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常⽤⽅法
研究性学习的常⽤⽅法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到⽅⽅⾯⾯,有⾃然科学⽅⾯的,也有社会科学⽅⾯的,或者既包括⾃然科学⼜涉及社会科学范畴的。因此,采⽤的研究⽅法也会有多种多样,不能机械地认为,⼀个课题中只能⽤⼀种⽅法。也许;在课题中某个问题上你⽤这⼀⽅法,⽽在解决课题中另⼀个问题时,你采⽤其他的⽅法。总之,在研究的过程中你要选择适合⾃⼰课题的研究⽅法,才能进⾏实质性的研究。
长期以来,⼈们在⽣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了许许多多的研究⽅法。如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预测研究法、溯因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这⾥我们介绍⼏种常⽤的研究⽅法,即观察研究、实验研究、⽂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法。
所谓观察研究指的是⼈们通过感官,有⽬的、有计划地考察某现象的研究⽅法。它可以便你与观察对象直接联系,可以带上你的感性认知和感情⾊彩,多次重复地进⾏详细观察,达到收集资料的可靠性。这是⼀种⾮常简便易⾏⽽可靠地获得资料的⼀种常⽤⽅法如,美国著名的社会⼈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类家庭的⾎亲和姻亲制度》等书的写作时,都采⽤了观察法⽽获得了可靠的资料。现在西⽅⼀些社会学家为了搜集社会底层和⿊社会的情况,往往采⽤观察法,深⼊到⼀些⼩社会中,参与该体的社会⽣活,取得信任,以便了解其中的真实的内幕,收集到第⼀⼿可靠的资料。
消毒液品牌
观察研究法
所谓观察研究指的是⼈们通过感官,有⽬的、有计划地考察某现象的研究⽅法。它可以便你与观察对象直接联系,可以带上你的感性认知和感情⾊彩,多次重复地进⾏详细观察,达到收集资料的可靠性。这是⼀种⾮常简便易⾏⽽可靠地获得资料的⼀种常⽤⽅法如,美国著名的社会⼈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类家庭的⾎亲和姻亲制度》等书的写作时,都采⽤了观察法⽽获得了可靠的资料。现在西⽅⼀些社会学家为了搜集社会底层和⿊社会的情况,往往采⽤观察法,深⼊到⼀些⼩社会中,参与该体的社会⽣活,取得信任,以便了解其中的真实的内幕,收集到第⼀⼿可靠的资料。
实验研究法
⼀提起实验研究法,⼈们总把它想成是有关研究⾃然科学的⽅法。实际上,实验研究法最初确是⽤于⾃然科学上。最古⽼的实验,就是古希腊阿基⽶德的"揭开王冠之迷"的实验。但近代以来,实验研究法也逐渐被⽤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上。
所谓实验研究法,是针对某⼀问题,根据⼀定的理论或假设进⾏有计划的实践,从⽽得出⼀定的科学结论的⽅法。为了进⼀步阐明实验研究法的真正,我们需要搞清假设、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1.什么是假设
你研究的问题⼀旦明确被界定后,就应建⽴研究假设。所谓研究假设,就是根据⼀定的观察事实和科学知识,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假定
性的看法和说明。其实,研究假设也就是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因为你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后,会产⽣⼀些疑问,进⽽对这些疑问进⾏思考,你会根据⾃⼰的理解,或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关⼈员,然后提出假设,对你的疑问作⼀种临时性的回答;假设与定理或结论本没有很⼤区别,只不过假设是有待证实的定理或结论,定理或结论是已经证实的假设。⼆者只有程度上的差异,没有性质上的区别。
假设是刚开始研究问题时的看法,具有⼀定的猜测性和假定性,但假设要有⼀定的科学依据,有⼀定的事实或理论根据,假设不是凭空的瞎想,它和神话、幻想、迷信有原则的区别。⼀个科学假设,必须能被实验所验证的.如当打开开关灯不亮时,可能有⼏种假设:①停电;②插座接触不良;②保险丝烧断了;④灯泡烧坏了。这些假设的每⼀种都是可以直接检验的。
假设的形成要靠科学知识。在科学发展中,对同⼀问题的研究可以出现两种甚⾄多种不同的假设。这是由于假设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有限或不同,必然会得出不同的假设。中学⽣已经掌握了⼀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这对于你的研究假设的形成有了⼀定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但有些知识你还需要去查阅⼀些资料或向教师、专家咨询才能得到,要知道在查阅资料和请教有关⼈员的过程中,也是⼀个扩⼤知识⾯的很好的学习机会呢。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实验验证某⼀假设。在实验过程中,常常需要涉及两个概念--常量和变量。
2.什么是常量?
