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国家车内VOC管理对标分析与经验借鉴
典型国家车内VOC管理对标分析与经验借鉴
2016年1月,国家环保部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修订征求意见稿,预示此评价指南将由推荐性国家标准变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我国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管理正在进一步加严。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对于车内VOC虽然并未实施强制管控,但积累了许多值得国内借鉴的经验。文章将重点对国外车内VOC管理方式和成效进行对标分析,并为我国政府主管部门下一步管理工作提出参考建议。
标签:汽车;VOC;对标分析
1 我国车内VOC管理面临的问题
2011年是国几车2011年,我国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目前已不能完全适应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消费者的诉求。此外,《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HJ/T 400-2007)与车辆实际使用时的状态不一致,很难完全反映出车辆在行驶状态下的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为此,国家环保部于2016年1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修订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不仅会使此标准转化为强制性国
家标准,而且将会进一步优化VOC测试方法和限值要求,促使生产企业在车辆制造过程中减少和消除污染,切断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车内VOC管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无疑是我国汽车工业绿健康发展的重大进步。然而,车内VOC的管控系统性较强,涉及的面较广,单纯依靠整车限值标准,很难达到预期管理成效。因此,我国急需构建一整套符合国情的车内VOC管理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管理经验的“肩膀上”,理清我国的管理路线与和管理方式。
2 欧盟管理方式及成效
1999年,欧盟发布了有机溶剂使用指令1999/13/EC,规定了20种有机溶剂使用过程中的VOCs排放限制,该指令是欧盟控制VOCs排放最早的措施。2002年9月,欧盟出资477万欧元启动“清洁车厢工程”,总耗时36个月,旨在研发出一种有效的、可以量化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为驾驶员及乘客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及安全的车内环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