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思维下的库存管理
在丰田生产方式的实践派中,有一种观点是:对企业经营来说,库存是万恶之源。
不合理的库存水平,显性的危害在于:1.库存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却存在贬损或丢失的风险。2.库存占用了企业的仓库、资金,增加了管理成本,削弱企业投资与发展的能力。
隐性的危害在于:1.增大了库存数据的复杂度,增加了仓储、计划、财务等职能的工作量。2.库存的存在,会助长一些部门的工作惰性,失去紧迫感,进而全面消损企业内各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库存管理,不是计划或者仓储单个部门的职责,而是供应链全链路的职责。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库存的功能
1.批量库存:制造或采购超过立刻需要用到的量 。
2.反耦合库存:将设备之间的干扰降至最低。
3.管路库存:充满运输网路和配送系统的库存 。
4.运输库存:两地之间的传输中的库存。
5.预期库存:涵盖预估销售增加的趋势、计划中的促销活动、季节性波动,计划性的工厂设备停机维修、和假期等的影响。
6.避险库存:避免受到未来剧烈动荡的影响而建立的库存。
7.安全库存:为弥补不确定因素而建立的库存 。
▪库存控制决策的目标冲突
1.顾客服务水准:一家公司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能力。
2.供作业效率:一个工作中心、部门或是工厂的真实产出与计划(标准)产出的比率。
3.库存成本:产品成本、持有成本、订购成本、缺货成本、和产能成本是有形的;库存掩盖了制造上的问题、带来更多库存和制造系统的恶化,这是无形的。
▪传统库存控制的特点与局限性
∙特点:
1.单个企业的库存管理
2.单级库存管理
3.以单纯降低库存成本为主要目标
4.由使用者管理库存
∙局限性:
1.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库存管理思想落后
2.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不恰当
3.不完整的交货状态数据
4.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
5.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6.缺乏合作与协调性
7.生产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
常见库存管理策略
▪库存补给策略
▪
因为独立需求库存控制采用的是订货点控制策略,因此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库存
补给策略。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的策略很多,最基本的策略有4种:
1.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策略,即(Q, R)策略;
2.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策略,即(R, S)策略;
3.周期性检查策略,即(t, S)策略;
4.综合库存策略,即(t, R, S)策略。
在这4种基本的库存策略基础上,又延伸出很多种库存策略,我们重点介绍4种基本的库存策略。
1. (Q, R)策略图为(Q, R)策略的示意图。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对库存进行连续性检查,当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即发出一个订货,每次的订货量保持不变,都为固定值Q。该策略适用于需求量大、缺货费用较高、需求波动性很大的情形。
2. (R, S)策略该策略和(Q, R)策略一样,都是连续性检查类型的策略,也就是要随时检查库存状态,当发现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开始订货,订货后使最大库存保持不变,即为常量S,若发出订单时库存量为I,则其订货量即为(S-I)。该策略和(Q, R)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订货量是按实际库存而定,因而订货量是可变的。
3. (t, S)策略该策略是每隔一定时期检查一次库存,并发出一次订货,把现有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S,如果检查时库存量为I,则订货量为S-I。如图示,经过固定的检查期t,发出订货,这时,库存量为I1,订货量为(S-I1)。经过一定的时间(LT),库存补充(S-I1),库存到达A点。再经过一个固定的检查时期t,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S-I2),经过一定的时间(LT—订货提前期,可以为随机变量),库存有达到新的高度B。如此周期性检查库存,不断补给。该策略不设订货点,只设固定检查周期和最大库存量。该策略适用于一些不很重要的、或使用量不大的物资。
4. (t, R, S)策略该策略是策略(t,S)和策略(R,S)的综合。如图所示,这种补给策略有一个固定的检查周期t、最大库存量S、固定订货点水平R。当经过一定的检查周期t后,若库存低于订货点,则发出订货,否则,不订货。订货量的大小等于最大库存量减去检查时的库存量。如所示,当经过固定的检查时期到达A点时,此时库存已降低到订货点水平线R之下,因而应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等于最大库存量S与当时的库存量I1的差(S-I1)。
经过一定的订货提前期后在B点订货到达,库存补充到C点,在第二个检查期到来时,此时库存位置在D,比订货点水平位置线高,无须订货。第三个检查期到来时,库存点在E,等于订货点,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S-I3) ,如此,周期进行下去,实现周期性库存补给。
常见库存控制模型
常见的独立需求库存控制模型根据其主要的参数,如需求量与提前期是否为确定,分为确定型库存模型和随机型库存模型。 1. 确定型库存模型
(1)周期性检查模型(periodic review model)
此类模型有6种,分不允许缺货、允许缺货、实行补货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又分瞬时到货、延时到货两种情形。
最常用的模型是不允许缺货、瞬时到货型。
其最佳订货周期为式中:CR—单位订货费用(元) H —单位产品库存维持费(元/件·年) D —需求率(年需求量)(件/年)最大库存量:S= T×D (2)连续性检查模型(Continuous Review Model)
连续型检查模型需要确定订货点和订货量两个参数。也就是解决(Q, R)策略的两个参数的设定问题。连续性库存检查模型分六种:不允许缺货、瞬时到货型;不允许缺货、持时
到货型;允许缺货、瞬时到货型;允许缺货、持时到货型;补货、瞬时到货型;补货、持时到货型。最常见的连续性检查模型是不允许缺货、瞬时到货型。最经典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 O Q)模型就是这种。
最佳订货批量:式中:CR—单位订货费用(元); H—单位库存维持费(元/件·年); D—需求率(年需求量)(件/年); LT—为订货提前期。
2. 随机型库存模型
随机型库存模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经济订货批量或经济订货期;确定安全库存量;确定订货点和订货后最大库存量。随机型库存模型也分连续性检查和周期性检查两种情形。当需求量、提前期同时为随机变量时,库存模型较为复杂。以上所谈的库存分析与控制已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有关资料和研究文献,限于篇幅,此处不展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