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研究】明代万历年间山西镇《创修滑石涧堡砖城记》考释
【边疆研究】明代万历年间山西镇《创修滑石涧堡砖城记》考释
[摘  要]位于明代山西镇外长城沿线的滑石涧堡,是一处战略要地,堡中有一块石碑《创修滑石涧堡砖城记》,碑文共计1327字,立于万历十年(1582年),记述了滑石涧堡的创立、重修和军事防御体系的相关史实。对此碑文和滑石涧堡的调查、考释,将有助于明代北边防御体系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山西镇;滑石涧堡;《创修滑石涧堡砖城记》;北边防御体系
明代九边之一的山西镇长城沿线有一座军堡,即滑石涧堡,现为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黄龙池乡滑石村,位于明长城南400米处的山顶上,长城现为内蒙古与山西省界线。滑石涧堡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1]](《地理总考·偏头关》),其东与水泉营、老营城呼应,西面紧邻黄河,南屏偏关,北为塞外,处于明与北元对峙的前沿。滑石涧堡为矩形,周长550米,面积18600平方米,城墙高6~7米,南墙开一城门,城墙有角楼、马面等设施。城门为青砖、条石砌筑,门拱上方嵌有一块匾额,上书“镇宁”,城门顶部立有一块石碑,名为《创修滑石涧堡砖城记》,立于万历十年(1582年),高1.8米,厚0.2米,宽0.86米,碑文共计1327字。本文首次将此碑文公布,并作一考证分析,请方家指正。
一、碑刻录文
《创修滑石涧堡砖城记》碑文如下。
国家建都北平,以宣大为肩背,以辽东为左臂,谓其外与虏接而内距京师无□也,谋国之臣于此数镇恒注筭焉。正德、嘉靖中,虏数数南犯,乃以我颓垣坏壁,无暇为自治防,故辄入辄得志去。穆宗朝,虏掩答孽孙若妇欵云中塞,诏许纳之,虏大感我恩,因求贡,请封为外藩,自是南北弭兵矣。偏关北七十里,古有滑石涧堡,至我朝,堡仅存基址尔。
隆庆三年,岢岚兵宪沾化范公、西路右参将榆林方公复加修筑城,事竣,议设一防守官统御之。迨万历五年,前都御史今总督宁夏成都高公,缘秋防互市,历偏关,因而之边巡阅新修塞垣,抵滑石,谓阙地乃偏关之保障,三关之锁钥也,其形险固,造物者设此以作藩篱防守,恐非所宜,且北虏欵贡,狼煙少警,我固得向意内治,然斯重镇非得人以守之,孰为之控制哉?迨六年五月内遂疏请於朝,设一守备官,而募军六百名为防御计,当大司马议覆,报可。第其堡城仍土为之,顾制度狭隘,墙垣鹻剥,实非永久者谋。乃前省参今陟都御史东岱萧公曰:往岁虏侵掠不时,我不得措版鍾,故城堡随修随圮,仅仅限华夷,以故虏长驱无忌耳。今桑土可挹,绸缪宜备,不可不预为之防。始谋易以砖石,高其墉,
深其堑,诚廼一劳永逸,得筭多也。是役也,咨谋荒度经营中始,则高公、萧公廼以移镇去。缵继勋猷,丕树成业,则今抚台都御安丘辛公。克绪畴庸,辉章终绩,前省参陟都御太康王公、今整饬岢岚左省参莱州胡公。胜筭制於帷幄,率作竸於原野,则前陟肘印云中麻公、今镇守大将军上谷王公。□山削谷,谋始成终,则前副总兵济宁赵公、榆林李公,今永平陶公、前参将白登李君、今蔚州张君。转饷恤戎,综覆稽核,则管粮同知汝阳胡君。胼胝为劳,始终底绩,则滑石守备今升都司保定常君。至於控驭三陲,绮分万里,则前总督山阴吴公、今安肃郑公也。功始于万历庚辰,告成于壬午。
城计周围一里许,砖石各相半,上建面楼者二,角楼者四,各悬扁於其上。东西敌台房各五间,左右厦房二间,马道二处,各有牌坊门柞。内堡门改小楼一座为更皷,谯角者设[①],艮地建察院公署一所。内堡建守备公衙一所,乾地建中军官衙一所,堡前建把总官衙一所。又创仓廒数间,营房三百间,分街衢为五道。堡内建马王庙,北楼塑真武像,廓外建武安王庙,以修祀典。缘堡去水远,又凿水窖十一眼,每窖可容水千石余,以备不测。雉堞云连,梯楼相映,屹乎天险之峻,金城之固矣。
乃常君以记来,请余为之记曰:《易·萃》有之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②]然当萃聚时而预为武备,修者何?盖以肃内外防而保其莘者,注意深也。故戎车饬于六月而非以为棘,干羽舞於两阶而非以为弛,采薇遣戍,又惓惓戎狄之虑焉。[③]乃当周盛时盖如此,后世亡论。已然保邦固圉安内攘外,未始溃夷□防。我国家列圣继统,薄海内外罔不率俾,况丑虏欵阙效顺,尘沙风扫,瀚海波澄,此诚千载未覩事也。然致治未乱,保邦未危,在谋国大臣,可无未雨之忧,先事之虑哉?且滑石东接水泉,西逼河套,南屏偏关,北临穷漠,诚极边要塞也。今坚城固壁,深沟高垒,我既据其上游,即使虏一旦败盟,弯弓牧马而南,则可恃在我,庶高枕而无忧矣。奠国祚於苞桑,措边民於衽席,威严所加,震盪所慑,即一孤城,巍然虎豹关也。虽然,山以西视京师为外藩地,形延□通胡之孔道尚伙。当事者诚於此时相与戮力经营,令亭障星连,烽燧炬列。又时时与之讲武备,习射骑,储粮饷,厉器械,于地利人和均加之意焉,使夷虏望见,知中国有备,毫无间隙,不敢窥我谋南向,如此可保数百年无事矣。记成又附之云云。
大明万历十年岁在壬午孟秋吉」钦依守备山西滑石涧堡地方今升本省都司佥书中式丁丑科会试武举署都指挥同知保定常世爵立石」□城工委官把总尹凤□」指挥王乔」本营中军百户潘九龄」把总百户汪起凤