在某⼀数学或⾃然科学问题讨论过程中(或在某些条件下)保持
不变的量就是常量。例如,圆周率3.14l59,⾃然对数的底e2.71828,它们都是常量。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常量是指研究课题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和条件。如⽐较两种不同教学⽅法对五年级学⽣学习成绩效果的研究中,年级⽔平就是⼀个常量,因为五年级这⼀特征对每⼀个个体都是相同的,它是研究课程中不变的条件。
3.什么是变量?
变量⼀般指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变量也称"变数"。在数学或⾃然科学问题的讨论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如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距离就是⼀个变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变量指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价值或条件的特征。如研究两种不同教学⽅法对五年级学⽣成绩的影响中,每个学⽣的分数就是⼀个变量。
变量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变量和因变量。⾃变量和因变量这两个名词是从数学引⽤过来的。在
数学中,y=/(z)这⼀⽅程式中的2是⾃变量,y是变量。因变量是随着⾃变量的改变⽽改变的。例如,指⽰剂颜⾊的变化是随着溶液的酸碱性的变化⽽变化当溶液⾄酸性时,酚酞指⽰剂呈⽆⾊;当溶液呈碱性时,酚酞指⽰剂呈红⾊;因此溶液的酸碱性是⾃变量,⽽酚指⽰剂的颜⾊变化是因变量。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变量常常是⼀个分类变量。例如,研究者要研究不同教学⽅法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必须先采⽤不同的教学⽅法进⾏教学,然后再测量⽐较学⽣的学习成绩的改变。在此例中,不
同的教学法是⾃变量,⽽学⽣的学习成绩就是因变量。这⾥,⾃量是居于因的地位,因变量是居于果的地位。
让我们先来看⼀看甲、⼄两名学⽣所进⾏的⼯作。
甲、⼄两名学⽣为了回"枫树的叶⼦为什么在秋会变⾊?"这个问题⽽分别进⾏了下列⼯作。
分析季节变化会使枫树的外环境发⽣哪些⽅⾯的变化。结论是:温度、⽇照时间会随着季节变化⽽变化。天温度最⾼,冬天温度最低;夏天⽇照时间最长,冬天⽇照时间最短。
提出假设:
A:枫叶变⾊可能与温度有关。
B:枫叶变⾊可能与⽇照时间有关。
C:枫叶变⾊可能与温度和⽇照时间这两个因素都有关。回锅肉怎么做
甲学⽣的⼯作:
全年观察枫叶的颜⾊变化,可以选定⼀棵树,也可以选定许多树。每天收集⼀⽚枫叶,然后记下当天的温度、⽩天时间的长短和枫叶的颜⾊。为了收集⼀套数据,他必须等⼀个全年。为了重复这⼀结果,他⼜必须等⼀个全年。
他的结论只能是:枫叶在秋天这个季节颜⾊转红,此时温度范围在10⼀14℃,⽇照时间平均为l0⼩时。
通过这种观察,他不能分清究竟是温度还是⽇照时间在起作⽤,或⼆者均在起作⽤。因为温度和⽇照时间这两个影响因素同时在发⽣变化。
如果能控制⽇照时间,⽽仅仅让温度变化;或控制温度,仅仅让⽇照时间变化,进⽽观察结果,那么,你就能断定究竟是温度影响了枫叶的颜⾊,还是⽇照时间影响了枫叶的颜⾊;或者温度和⽇照时间都对枫叶颜⾊有影响,还是⼆者均没有影响。
那么,如何来控制温度呢?这就是⼄学⽣接下来进⾏的⼯作。
⼄学⽣的⼯作:
设计将温度调节到秋天的温度。
把⼀棵⼩枫树种在⼀个花盆⾥并放⼊⽣长温室。尽管是夏天,室外温度很⾼,仍旧可以把⽣长温室调节到秋天的温度,⽩天约14℃,夜晚约3℃。
设计对⽐实验:
如果确实看到了叶⼦颜⾊的变化,就能确定仅靠温度的变化便能使叶⼦发⽣变化吗?毕竞实验室中的树和外界的树还是有差别的,实验中的枫树叶⼦的变红是不是因为它⽣长在⼩的花盆中所引起的呢?是不是因为⾃然光和温室中的光不⼀样⽽引起的呢?
