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人世间,长扬真善美读梁晓声《人世间》有感
沉浮⼈世间,长扬真善美读梁晓声《⼈世间》有感
第⼗届茅盾⽂学奖颁出后,办公室的黄⽼师就向我推荐了《应物兄》,在黄⽼师的评价中,这是⼀本极难得的好书。可惜当时的我并没有往⼼⾥去,因为现在的我分⾝乏术,实在是没有阅读长篇的时间和精⼒。
在我第三遍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我黄⽼师探讨读书感悟时,他⼜⼀次向我推荐了《应物兄》和《⼈世间》,这⼀次,我对《⼈世间》有点⼉感兴趣了。原因很简单,《⼈世间》的作者梁晓声是让我⾛上长篇阅读的启蒙导师,我读的第⼀部长篇⼩说既不是古典四⼤名著也不是国外的名家经典,九⼗年代的⽢肃农村中学没有图书馆阅览室,家⾥也没有条件让我买书,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读到的第⼀部长篇就是梁晓声的《年轮》,这是我的初中语⽂⽼师曹⽼师借给我读的。
那个时候的我刚刚初⼆,没有什么深厚的⽂学底蕴,不会鉴赏,更不会评价,没有⼈要求我写读后感,我不知道这本《年轮》是知青⽂学的的代表作,也不会给这本⼩说贴上过任何标签,读完这本⼩说的我是被⾥⾯主⼈公们在困境中守望相助的友情感动了,从年少到年⽼,同学之情难忘,友谊之花常开,那时候的我读不出⽣活的苦难和不⽢,我暗暗的发誓以后⾃⼰也要也要会成为⼀个像梁晓声⼀样的作家,把我和好朋友们的故事也写成⼀本书,该多有意义啊。现在看来,那个时候的我完全幼稚⼜可笑,甚⾄有点不知天⾼地厚,以为作⽂获得过学校的⼏次奖励就能⾛上⽂学创作的道路,以为⾝边的朋友永远会在⼀起,过了⼏⼗年,我们仍旧可以坐在⼀起叙旧回忆打发时间。
很多年后我再次读《年轮》的时候,再也没有了当时的感动,但梁晓声这个名字作为我⽂学上的启蒙⼈,在我⼼中⼀直都占据着⾮常重要的地位。⽽且《⼈世间》作为这次茅盾⽂学奖得票最⾼的作品,我想还是值得⼀读的。
《⼈世间》⼀共上中下三卷,⼀共⼀百⼆⼗万字,在临近期末繁忙的⼯作中挤出时间来完成阅读是很不容易的。⼯作时间每天平均三到四节课,回到家,⼥⼉刚刚三岁多,正是需要陪伴的年纪,可以说,这⼀次的阅读对我⽽⾔真的是有⼼⽆⼒。但是我还是在某⼀个阳光洒满桌⼦的午后,在我的办公桌前开始了这部⼩说的阅读。和《年轮》⼀样,打开第⼀部的时候,这部⼩说就以⼲净明快的语⾔风格和紧凑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我。
这部⼩说以平民⼦弟周秉昆的⽣活轨迹为线索,以周家三个孩⼦不同的⼈⽣境遇为框架,围绕周秉坤的好朋友们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事件布局全篇,展⽰了从⽂化⼤⾰命到2016年近五⼗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贯穿其中的,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了改⾰开放进程中普通的⼯⼈阶级⾯临的艰难和困顿。在这部作品中,梁晓声并不回避改⾰开放⼤潮中东北⽼⼯业基地经历的阵痛,周秉昆们⼈到中年时⾯对企业转型和下岗的艰困窘迫,但他们并没有退缩,⽽是互助互帮,⾃⽴⾃强,展⽰了困厄中⼈们对亲情的珍惜和友情的美好。
周⽒三兄妹在⽗亲周志刚和母亲的⾔传⾝教下,不管是读书还是做⼯⼈还是做官,都能坚守道德的底线,最国家对⼈民对朋友能够有⼀种让⼈感动的信仰和坚守。
