19704月出生,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芳村分院医院办公室副主任。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二十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内科疾病,对急危重病症的抢救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主持、参与厅(局)级、校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06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
中医妇科学(100509/105121)
赵秋生主任医师
赵秋生主任医师,男,196510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芳村分院妇科组长,妇科主任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妇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独立完成妇科的各种手术。运用中药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性不孕、盆腔炎、功血等疾病有独到之处。曾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学习宫腔镜的使用,在北京妇产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并参加多种学术交流活动。在中华医药学杂志上发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异位妊娠22例分析》、《卵巢巧克力囊肿56例误诊原因分析》、《妊高症合并脑出血一例报道》等多篇文章。现主要致力于中药对子宫膜异位症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中医儿科学(100510/105122
陈文利主任中医师
陈文利,女,河南息县人。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有处理急危重病人和较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擅长小儿消化、呼吸、营养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在中医失眠症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科研方法。主持厅(局)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厅(局)级、校级科研课题3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8篇。指导硕士研究生4名。
针灸推拿学(100512)
江钢辉教授
江钢辉,男,广东省普宁市人,19622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针灸专业博士生导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一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脑病、痛证的中西医结合。对中风、痴呆、萎证、面瘫、眩晕、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有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和参与研究的课题有: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风急性期综合方案研究”、“靳瑞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靳三针中风后遗症的优化方案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CT定位围针法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等。科研成果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奖励一等奖、广东省高教厅电教试验优秀课程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等。近5年来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编写《临床针灸学》、《中风病的和护理》、《中老年针灸按摩保健》等著作,指导硕士研究生20名,指导博士研究生6名。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20402
谢华民研究员
谢华民,男,江苏省溧阳市人,19636月出生,研究员,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长期从事中医药教育、医院管理以及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政治辅导员、附属中医药学校副校长、校长、护理学院副院长、学生处副处长、人文社科学院党总支书记,曾担任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中医护理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广东省中等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等。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社会医学与公共事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创办了2所学院(护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个本科专业(护理学、英语)、1个硕士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广州地区七校联合)。主讲2门本、专科生专业课程,主编、参编并出版全国高等中医药学校本科创新教材、规划教材各1本,主编、副主编校内本科自编教材各1本,其中,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创新教材《中医临床护理学》被全国高校教材建设研究会评为“优秀教材”。主持及主要参与国家级、省级和厅局级等科研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中药学(1008
吴雪茹主任中药师
吴雪茹,女,广东省汕头人,196810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中药师,中药学药剂专业硕士导师。完成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课题“巴布剂基质与中药提取物相容性的研究”,省科委课题“骨性关节炎中药巴布剂成型工艺影响因素研究”,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骨性关节炎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共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厅局级课题3,获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发表科研论文12篇(第一作者8篇),发表论著1篇(执笔字数3万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