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下图远古人类头部复原图,他们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他们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现代人
2.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下图的文物反映了当时(  )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夏商周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4.《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
A.禹死后启继位    B.舜让位于禹
C.建立军队    D.制定刑法
5.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四足带盖方  鼎”和“商鸮卣”被戏称为中国版的“安卓小机器人” 和“愤怒的小鸟”。这些精美青铜器的制造方法是(  )
A.高温锻打法    B.泥范铸造法
C.人工合成法    D.熔模铸造法
6.春秋战国时期,”“二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A.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了推广    B.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饲养牛
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    D.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井田制
7.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892万亩,有497万人因旱饮水困难。追溯历史,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灵渠    D.郑国渠
8.儒、墨、道、法等学派在“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他们的相同点是( 
A.都要求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B.都强调治理国家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C.都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D.都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9.“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描述的是秦朝(  )
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    B.幅员辽阔的疆域
C.施行暴政    D.巩固统一的举措
10.下列有关项羽的历史故事中,最具“正能量”、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是(   )
A.鸿门宴    B.破釜沉舟    C.霸王别姬    D.四面楚歌
11.东汉顺帝末年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童谣意思是说正直无私的人下场悲惨,邪曲之徒却享尽富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机构臃肿    B.豪强地主横行
C.天灾与农民起义并存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2.《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使用统一货币五铢钱
13.《汉书·文帝纪》中记载:”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材料主要体现了文景时期
A.轻徭薄赋    B.以德化民    C.勤俭治国    D.以农为本
14.下列古代著名战役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长平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漠北战役 
④赤壁之战 
⑤官渡之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①④⑤③
15.网上热炒的历史老师袁腾飞曾说:“蔡伦是个宦官,宦官一般没什么好人,只有两个不错的,青史留名,蔡伦和郑和。”以下关于蔡伦“青史留名”的贡献及评价正确的是       
①发明了纸张
②改进了造纸术
③为人们提供了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④撰写了史书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6.下图图片是考古发掘出土的两汉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说明丝绸之路的作用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是长安和大秦
B.丝绸之路巩固了西汉大一统的局面
C.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丝绸之路加强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17.下图为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原少数民族的坐具),印证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汉族生活中的生实。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孝文帝改革    D.班超出使西城
18.《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
A.政权更迭频繁    B.北民大量南迁    C.和缓    D.经济迅速发展
19.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这一时期内迁的民族不包括
A.匈奴    B.鲜卑    C.维吾尔族    D.
20.一些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创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确的是(  )
A.韩非子—一儒家学说    B.顾恺之一—《兰亭集序》
C.李时珍—一《齐民要术》    D.祖冲之——《大明历》
二、解答题
21.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文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32年),助楚击晋。(郑穆公)三年(公元前625年),郑从晋伐秦。(郑襄公)元年(公元前604年),楚伐郑。郑背楚,与晋亲。(郑襄公)五年(公元前600年),楚复伐郑,晋来救之。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实现大一统的必然要求。富国是这时变法的重点,强兵是这时变法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君主的权力,强化中央集权是这一时期改革的主题和高潮。
——摘编自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怎样的历史现象?据材料指出短短30多年间郑国在外交上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战国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
(1)秦王指的是谁?“扫六合”是指什么?
(2)材料二是‘他’在我国历史上开创的政治制度,其目的是什么?其中中央机构中的太尉负责管理什么?
(3)‘他’在地方上又推行什么制度?有什么影响?
(4)材料三是当时统治者采取的统一货币和文字的措施,请你写出秦统一后的货币和文字的名称。你还知道哪些其它的秦朝用来巩固统一的措施?
(5)我们由“秦王扫六合”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3.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
——《汉书食货志》
(2)据材料二,概括“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
为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丝绸之路路线图
(3)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A、E两处填写完整。并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四:《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译文:天下没有战事,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粮食纺织品都足足有余,每家每户都能自给自足,做到这样就心满意足了。)
(4)据材料四,概括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等,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距今约170万年,排除;B项距今约3万年,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A
解析:A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河姆渡出土的骨耜,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据此分析可知题干文物反映的是农业初兴。A项正确;河姆渡居民时期过着定居生活,图片没有体现聚族而居,排除B项;河姆渡居民时期会种植农作物,图片没有涉及采集狩猎,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农具,没有体现贫富分化,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解析: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前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A归纳正确,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B错误,不符合题意;秦汉时期属于统一国家的建立,C错误,不符合题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4.A
解析:A
【详解】
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打破了以前以选贤举能为传位标准的公天下,是对“天下为公”依据的破坏,故A正确;B是禅让制,代表的是大同之世,排除;无论是公天下还是家天下都建立武装,不是区别,故排除C;天下为功和天下为家都制定了刑法,所以D选项不是两者的区别,不能作为依据,故排除D
5.B
解析: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B正确;ACD项与题干内容不符,可排除。故选B。
6.A
解析:A
【详解】
根据材料中“‘耕’‘牛’二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牛耕的使用,可以佐证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故A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新时期时代开始饲养牛,B错误;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A。
7.A
解析:A
【详解】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A项正确;隋朝时期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沟通,排除B项;秦朝时期开
通灵渠,位于广西,排除C项;郑国渠不是位于成都平原,排除D项。故选A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