⽽对于我来讲,周家三兄妹中,我最喜欢的是⼤哥周秉义,作为共乐区光⼦⽚最令⽗母骄傲的孩⼦,他刻苦读书,成绩出类拔萃,喜欢阅读,见解深⼊,视野开阔,在⾼中毕业后因为时代的原因,他成为了⼀名上⼭下乡的兵团知青,凭借着⾃⾝良好的⼯作能⼒和过硬的⽂化⽔平,很快在知青中脱颖⽽出,成为兵团主管教育的⼀名中层⼲部。因为偶尔的机遇,被沈阳军区的司令员赏识,让他从军时,他却因为因为恋⼈郝冬梅的责任感⽽放弃了能改变⼈⽣的这次⾦光闪闪的机会。后来,周秉义考上了北⼤,北⼤毕业后从政,不论是作为⼀个军⼯企业的党委书记还是⼀个城市的市委书记,周秉义始终坚持⾃⼰坚持⾃⼰作为⼀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的信仰,即使他不断地被误解,被中伤,他都没有改变⾃⼰的信仰和原则,所幸历史终究没有亏⽋他,给了他⼀个公正的评价。⼀个平民的⼉⼦在从政路上的艰难,⼀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个知识分⼦对传统⼠⼤夫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传承在周秉义⾝上体现的淋漓极致。梁晓声⼏乎是把⾃⼰的亲⾝经历、对于现实的思考和未来的期许⼏乎全部寄托在周秉义这个⼈物⾝上,他的⾝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也有太多值得我们整个社会思考的地⽅。
周家的⼥⼉周蓉,在前两部书中并不让我喜欢,虽然她和哥哥⼀样出类拔萃,喜欢读书,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但她为了⼼中的爱情爱情抛下⽗母,跑到贵州的深⼭陪着⼼爱的⼈吃苦受累⽣⼉育⼥的⾏为是我不能理解的。后来恢复⾼考后,周蓉也顺利的考进北⼤,很快成为了北⼤著名的“⼥才⼦”,她美丽、智慧、思想⾃由,见解独到,个性鲜明,⽽他当⾯舍弃⼀切追求的爱情也最终背叛了她。她在读
完研究⽣后回到家乡,成为家乡重点⼤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和年少时追求⾃⼰的蔡晓光再续前缘,⽣活本该幸福美满。但是却因为⼥⼉任性的早恋被迫流亡法国⼗⼆年。这⼗⼆年对于周蓉的成长是快速的,⼀⽅⾯作为⼀个母亲,她在关键时候体现出了对⼥⼉最伟⼤⽆私的母爱,⼀⽅⾯在法国的流亡⽣活中周蓉坚守着对婚姻的忠诚和⼀个学者的底线,这才让我慢慢对她开始改观。再后来,退休后的周蓉逐渐的开始具有了普通⼥性的烟⽕之⽓,虽然美⼈迟暮,却依然⽆法掩盖她⾝上美不⾃知的光华,书的结尾,周蓉顺从⾃⼰的内⼼写作,不愿为了名利炒作,反⽽和丈夫蔡晓光为农村的孩⼦⼀次次的捐书,践⾏着⼀个知识分⼦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是尤其使⼈敬佩的。
人世间周秉昆的结局
周家的⼩⼉⼦周秉坤在出场的时候并不如他的哥哥亮眼,他平凡甚⾄⽊讷,有点呆呆的,他没有《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上的让⼈着迷的魅⼒和⽓质,甚⾄⼀点⼉没有男主⾓的⽓质和光环,他的爱情更是⼀点⼉浪漫也谈不上,对于⼤着肚⼦的郑娟,他从同情到爱慕,更多地是因为郑娟的漂亮,这是多么真实存在的男⼈啊。他的普通和平凡让他在家⾥常常是被忽视的孩⼦,但是在郑娟母⼦那⾥,他却宛如从天⽽降的骑⼠般英勇。他们的爱情因为同情开始,在现实的油盐酱醋和家庭的苦难中逐渐发酵,最终相濡以沫的将爱情打磨成了⼈世间最动⼈的“执⼦之⼿,与⼦
