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12023-2021间位芳纶本纱线(标准状态:现行)
I C S59.080.20
W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 Z/T12023 2021
代替F Z/T12023 2011
间位芳纶本纱线
M e t a-a r a m i d f i b e r g r e y y a r n
2021-04-19发布2021-07-01实施
前言
本文件按照G B/T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㊂
本文件代替F Z/T12023 2011‘芳纶1313本纱线“,与F Z/T12023 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文件名称调整为‘间位芳纶本纱线“;
增加了间位芳纶本纱 6.0t e x~6.9t e x ㊁ 7.0t e x~7.9t e x 线密度范围考核指标(见表1);  单纱指标增加了 千米棉结(+200%) 考核项目,股线指标增加了 捻度变异系数 考核项目(见表1㊁表2,2011年版的表1㊁表2);
调整了单纱线断裂强度㊁单纱线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㊂(见表1㊁表2,2011年版的表1㊁表2);  删除了芳纶1313纤维(棉型)本纱线的技术要求(见2011年版的表3㊁表4);
删除了取样规定,试验数量及次数按照各试验方法要求执行(见2011年版的表5);
删除了计算值的数值修约规定(见2011年版的表6);
删除了原文件资料性附录A,原文件附录B调整为现文件附录A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㊂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㊂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㊂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 A C/T C209/S C10)归口㊂
本文件起草单位: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㊁北京邦维普泰防护纺织有限公司㊁北京英特莱科技有限公司㊁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㊁浙江九舜纺织有限公司㊁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㊁安徽君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㊁安徽翰联纺股份有限公司㊁安徽恒硕纺织品有限公司㊁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㊁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㊂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向东㊁王利军㊁景京㊁丁志新㊁周绪波㊁胡伟俊㊁王新华㊁张毅㊁张恒㊁宋娟㊁段丽慧㊁李继国㊂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 Z/T12023 2011㊂
间位芳纶本纱线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间位芳纶本纱线的术语和定义㊁产品分类㊁标记㊁要求㊁试验方法㊁检验规则和标志㊁包装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中长型间位芳纶短纤维生产的环锭纺本纱线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㊂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
G B/T2543.1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
G 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
G 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 R E法)
G B/T4743 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G 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F Z/T01050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
F Z/T10007棉及化纤纯纺㊁混纺本纱线检验规则
F 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㊁混纺纱线标志与包装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㊂
3.1
间位芳纶m e t a-a r a m i d f i b e r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甲胺纤维㊂
芳纶1313
由酰胺基团相互连接间位苯环所构成的线性大分子,其中至少85%的酰胺键是直接连在两个苯环间位之间㊂
[来源:G B/T31889 2015,3.1]
3.2
热稳定性t h e r m a l s t a b i l i t y
纱线在一定温度影响下形态的变化㊂
4产品分类㊁标记
4.1间位芳纶本纱线以不同线密度分类㊂
4.2间位芳纶本纱线的原料代号为F L1313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