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坊”的文化解析
[摘要] 本文认为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字意演变以及殷商文化三个角度来解读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字坊,才能发掘出字坊蕴含的丰富汉字文化信息,这有助于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汉字文化知识,充分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展示及教育功能。
[关键词] 字坊;字形;字意;殷商文化;博物馆;功能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字坊”,“字坊”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高18.8米,宽10米。
“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又称“牌坊”、“牌楼”,具有装饰或纪念意义,多用于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常置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有很强的景观性和地标性,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的整体造型采用中国古文字中“字”之形,整个建筑呈金黄,以殷商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的饕餮纹进行装饰,造型古朴庄重,与中国文字博物馆主题馆的整体建筑风格浑然一体,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指示性符号。
由于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对字坊的解说一般比较简略,观众往往在惊叹之余忽略了“字坊”承载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和博物馆的各项功能是融为一体的,博物馆在发挥各项功能的同时应该注意结合具有自身特的建筑造型,充分挖掘其内在涵义并以此为载体向观众提供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文字博物馆来说,深入研究字坊本身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理清并挖掘字坊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有助于向观众提供更多的汉字文化知识,充分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展示及教育功能,而不应该仅仅将字坊当成一座静止的建筑物,通过讲解员的一句“这是我馆的标志性建筑”就轻易地略过。
一、从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角度解读字坊
字坊的整体造型取材于汉字中“字”的形体。
作为汉民族书写符号的汉字,其本身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每个汉字本身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以至于有“一个汉字就是一座博物馆的”说法。有学者指出“汉字是从古代象形文字发展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古文字的活化石。汉字字形的表义方式是可以进行理性分析和描述的,汉字字形承载的信息使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创造文字的智慧,了解到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劳作、习俗、思维方式以及历史等文化印迹坊”[1]。著名汉字
学家安子介先生在他的著作《解开汉字之谜》中指出:“汉字实际上是拼形文字,又是生活、科技、历史、人性的混合物,每个部首都有它本身的含义,大部分汉字通常是用二三四个部首组成的。”[2]因此,结合汉字的发展过程,对字坊的外形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珍贵的汉字文化意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