偕⽼”的童话。这与其说是周秉坤的⼈⽣,不如说是我们绝⼤多数⼈的⼈⽣。没有王⼦,没有公主,没有⼀见钟情的浪漫,没有⾮君不嫁的热烈。爱情在⽣活的琐碎中逐渐变成亲情,变成责任,变成我们纷繁世间中的⾁体和⼼灵的港湾,在我们困顿迷茫中给与我们重新再来的勇⽓。
周秉坤⾝上除了对爱情的坚贞和义⽆反顾,还有着对朋友的肝胆相照。即使在最困难的⽇⼦⾥,他也能急⼈之困,尽⾃⼰所能帮助⾃⼰的朋友。纵使在时代的变⾰中他在⼼理上⼀次次经受着碰撞和阵痛,但是她始终在碰撞和阵痛后为寻出路执着的努⼒着,尽管和兄长相⽐,⾃⼰的⼈⽣始终有点⼉糟糕,他唯⼀⼀次⼈⽣⼤放光彩受到他⼈影响参加1976年清明前后悼念周恩来总理、抗议“四⼈帮”倒⾏逆施的⽃争,为此付出被捕⼊狱的沉重代价,其后尚未得到正式平反,就调⼊新曲艺编辑部,在1980年代前半期感受到个⼈际遇与时代精神的贴合。但是,他的那些朋友,则是⼀直在社会底层打拼了⼤半辈⼦,始终都处于社会边缘,经常处于需要救助的状态。正是在这⼀个个⼈⽣的重要关坎上,周秉昆的⼈性光辉不经意地显现出来。如何给⾃⼰⼀个合适的社会定位,如何在⾃⼰的⽣存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去援⼿他⼈,对于周秉昆常常是⼀个考验。⾮常难得的是,这个曾经被⽗母双亲和哥哥都不看在眼⾥的⼩⼉⼦,却在每⼀个重要场合都体现出他对朋友对他⼈的关爱和扶助。他的担当和豁达,都⾮常⼈可⽐。作为基层中最平凡的⼯⼈阶级,他⼲的了酱油⼚最苦最累的除渣⼯,也在成为《⼤众说唱》的编辑后在⾃⼰的岗位上⼲的轰轰烈烈。为了继⼦,他失⼿伤⼈,成为阶下囚⼗⼆年,出狱后他也能⾛上街头拉货谋⽣。周秉昆的性格特征可以⽤“义”加以表述。既有来⾃社会底层相濡以沫的义⽓,⼜有孔孟之道仁义为⾸的⽂化传承,也有来⾃⾬果《悲惨世界》等⽂学名著中博⼤胸怀的影响。
这部⼏乎凝结了作者梁晓声毕⽣⼼⾎的《⼈世间》带我重新回顾了⼀个时代,如果说《平凡的世界》
让我了解了⼀个时代农村的发展与变化,那么《⼈世间》就是重新让我这个⼋零后了解了遥远的东北⼤地上普通⼯⼈这个庞⼤体的⼈⽣轨迹。作者梁晓声谈起这部作品时表⽰这部作品其实对于年轻的读者来说⼀是关于善的教育。因为这些故事⼤部分源⾃亲⾝经历,⽂学与真善美的结合,在这⾥不再是⼀个夸⼤的想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是帮助当代青年补上对中国最近的历史的认知。他认为,古装电视剧的热播,让年轻⼈“穿越”到清朝、唐朝,从这些花样不断被翻新的朝代故事中,去感知历史。但对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中国,年轻⼈却所知甚少。“没有⽐较就没有肯定,我认为要评价当下中国的成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较,⼀是和⾃⼰从前的⽐较,年轻⼈要跨过这个认知上的盲区,了解⽗母那⼀代⼈的经历,在那样特殊的时代,他们是怎么⾛过来的,他们怎么看待利益、友情、亲情关系。”梁晓声甚⾄认为,这种认知有助于缓解年轻⼈的现实焦虑,准⼈⽣⽅向。我想他做到了,怀着对这个对这个年逾古稀的⽼⼈最为崇⾼的敬意,我希望有更多的⼈可以读这部作品,感知⼀个时代,在这些普通的⼈⾝上到⾃⼰的影⼦,激励我们在这⼈世间向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