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余卉\湖北赤壁一中
【探索】
东北三省是哪三省“拿起它时你已经吃掉森林”
“当你掰开这双木筷子的一刹那,又为伐木工人到了一个毁坏森林的理由,作为回报,它将送给您满天黄沙、流失的水土以及动物流离失所后的尸体等意想不到的礼物,而您也将把它们传给您的子孙······”
中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仅仅0.08公顷,全球排名仅134位,据估算,世界市场每年大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可以把面积为44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铺满,消耗森林资源近500立方米,如此巨大的消耗量对森林资源的损耗是毁灭性的。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和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也正在遭受严重
损害。东北林区全区共有森林面积6.8亿亩,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7%。木材蓄积量达32亿立方米,占全国木材总蓄积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黑龙江省有24亿立方米,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四分之一;吉林省有7亿立方米,辽宁省有1亿立方米。
思考:
1.东北地区发展林业有哪些优势?
2.一次性木筷的使用会给东北地区的林业发展带来哪些危害,该如何解决?
【案例研究】
振兴东北从振兴农业开始
东北的黑土地历来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统计数据显示,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2003年,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当时温总理说过一句话,“这个题目叫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讲的是工业,但是首先要从振兴农业开始。”
东北地区自然禀赋较好,黑土土壤肥沃,腐殖质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是肥力较高的土
壤之一。俗语说:黑土地不上肥也一样打粮食。正是有了这肥沃广阔的黑土地,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农业区,也成为著名的玉米、大豆、粳稻生产地,并具有优质高
产的特点,畅销国内外市场。
同时,东北农业基础雄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土地不仅肥沃,而且平坦,具耕作成本低,辛劳轻等特点,非常适合机械化耕种。
黑土地之惑
虽然发展农业东北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在资源优势、农业支撑体系及产业化等方面,仍面临许多迫切问题,这些问题正制约着现代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首先是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黑土地风蚀、水蚀和水土流失都比较严重。总面积大约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黑土地,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黑土流失达12亿立方米,黑土层由初开发时的近1米,减少为现在的20-30厘米。由于过度开垦,黑土区耕地比重大,森林覆盖率低,春季多旱多风,夏季又雨量集中,比较容易发生风蚀和水蚀。
此外,水土流失使容纳了大量泥沙的水库、河道变成了“地上悬河”,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连续耕作难以休耕补养,使农田耕层变浅,保肥蓄水能力降低,黑土地越种越瘦。其后果是风灾、旱灾、水灾不断,将给农业生产乃至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况且,东北地区目前基础设施还都比较薄弱,装备水平低。从农田基础设施看,现有农田水利工程仍有老化失修的情况,设施不配套,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气候因素对靠天吃饭的农民可谓是喜忧并存。气候变暖,在中国尤以北方和冬季最为明显。东北则是我国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其中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交界区增温趋势最明显。虽然气候变化
导致降水量在东北的中南部和北部、东部呈现有减有增的不同趋势,但整体上将加快东北向干旱方面发展。
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
黑龙江正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规划到2015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到5050万吨;吉林计划用5年或稍长时间,使全省粮食产能增加100亿斤;辽宁“十一五”规划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万吨
近年,中粮集团进军东北大米市场。中粮投资3.14亿元建立中国首个临港型大米加工厂——中粮米业(大连)有限公司,并且已在大连市大窑湾港DCT集装箱码头正式开业投产。
对大米行业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对上游原粮的掌控能力。而素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三省构成了中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基地。“北大仓”并非浪得虚名,其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30%以上,商品粮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居全国之首。鉴于此,东北稻米产区向来是国内稻米加工企业的必争之地。作为中国粮仓,东北将迎来农业的现代化之路。
思考:
1.为什么说振兴东北要从振兴农业开始?东北地区振兴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应采取哪些解决方法和措施?
3.东北地区应如何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
【教学建议】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二)》。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案例去分析在区域开发中产生的问题和原因,了解问题产生的危害和把握综合治理的措施。这一节的内容选取了中国东北这一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针对东北农业发展的情况,教材展示了丰富的图文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东北农业发展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本节内容的“探索”部分以一次性木筷的使用这一热点话题来吸引学生关注森林资源:一次性木筷的使用造成森林资源的损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重点指向东北地区。建议教师结合思考题,让学生思考东北地区发展林业的优势,以及就一次性木筷的使用的危害,来分析危害和解决发展。提出这些问题,目的在于以东北地区林业的发展问题作为切入口,导出本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案例研究选取“振兴东北从振兴农业开始,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这一主题,就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从农业开始,让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里既有发展农业的优势也有发展中遇到
的问题,建议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将优势列举出来,遇到的问题按照“问题——原因——措施”的顺序进行分析,各组可发表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这部分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沼泽的生态功能。只要生态功能清楚了,沼泽的开发、问题及解决措施就易于理解了。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阶段,东北地区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建议教师让学生从案例中体会农业发展的合理措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总结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