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生活类记叙文(二)
一、(2019·天津)阅读《母亲的刺绣时光》一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 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
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
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 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3分)
人生阶段 | 掇小时候 | 稍微大一点 | 结了婚 | 后来去谋生 |
主要事件 |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 (1) | (2) | (3) |
【答案】(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观察题干和表格,明确答题内容和范围,需要概括的是“我”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事情,答题范围在第②~⑦段。表格已经给出了具体的人生阶段,我们只要在第②到⑦段中到相应的人生阶段,概括“我”和母亲之间的事就可以了。“稍微大一点”在第③~④段,母亲教“我”女红,我学不好,选择放弃,母亲也不勉强。“结了婚”在第⑤段,母亲坚持整天刺绣,不理“我”让她享清福的劝说,让“我”不解恼火。“后来去谋生”在第⑥~⑦段,远行前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在翻看时理解了母亲。据此概括即可。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答案】“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赏析词语题,首先应判断词语的词性,写出该词语直接写出的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品质等,然后进一步写出这样写表现出的人物的性格、形象等。“捏着”是一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是一个形容词,形容的是态度,写出了母亲刺绣时的耐心与坚持,结合整句话,这两个词共同表现了母亲刺绣时的沉稳专注与心灵手巧,但同时从“我”这个女儿的角度来看,又包含着对母亲的疼惜。据此概括即可。
3.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4分)
【答案】“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
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生香的生活。
“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到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回答时注意不仅要答出表层含义,更要挖掘其深层含义。“刺绣时光”的表层含义有两点,分别从母亲和“我”的角度概括。根据文章第⑦段“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可以概括出,对母亲来说,“刺绣时光”是她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根据第⑧段“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可以概括出,对“我”来说,“刺绣时光”是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生香的生活。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则可以总结出“刺绣时光”的深层含义,即“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到快乐。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
D.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E.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第②段中作者引用罗隐的诗句是为了说明刺绣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从而引出下文我却没有掌握这项技能。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表明“我”并没有拿起银针,而是以笔代针。故选AC。
二、(2019·广东广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22分)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唉,先生,我是连一间书房都没得,你可别见笑,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但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了,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②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字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③但窗于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一窗晴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前,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梅那就更好,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于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④东窗在初红里迎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
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设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你还可以看朝霞的艳红。
⑤“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地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田间小径上疏落地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哞哞的在唤着小犊同归。山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苍然暮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西天上独有一缕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⑥然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⑦说到光,我有一种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蜿,“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
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
⑧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⑨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富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你说古老的粉墙?一点不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清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它与清晨太阳未出以前的天光,及太阳初下夕露未溢时湖面上的水光,同是一样的清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