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早期木构(2)保定横翠楼
前言
曾经,
漫步空旷的大明宫,
踏着含元殿的柱础,
看万国衣冠拜冕旒;
曾经,
迷失荒芜的洛阳城,
围绕巨大的永宁塔基,
听宝铎含风响出天外;
也曾经
醉梦温柔的西子湖畔,
邂逅消失的太庙遗址,
喟叹故国悲凉玉殿秋。
其实,
再恢宏的建筑,
也万难永生。
只不过,
文献诗词引出无限幻想,
而泛黄旧照却振动怀古心弦。
这一期,
让我们一起走近
那些定格在照片上,
却悄然
与我们擦肩而过的
辽、宋、元早期木构。
2
[元]保定横翠楼
胜迹孤悬古泰州,
楼名横翠意非浮。
晴连海日楼添翠,
雨逼朝烟翠拥楼。
——[清]郭棻
览斯宇之所处,
极沧溟之尽头。
地连西鄙,
雄冠中州。
星风箕尾,
州别翼幽。
控雁门之右塞,
引雞距之清流。
倚太行之岩观,
接易水之长洲。
——[元]刘因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天下为36郡,河北省中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之后人们称保定为上谷。
上谷八景,即保定八景,乃是:
市阁凌霄,奎楼应宿
横翠朝晖,涟漪夏艳
东皋春雨,西刹秋涛
鸡水环清,狼峰竞秀
其中,这横翠朝晖,说的便是横翠楼。横翠楼坐落于总督府以东,钟楼以西。始建于元,后为鼓楼。
供鼓楼坐北朝南,下部是一座高约8米,东西长18米、南北宽12米的台城,台城当中南北开一卷门,有一条宽约5米的通道,以通车马行人。台城上是一座高约12米、明三暗五、双檐歇山式阁楼,头层北面檐下横架一面大鼓,南面檐下悬挂“丛胜楼”匾额,二层檐下悬挂一方形乾隆御书“福”字匾。楼前左右各有一牌坊,左为金台俊彦,右为昭代耆英。鼓楼与东面钟楼并列,与南城楼遥相对峙,甚为壮观,尤其清晨,朝阳东起,重楼浸染,祥云笼罩,霞光耀目。加之城中处处葱翠,红绿相间,美不胜收。
根据同治时《清远县志》卷二楼亭记载:“即今鼓楼。原名横翠楼,在县治东北,元万户侯张柔建,今改名丛胜楼。”又按光绪朝《保定府志》卷四十二古迹记载:“在府治东,元万户张柔建,楼制雄纵,横跨街市,山川景物一览在目,后卫谯楼,改曰丛胜楼。光绪八年知县何庚生重修。此楼相传始建于北宋,金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张柔重建保州城时复建。初名为横翠楼,何时改名鼓楼,未见记载”
元代时,横翠楼即享誉四方。元代文学家刘因有《横翠楼赋》,被誉为保定版的“岳阳楼记”。
刘因(1249--1293),初名骃,字梦骥,后改名因,字梦吉,号静修、雷溪真隐。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生于儒学世家,父刘述,中统初曾为武邑令,以疾辞归。因天资绝人,才器超卓,初从砚弥坚学于真定,后随父还居保定。性不苟合,杜门授徒,弟子皆有成就。至元十九年(1282),诏征承德郎、右赞善大夫。后以母疾辞官,再征以疾固辞。三十九年病卒,年四十五。延祐中,追赠翰林学士,追封容城郡主,谥文靖。《元史》卷171有传。著作有《静修集》。其辞赋之文,代表作是《白云辞》、《横翠楼赋》和《苦寒赋》。
横翠楼赋
[元]刘因
金台雄壮甲天下,而山水人物为最也。其西北有峰,望之嶻然而立,巍然而高,琅然而秀者,郎山也。其西四十里有泉,穴城而来,流分而派衍,环乎市井之间,为一时之伟观者,鸡水也。水之上,又多楼亭台榭之美。而宏丽特出,俯瞰闾阎,骋怀游目,足以极登临之胜槩者,横翠楼也。楼之上,飘轻裾,曳长袖,解剑指廪,酾酒临江,养胸中之天地,游物外之文章,为燕南文物之冠冕者,楼之主人也。主人觞于斯,詠于此,会宾客于斯,见千岩万壑,盘纡拂郁,而坐致乎几案间,故乐而名之曰“横翠”也。然而乐其所以乐者,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取山水之秀而助其气也。若夫嵯峨,刻削峰恋,混涵天地,呼吸万壑,斩绝峻拔,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与秋而高相也。云开日出,雨霁虹销,岩崿霮,若拂岚撲黛,霭霭然有可熹而玩之者,朝来之爽气也,霜露既下,木叶尽脱,水穷霞尽,天高鹜飞,微微螺髻,隐隐蛾眉者,天寒而宜远也。日下壁而乘彩,月上轩而飞光,开簾拄笏,把酒而觞者,翠屏之晚对也。朝晖夕阳,烟容雨态,如万物之供四时而无穷也。由是观之,主人气象巍然,襟韵磊落。灵台洞月,玉骨横秋,飘飘然有凌云之风者,
殆不偶然也。燕赵诸公,多以歌诗道其美,记之者有陵川之雄文,詠之者有木菴之绝唱。前人之述作已备,主人复以文命仆。仆辄不自揆,拾人之滞穗,丐人之残暑,亦为之赋而赘之于后。其辞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