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常用的典故
(一)梦龙涤爪
宋绍兴廿三年(1152),孙白于一夜间梦见一条青龙在村前溪边涤爪,醒来后感到非常奇怪。天亮后,吃罢早饭便到村外闲行,日近午,忽见一穿着青衣的秀士,歇足村前溪,又到溪边洗手。孙员外一见,正与梦中境地相符,便邀请至家中,热情相待,知此秀士叫梁克家,家住泉州,游学来到潮州。孙白见他一表人才,学识丰富,才华横溢,将来定会出人头地,便有心与他结交。于是恳切地聘他为塾师,在京冈授课,培育孙家子弟。梁克家应允。几年间,梁克家感念孙家厚礼相待,孙白钦慕克家博学多才,两相结下浓厚情谊。后因一事误会,使梁克家留诗辞馆而去。绍兴三十年(1160),梁克家上京赴试,中了状元,后官升至宰相。他感念未得志时孙家厚待之恩,为此极力帮助孙家,洗雪冤情,使孙氏后嗣追感永世,特于村前溪边,当年梁克家洗手之处,立一石碑,碑刻“梦龙涤爪处”五个大字。右边刻“宋宰相梁郑国公茂才时于此涤足”。左边刻“乾隆三十一年丙秋七月重修”。又在村中为梁相立庙纪念,潮州孙家与泉州梁家,自此世代往来,成为世交挚友。至明朝嘉靖之初,梁克家的十七世孙梁怀仁,嘉靖八年(1529)已丑科进士,授职南京验封主事,于次年专程来潮州,拜谒祖祠以及继续孙梁两族近400年的契谊,在当年也传为佳话。
(二)崇韬拜汾阳之墓 狄青谢梁公之形
先说“崇韬拜墓”:郭崇韬 (?~926)中国后唐名将、谋臣。自称自己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第四代孙。其实没有根据。郭崇韬带领大军西征蜀地时,还特地走了些弯路,来到兴平(今陕西兴平市)汾阳王郭子仪陵墓,以祭拜先祖之礼,祭奠郭子仪,拜后还洒泪号哭而去。如同演戏一样,这番煞有其事的举动让跟随他多年的属下也觉得滑稽,背后耻笑不已。郭崇韬的这番举动完全是一种浅薄、虚荣的心理在作怪。郭崇韬标榜“祖德”,攀附“名流”,虽然反映出了当时官场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时势使然,更主要的是显示出他面对传统文化不够自信的心理表现。
再说“不附梁公”:狄仁杰是唐朝名相,因为他后来被封为“梁国公”,所以常见称呼有“狄梁公”。狄青是宋代名将,出身贫贱,曾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由此可见,攀附名贵为世人所不齿。
(三)义府径连于赵郡
武后感到贞观时所修的《氏族志》不载武氏族望,应予重订。李义府感到这是自己跻身名门望族的大好时机,便积极上奏皇上主张修改此志。他自言本姓出于赵郡李氏,还与诸李比亲疏。一些李姓子弟,怕其权势,便与他称兄道弟。给事中李崇德开始也与他论谱叙辈,李义府贬为普州刺史后,他便揭露李义府,使李义府一度从赵郡李氏族谱中删除。李义府官复原职后,便叫人罗织罪名,将李崇德下狱,并迫其自杀。李义府曾多次向魏齐旧姓为子求婚未成,便上奏旧有七姓望族不得通婚。为了使自己家族成员能入谱,规定 “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这样表面上满足了武则天的欲望,实际上达到了自己跻身名门望族的目的。
(四)正伦求附于城南
杜正伦出身洹水杜氏,与京兆杜氏同出一祖,但支系较远。他曾请求与京兆杜氏连宗,却被拒绝,便怀恨在心。京兆杜氏聚居处名为杜固,相传有旺盛发达的地气,因此世代高门。杜正伦拜相后,以疏通水道为名建议朝廷开凿杜固,想借此破坏杜固的风水。杜固被凿后,川流如血,十日方止,从此南杜(北杜居于杜曲)一蹶不振。
(五)叔事罗隐
大诗人罗隐到魏州见罗绍威时,写了一封书信,自叙家世,称罗绍威是自己的侄子。邺王府官吏都非常生气,道:“罗隐一介布衣,竟敢视大王为侄子,实在无礼。”罗绍威却道:“罗隐名满天下,素来瞧不起王公贵族,现在他能到我这里,让我做他的侄子,这是我的荣幸。”于是,罗绍威为罗隐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亲自出城迎接,对他十分恭敬。等到罗隐要走时,罗绍威又写信给吴越王钱镠,称他是自己的叔父。
有诗曰:暴秦以吕易嬴,是嬴亡于庄襄之手;
弱晋以牛易马,是马灭于怀愍之时。
(六)以吕易嬴
吕不韦把有孕的侍妾献给秦王庄襄,生子始皇,暗中把秦国的嬴姓换成了吕姓。嬴姓的秦国在庄襄王手上就灭亡了。《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 。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
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及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吾闻之,以事人者,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
立以为適而子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今子楚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適,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诚以此时拔以为適,夫人则竟世有宠于秦矣。”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餽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祚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使王 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所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真母夏姬尊以为夏太后。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吕不韦家僮万人。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啖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吕不韦乃进嫪毐,诈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韦又阴谓太后曰:“可事诈腐,则得给事中。”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有身,太后恐人知
之,诈卜当避时,徙宫居雍。嫪毐常从,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者千余人。
始皇七年,庄襄王母夏太后薨。孝文王后曰华阳太后,与孝文王会葬寿陵。夏太后子庄襄王葬芷阳,故夏太后独别葬杜东,曰:“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当有万家邑”。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后”。于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九月,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遂迁太后于雍。诸嫪毐舍人皆没其家而迁之蜀。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于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
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
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谥为帝太后,与庄襄王会葬茝阳。
太史公曰:不韦及嫪毐贵,封号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闻之。秦王验左右,未发。上之雍郊,毐恐祸起,乃与党谋,矫太后玺发卒以反蕲年宫。发吏攻嫪毐,毐败亡走,追斩之好畤,遂灭其宗。而吕不韦由此绌矣。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
(七)以牛易马
西晋琅琊王的妃子暗中与小吏牛金私通,生下元帝司马睿。元帝虽是姓司马,但实际上却姓牛。所以说司马灭于怀愍(怀帝、愍帝)之时。牛继马后,晋时谶语。谓以牛姓代司马氏继承帝位。《晋书·元帝纪》:“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 。” 宋洪迈《容斋随笔·晋之亡与秦隋异》:“秦 、晋 、隋皆相似,然秦隋一亡即扫地,晋之东虽曰‘牛继马后’,终为守司马氏之祀,亦百有馀年。”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晋明帝问王导晋所以得天下。导陈司马懿创业之始,及司马昭弑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牀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殊不思‘牛继马后’,晋已绝矣。”
(八)三凤齐鸣
薛侃在1517年先登正德丁丑进士,其兄薛侨1523年登嘉靖癸未科进士,侄儿薛宗皑与薛侨一样,也是1523年登嘉靖癸未科进士,这潮汕“三薛”都传授王阳明之学,被史家誉为“岭表之宗”。由于薛陇村西有飞凤山,又名凤陇,凤陇三薛又科甲济美,都为理学文臣,故时人对他们有“三凤齐鸣”之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