这种不确定性表明必须设计⼀些更复杂些的实验,⾄少应该种两棵树。应该选择相似的树,且花盆的⼤⼩应该保持⼀致,把它们放置在相同的温室中,在同⼀时间浇⽔。然后,再做这样⼀个实验,⼀个保持在正常的夏季温度(22℃),⽽另⼀个的温度调节到秋天的温度(14℃)。
⼄学⽣的⼯作与甲学⽣的⼯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他注重对影响
因素的控制。他所有的实验设计都围绕着这样⼀个中⼼进⾏:控制其
感谢老公七夕礼物的句子
他影响因素,只让⼀个影响因素变化,从⽽确定是否是该影响因素在起作⽤。这种实验我们就把它称为"受控实验"。
⼄学⽣的受控实验设计就是温室A和温室B的设计。
受控实验是⾃然科学研究中⼴泛采⽤的⼀种研究⽅法。正是因为有了受控实验,科学才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
受控实验的优点在于影响因素是可以被严格控制的,⼈们可以按照⾃⼰的设想去改变条件,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这种控制使得实验可以重复进⾏、反复验证,从⽽保证了实验结果不是出于某种巧合⽽得。
表4-l及图4-1是⼄学⽣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他记下了这2l天中,不同条件下每⼀棵树上绿叶的数量。
结论:低温不是颜⾊变化的唯⼀影响因素,因为在⾼温情况下,树叶仍旧变⾊。
这个结论证明甲、⼄两学⽣先前的假设是错误的,这时候必须重新建⽴新的假设。在科学上否定原先
假设,建⽴新的假设是常有的事,因为许多有关⾃然界的猜想都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但这同时也是科学向前发展的⼀种⽅法,因为它指出了进⼀步实验的⽅向。例如,如果两种树上的叶⼦都没有改变颜⾊的话,那就可能说明温度与树叶的颜⾊是⽆关的。或许枫叶变红与⽩天的时间长短有关,或许与降⾬量有关,或许与风的强度有关……这种新的假设⼜引发了进⼀步的另⼀⽅⾯的受控实验。经过研究,科学家现在知道,低温和⽩天时间的长短
和平精英怎么领取皮肤这两个因素同时影响着枫叶颜⾊的变化。除此以外,许多科学家认为,枫树本⾝的⽣物钟也影响着枫叶颜⾊的变化。但是⽣物钟是如何影响枫叶颜⾊的?是什么样的化学物质触发了⽣物钟的⼯作?⾄今⼈们还
⽆法给予解答。如果你把⽣物作为你今后的专业⽅向,或许你将再⼀次考虑这⼀问题。
观察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经常合在⼀起使⽤,有⼈称它们为科学研究法。⾸先是先进⾏观察,形成假设后,设计实验⽅案进⾏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献研究法
长期以来,⼈类将⾃⾝总结的经验、知识,⽤⽂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段记录下来,这就是⽂献。顾名思义,⽂献研究法就是对⽂献进⾏查阅、分析、整理,从⽽出事物本质属性的⼀种研究⽅法。
当你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开始总要对⽂献资料进⾏查阅的,这就是说,⽂献研究法对于⼀般的研究⼯作都是适⽤的,它通过对各种⽂献资料进⾏⽐较分析,研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性。作为⼀种研究⽅法,⽂献研究法当然也可以作为⼀种单独的研究⽅法,通过对⽂献的分析,使你获得对事物及现象的正确认识。
1.研究⽂献资料,必须先占有⽂献资料.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年),许多⽂⼈学者兴起了以研究古代⽂献为主要内容的考据热潮。这些学者⽤训诂、校勘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根据事实的考核、例证的归纳,提供了新的可信的材料和结论。清代兴起的这种考据之
