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信陵君窃符救赵
1、词类活用
⑴名词活用作动词
仁而下士 (下,降低身份,谦逊地对待)
留军壁邺 (壁,驻扎)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袖,用袖子装着;椎,用椎打)
⑵名词作状语
皆谦而礼交之 (礼,以礼)
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名,名义上,实际上)
北救赵而西却秦 (北,向北;西,向西)
⑶动词的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 (从,使……跟从)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立,使……停立)
弃之降秦 (降,使……投降)
遂救邯郸,存赵 (存,使……保存)
⑷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今公子有急 (急,急难)
⑸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纵轻胜 (轻,轻视)
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洁,使……洁净)
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公子怪之 (怪,以……为怪)
2、古今异义
单音节:
(1)、士无贤不肖。
无:古——无论。 今——没有。
(2)、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方:古——方圆。 今——常指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方形。
(3)、当是时。
是:古——这,此。 今——常用作判断词。
(4)、往请。
请:古——拜访、访问。 今——常用义为:请求、邀请等。
(5)、侯生摄敝衣冠。
摄:古——整顿、整理。 今——常用义为:吸取、保养、代理等。
(6)、愿枉车骑过之。
过:古——访问。 今——常用义为:经过、超过、过头等。
(7)、公子引侯生坐,遍赞宾客
赞:古——引见,介绍。 今——称赞、赞许。
双音节:
(1)、以公子为长者
长者:古——有德行的人。 今——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2)、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婚姻:古——姻亲。 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此)皆中国人民所喜好。
中国:古——指中原地区。 今——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3、通假字
通假字 | 本字 | 例 句 | 解释 |
俾倪 | 睥睨 | 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 斜着眼看 |
坐 | 座 |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 |
乡 | 向 |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 |
4、虚词
【若】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动词,像
【所】
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所以”连用,“…的原因”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所以”连用,“用来…的”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第一处,“所以”连用,“…的原因”;第二处, “无所”连用,译成“ 没有什么”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所以”连用,“用来…的”
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
我岂有所失哉! “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无所”连用,译成“ 没有什么”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为……所……”,表示被动。
【以】
欲以陵观公子。 介词,“用”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介词,“用”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介词,“凭借”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介词,“因为”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第一处,介词,“在”;第二处,目的连词,“来”
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目的连词,“来”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目的连词,“来”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连词,“因为”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连词,“因为”
是以泣耳 “是以”,相当"因此"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以是”,相当"因此"
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第一处,“所以”,…的原因;第二处,连词,因为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第一处,“所以”连用,“…的原因”;“以为”,认为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以…为”,“把……当作或看作”。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动词,“率领”。
【因】
公子再拜,因问。 连词,于是
侯生因谓公子曰 连词,于是
【于】
于众人广坐之中 介词,“在”
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 介词,“在”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介词,“在”
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 介词,引出对象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介词,“跟”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介词,“从”
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介词,“向”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介词,“到”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于是”连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关系,与现代汉语同
于是公子请朱亥。 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关系,与现代汉语同
【与】
故久立与其客语。 介词,“和”,“跟”,“同”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介词,“和”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介词, “和”
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介词, “和”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动词,给予,授予。
【则】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 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者】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助词,“…的人”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 助词,“…的人”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助词,“…的人”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助词,“…的人”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助词,“…的人”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助词,“…的人”
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助词,“…的人”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助词,起提顿作用,引出下文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所以…者”连用,可译为 “…的原因 ”
【何】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疑问代词作定语,“什么”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疑问副词,“为什么”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何如”连用,”怎么样”
【乃】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用在判断句中,可译为"是"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用在判断句中,可译为"是"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用在判断句中,可译为"是"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副词,“就”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 副词,就,于是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副词,就,于是
侯生视公子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副词,才
[其]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
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她的”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
【而】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辞决而行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第一处,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如果”“假如”;第二处,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也】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语气词,表示陈述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语气词,表示肯定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的。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语气的。
[【为】]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介词,“替”
如姬为公子泣 介词,“对”、“向”
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介词,“为了”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动词,“是”
封公子为信陵君。 动词,“做”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动词,“做”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动词,“做”
侯生遂为上客。 动词,“成为”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以为”连用,认为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连词,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吾攻赵,旦暮且下 副词,“将”“将要”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副词,“将”“将要”
【之】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代词,代“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代词,代“信陵君”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代词,代“客”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代词,代“敢救援的诸侯国”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代词,代“魏王的帮助”
如姬资之三年 代词,代“为父报仇一事”
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 代词,代“晋鄙”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代词,第一人称,晋鄙自指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代词,第一人称,朱亥自指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助词,“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