二、考证分析
根据《创修滑石涧堡砖城记》碑文的结构,将其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堡仅存基址尔”,记述了创修滑石涧堡的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从“隆庆三年”——“告成于壬午”,叙述了滑石涧堡的修建过程。碑文中的部分人物,与堡中“镇宁”匾额之落款相对应。匾额正中阴刻“镇宁”,落款为“钦差巡抚山西都御史高文荐」钦差镇守山西总兵官王国勋”;“钦差岢岚兵备升任宁夏巡抚萧大亨」钦差岢岚兵备右参政王旋」钦差分守西路右参将李东阳」万历八年庚辰季夏吉旦」潞安府同知胡□」滑石堡守备常世爵」委官援兵把总□□□”。万历八年(1580年)对滑石涧堡城墙进行包砖的时候立此匾,与大同镇西路败虎堡“永宁”碑类似,两者立碑时间相近,都昭示着边境的和平。[④]两碑所涉人物如下。
宣大总督吴兑,即山阴吴公,于万历五年(1577年)至七年(1579年)任宣大山西总督,碑立于万历十年(1582年),所以称“前总督”。《明史》中记载:“吴兑,字君泽,绍兴山阴人……万历二年春,推款贡功,加兑右副都御史。贡市毕,加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五年夏,代方逢时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万历)七年秋,以左侍郎召还部,寻加右都御史,仍佐部事。”[[2]](卷222《吴兑传》P.5848)
“今总督安肃郑公”即郑洛,安肃(今河北省徐水县)人。隆庆和议以后,郑洛于万历二年(1574年)由浙江左布政使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后改为大同巡抚,升为右副都御史,继而为兵部右侍郎。万历七年,郑洛代替吴兑继任宣大山西总督,处理与蒙古互市贸易事宜[[3]](卷222《郑洛传》P.5850)。郑洛极为重视边镇防御体系建设,积极主张筑塞防边。万历十年,郑洛在任,他经略北边十几年,为明蒙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都高公”,即山西巡抚高文荐,成都右卫人。万历五年(1577年)四月至万历八年(1580年)十二月任山西巡抚。[⑤]
“东岱萧公”为“岢岚兵备升任宁夏巡抚萧大亨”,“东岱”为泰安州[⑥]。万历八年以前任山西岢岚兵备道参议,万历八年至万历九年(1581年)任宁夏巡抚。萧大亨在明朝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明史》未能立传。
“安丘辛公”,即山西巡抚辛应乾[⑦],其于万历八年十二月由山西左布政使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接替高文荐任山西巡抚[[4]](卷107,万历八年十二月己未P.2070),万历十一年(1583年)闰二月,辛应乾升为南京兵部右侍郎,调离山西[[5]](卷134,万历十一年闰二月辛巳P.2506),万历十年创修滑石涧堡时辛应乾正在任。
“沾化范公”,即范大儒,山东沾化人,隆庆二年(1568年)始任岢岚兵备道官员,驻防偏关。
“榆林方公”,即方振,陕西绥德县人,隆庆二年始任山西西路右参将,驻偏关。
“镇守大将军上谷王公”,即山西总兵王国勋,其于万历八年由甘州左副总兵升任山西镇总兵官[[6]](卷99,万历八年闰四月戊辰P.1981),于万历十二年(1583年)十月以总兵官身份改镇宣府[[7]](卷154,万历十二年十月乙巳P.2845)
“陟肘印云中麻公”,即山西总兵麻锦,是明代山西大同右卫回回家族麻氏的重要成员。麻锦于万历五年以甘肃总兵改镇山西,不久改镇宣府[[8]](卷61,万历五年四月壬午P.1389)。万历十一年五月,麻锦受到御史陈性学劾其“贪淫酷暴”[[9]](卷137,万历十一年五月丙午P.2565),被革职。滑石涧堡重修之时,麻锦已改任宣府,因此称“前陟肘印”。
太康王公为“岢岚兵备右参政王旋”,河南太康人。[⑧]
“莱州胡公”,即胡来贡,时任岢岚道兵备左参政,万历十年十一月升山西按察使,很快又擢升为右佥都御史,任大同巡抚[[10]](卷130,万历十年十一月丙辰P.2415-2416;卷130,万历十年十一月庚申P.2420)
“白登李君”,即“钦差分守西路右参将李东阳”。大同东北有白登山[[11]](卷41《地理志二》,P.967),此外,在山西阳高县西山一带有李东阳墓[[12]](卷56《古迹考七》P.531)。可知,李东阳为大同县人。“前副总兵济宁赵公”,即赵崇璧,山东济宁人,万历五年任山西镇副总兵。“榆林李公”,即李真,万历九年,李真由分守宣府东路永宁等处右参将升任山西镇副总兵[[13]](卷111,万历九年四月己亥P.2120),次年旋即升任总兵,镇守陕西[[14]](卷122,万历十年三月庚申P.2273),与碑文中“副总兵榆林李公”基本对应。“今永平陶公”,即陶世忠,云南永平人,于万历十年任山西镇副总兵,后调蓟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