学,后⼈称之为考据学派或乾嘉学派。由此可见,对历史⽂献进⾏科学研究,在我国是古已有之,⽽且经过许多学者的努⼒,达到了相当规模并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在这⾥,丝毫没有引导当代中学⽣致⼒于考据之学的意思,但是必须指出,要对⽂献资料进⾏研究,尤其是经过了20世纪,世界整个科学⽔平已经取得长⾜进步的今天,要研究⽂献资料,你⾸先必须占有⽂献资料。这是确定⽆疑的。那么,当代中学⽣在完成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在实施某⼀课题或项⽬研究时,⼜应该怎样去占有⽂献资料呢?下⾯只是提供⼀些⽐较原则的⽅法。(1)要具有⼀定的语⾔⽂字阅读能⼒
你要对⽂献资料进⾏研究,第⼀关⾸先要能读懂它。只有读懂它,才能理解它,进⽽发现它的特点或者不⾜。这就必须具备相当的语⾔⽂字阅读能⼒,具有⼀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办到。如果你的研究
对象涉及到我国的历史⽂献,那么,你对古代汉语就必须下⼀番功夫,以便扫除阅读古藉的障碍。如果你阅读研究中要收集参阅各种外国⽂献,那你对第⼀、第⼆外语必然要有所掌握。
(2)关于阅读⽅法
说到⽂献资料的阅读⽅法,关键的问题是决定于你选定的是什么研究课题,阅读应完全服从于完成研究课题的要求。⼀般来说,阅读范围应当围绕完成既定研究课题为⽬标。这当然并不与平时同学们的⼴泛阅读相悖。古⼈说"厚积薄发",就是说只有有了⼴泛⽽扎实的知识积累,才能对某⼀⽅⾯的问题有可能发表深刻⽽独到的见解。为了使中学⽣能⽐较有效地完成确定的研究课题,在如何阅读⽂献资料⽅
⾯,有三种⽅法可供参考。
第⼀种⽅法叫做"远粗近细"。当你围绕研究课题集中收集了许多⽂献资料以后,不妨先把⼿头掌握的⽂献资料,按照其出版年代的先后,略作排列。离课题研究主题年代⽐较久远的⽂献资料,⼀般可⽤粗读或略读的⽅法阅读,只求知其⼤概,并视需要随时做好摘录或笔记。对于有关研究课题内容的近期⽂献资料,则应该尽可能较为详尽细致地阅读,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做好⽂摘卡⽚。对某些资料,可⽤剪报或复印的⽅法,分门别类装订成册,以备进⼀步作深⼊研究时便于查考。
第⼆种⽅法是"整理要⽬索引,制作⽂摘卡⽚"。为了便于对研究课题进⼀步作深⼊研究,同时也为撰写论⽂准备材料,在阅读有关⽂献资料的同时要做有⼼⼈,⼀是要整理要⽬索引。所谓要⽬索引,就是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献资料中涉及的内容,或
按照原⽂题⽬(或观点)可⾃⾏概括组织⽂字,编成索引。所谓索引,就是要做到是什么问题,什么材料,什么观点,在什么⽂献资料上的哪⼀章节,甚⾄哪⼀部著作的第⼏页,都应做到⼀⽬了然,检索时伸⼿可得,毫不费⼒。
⽂摘卡⽚与要⽬索引相⽐较,⽂摘卡⽚更有其检索快捷⽅便的特点。当然,制作⽂摘卡⽚,平时⼀⾯阅读,⼀⾯思考,⼀⾯摘录,投⼊的精⼒和时间是相当多的,下⾯介绍⼀种通⽤的⽂摘卡⽚,见附样。
⽂摘卡⽚在⽂化⽤品商店有售。如果⾃⾏制作,讲卡⽚设置摘⽬按照实际需要进⾏调整。值得提醒的是,制作卡⽚应当以摘⽬齐全、使⽤⽅便、检索快捷为⽬的。
第三是"发现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在⼴泛阅读或者按研究课题进⾏⽂献资料筛选过程中,由于各种资料形成的年代不同,作者的素养见解不同,往往可以发现对同⼀问题,各有各的理解,各有
浙江丽水小三
不尽相同的诠释,促使你对这⼀问题有所思考,从⽽对它进⾏分析研究,探索奥秘,提出⾃⼰的见解。
约2500年前,赵国有⼀个名叫公孙龙的哲学家,是当时有名的"辩者之徒"。他曾经提出⼀个有名的"名辩命题"叫做"⽩马⾮马"。公孙龙认为"⽩"是命"⾊"的,"马"是命"形"的。"形"和"⾊"各不相⼲,因此"⽩马"就是"⽩马",不能说"⽩马是马",只能说"⽩马⾮马"。读到这个中国哲学史上的有名论题,不知你会产⽣怎样的想法。你是⽀持公
孙龙的观点,还是反对他的观点?⽆论是⽀持还是反对,你能不能⼀些相关的⽂献资料,阅读研究之后,形成⼀篇具有说服⼒的⽂章呢?
这个"⽩马⾮马"的思辩论题,公孙龙看到了"马"和"⽩马"两个概念的差异,即发现了⼀般和个别的差异。这⼀发现,对古代逻辑思想发展有⼀定贡献。但是,公孙龙过分夸⼤了这种差异,没有认识到⼀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因⽽得出了违反客观事实的结论。
"⽩马⾮马"这个论辩实例,在历史上经过了许多学者的反复论证,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到了近代,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得到普及的时候,终于得出了正确结论。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在诸多科学领域⾥,有许许多多⾃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的命题,作为⼀名中学⽣,也不是⼀经接触,就能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能够游刃有余,驾驭⾃如,轻⽽易举地解决问题的。我们应当看到,在科
学研究道路上攀登,到处是坎坷与艰险,随时可以遇到难以攻克的堡垒。我们中学⽣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千万不能急躁,要沉着冷静,努⼒做到不仅要敢于攀登,⽽且要善于攀登。⾯临困难,⾸先还是要充分占有材料,想⽅设法使⾃⼰的观点逐步明朗和清晰起来,⼀旦观点明确,就应当⽴即考虑和寻能证明你观点的有说服⼒的论据,不管正⾯的或者是反⾯的论据,多多益善,便于筛选,提⾼论证⼒度。与此同时,要考虑虚⼼向学者专家和⽼师请教。经常会有这种情况,⾃⼰苦苦研究思索了很长时间才得到⼀些进展,向有关教师请教,向学者专家请教,他们有时只⽤⼏句话就⼀语中的,给你指点迷津,使你豁然开朗,问题也便迎刃⽽解了。
(3)搜集⽂献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在搜集⽂献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是要尽量搜集新的⽂献,因为新的⽂献⽐旧的⽂献资料更新,更全⾯、更可靠。
⼆是要注意搜集第⼀⼿资料,因为第⼀⼿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要相对更⾼些;
三是要注意,不但要搜集观点⼀致的材料,也要学会搜集观点不⼀致的资料,这样可以学会⽐较分析。
(4)罗列提纲,构思起草
在对有关某⼀个专题的⽂献资料进⾏了卓有成效的阅读研究之后,⼀定会有所发现,形成了某些具有创新特点的想法。经过认真思考,应有把这些发现、创见形之于⽂字的冲动。这个时候,你⾸先应该把握这可贵的⽂思涌动期,把如何阐述这⼀问题的⽅⽅⾯⾯剖析明⽩,设想清楚,列出提纲,作为起草的纲⽬(也可说是据以起草的⼩标题)。例如,有名中学⽣在构思撰写课题研究论⽂--《关于电脑与智能的问题》时,他就拟出了以下⼗个提纲(即⼩标题):
A.电脑有智能吗
B.智能究竟是什么
青木原森林
C.记忆⽅式
D.识别的三个层次
E.处理信息
F.价值观
G.本能和内驱⼒
H.⾼级智能电脑的利弊
I.电脑距⼈脑有多远
如此构思,作者的确把论题所涉及到必须予以阐述清楚的诸多⽅⾯都考虑到了。作者不仅为弄清电脑与智能问题进⾏了⼤量的⽂献资料研究,⽽且还对智能化电脑⼀旦发明⽽可能引起的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作了富有前瞻性的探索,因⽽这篇课题研究论⽂是有相当理论⽔平和说服⼒的。
当然,从罗列提纲到构思起草⽽形成⽂章直⾄最后定稿,随着撰稿⼈对确定研究专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论⽂整体性要求的不断提⾼,应当完全允许作者对所列提纲作反复调整和修改,以逐步达到论⽂说明清晰、具体,论据充分有⼒,结构严谨完整的要求。
中学⽣撰写课题科研论⽂,是教育改⾰中涌现出来的富有创新意义的新事物。为了帮助中学⽣在进⾏这项研究撰写实践中少⾛弯路,顺利获得研究和写作的成功。下⾯再提供两点建议,供参考。
(1)引⽤⽂献资料应简要、确实,不可断章取义
这⼀章既然是介绍⽂献资料的研究⽅法,那么,⼀般来说,撰稿⼈就不可能离开已经占有⽂献资料的引⽤。引⽤⽂献资料要注明出处,更要注意引⽂的简要确实,更不可以舍弃引⽂的语⾔环境,截取其中部分内容来为你的论点服务,即所谓断章取义,不挥⼿段,为我所⽤。这实际上是⼀个是否具有实事求是精神,尊重科学的⽂风问题。当然,为了⽅便读者阅读,也可以把某些历史典藉的原⽂,化为带有
现代汉语表达特⾊的陈述⽅法加以叙述,但其原则是,应当忠于原著,不能⾛样,更不能产⽣歧义。
(2)要讲究逻辑推理,讲辨证法,做到以理服⼈
在查阅⽂献资料开展课题研究时,你可能想不出合适的研究⽅法来进⾏⼯作,因⽽思路混乱,对占有的⽂献资料⽆法归纳整理,⽆法分析其中⽭盾,以致⽆从发现问题。或者,即使发现了⼀些问题,推理的结论显得牵强附会,缺少说服⼒。这种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极可能是该学⽣缺少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或者可能缺少必要的研究⼿段,因⽽缺乏综合分析能⼒。如果⾯临这种处境,更应沉着冷静,把遇到的情况向指导⽼师或相知同学提出来,共同探讨问题产⽣的症结所在。⼀经讨论,互相启发,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情况也是常有发⽣的。总之,既然已在进⾏着课题的研究⼯作,⼀定要在研究的全过程中⽤逻辑思维的辩证⽅法,千⽅百计做到论据确凿,论证有⼒,以理服⼈。
调查研究法
为了研究⼀些现实问题,可以采⽤调查研究的⽅法。调查研究是有⽬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定规律⽽采取的研究⽅法。远在奴⾪社会时期,⼈们就已经开始使⽤这种⽅法调查⼈⼝与农业⽣产了。在我国"调查研究"最早见于《管⼦问篇》所载的有关调查国家资源的⽂献。
调查研究常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法。如作社会调查研究就是有意识、有⽬的地探索社会未知领域的认识活动。如果想研究⼀下⽬前我国教育领域的应试教育情况,就可以采⽤调查研究的⽅法进⾏探索和研究。可以从应试教育的发展、教师在应试教育中的⾏为、学⽣对应试教育的反应,以及家教现象的盛⾏、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等⽅⾯进⾏社会调查,以便摸清这⼀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你的改⾰措施。
社会调查研究可以为研究课题提供第⼀⼿材料和数据,使我们不仅能了解现实问题,验证假设,解决既定问题,还能发现新问题,所以,社会调查研究被⼴泛应⽤着。但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出家门所做的调查都能称得上是社会调查研究。有两种情况就不能算社会调查研究:⼀是对个别⼈的特殊现象的调查,⽽不是对体性的普遍现象的调查;⼆是只调查不研究也不能算社会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范畴
1.社会调查
这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完成社会类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中学⽣社会调查的范围极⼴,可以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有关国计民⽣的问题,如企业改⾰、教育改⾰、再就业问题等,⼩⾄学⽣的校服设计和利⽤问题,家教热问题,学琴热问题,均在调查研究范围之内。
2.⾃然调查
调查研究也是中学⽣研究性地学习⾃然科学的主要途径,其范围
涵盖⼀切⾃然科学研究领域。从具体调查内容看,主要分作两类。⼀类是原⽣态⾃然调查,即对⾃然的⽣物现象、⽣态环境、天⽂地理等⾃然现象进⾏观察调查;⼀类是科技领域的调查,即参与⼀定的科学实验过程的调查研究,如为预测⽔泥28天抗压强度值⽽进⾏的科研活动,为解决地⽅⽔质污染⽽进⾏的系列调查等。
调查研究的类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