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选出下列注音有错的一项 ( )
A、胼手胝足pián 渎职dú 蓊蓊郁郁wěng 墓冢zhǒng
B、迂讷nà 纶巾guān 氛围fèn 包庇bì
C、炽热chì 埋怨mán 粗糙cāo 讣告fù
D、扁舟piān 勾当gòu 创伤chuāng 模样mú
2、选出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 ( )
A、稗益 庇佑 心无旁鹜 五体头地
B、惊蜇 沧茫 言简意赅 趾高气扬
C、请帖 笑靥 百战不殆 强弩之末
D、暖昧 慷慨 顶礼莫拜 声撕力竭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只有真正做到对知识智力资源的有效 和运用,才可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②如果经营者对稽查人员给予的处罚不服,可以在限定的日期内向有关部门提出 。
③这件事盘根错节,个中 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A、配置 申辩 委屈 B、安置 申辩 委曲
C、配置 申诉 委曲 D、安置 申诉 委屈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叠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去看腊梅, 你是智者还是仁者,以腊梅为襟,你都会从严寒中体会出热情,从冷酷中体味到倔强。
②池水沉默,树枝忸悝, 时有飞鸟来朝,仍透出一股孤寂。
③ 谁搞哲学,都可能像泰利受到那位女子责备那样遭到申诉,说他看不到自己面前的东西。
A、尽管 不论 无论 B、不论 尽管 无论
C、无论 不管 不 D、不管 无论 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张老师肯定小王老师关于改革课堂结构的设想是正确的。
B、这个问题你应该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不让人产生疑惑。
C、能否珍惜点滴时光,是获取成功的保障。
D、以前你每小时可以做300个,现在每小时只能做100个了,你的效率降低了三倍啊。
6、下列句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的一次重大调整。
B、偏心的诗人哟,为什么厚此薄彼?为什么不肯为嫩藕多唱几支短歌?
C、“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D、2012年5月11日上午8时(农历四月二十二日),山西省政府举行了国际记者招待会。
7、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在一次野外勘察中,意外发现了一片原始喀斯特岩溶地貌,真是巧夺天工。
B、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C、上海人清醒客观得很,懒得怨天尤人,要的只是自己兢兢业业地操持自己的日子,所有的日子串起来即是自己的命运。
D、帮助别人,要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不能暴风骤雨般生吞活剥地去解决问题。
8.把下面6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火红的太阳烘烤着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麦浪翻浪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战舰。
①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
②这时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③却换来烦人的蝉儿
④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终于沸腾了一样
⑤下面林带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长墙
⑥潜在树叶间一声声长鸣
A ⑤③④②①⑥ B ④①⑤②③⑥
C ①②⑥⑤③④ D④⑥③②①⑤
9、下列语句中运用的比喻,不妥的一句是 ( )
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轻快。
C、一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10、下列文字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它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B、词,鼎盛于宋代。词本来是可以谱曲歌唱的 。填词用的曲调名后来演变为词牌,如“雨霖铃”。词有的有词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名,“赤壁怀古”是词牌。
C、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人物、情节、环境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D、在议论文中,论据是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起着核心和统帅作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妻适市来 刚 B、特与婴儿戏耳 特地
C、非所以成教也 正确的教育方法 D、遂烹 也 于是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1)曾子之妻之市 (2)听父母之教
B、(1)其子随之而泣(2)今子欺之
C、(1)汝还(2)顾反为汝杀
13、下面对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曾子之妻为了哄住儿子不跟着去,就说回来杀小猪给他吃。
B、曾子等妻子一回来就杀小猪,是对妻子不带儿子去的一种惩罚。
C、妻子制止曾子杀小猪,说是跟儿子开的一个玩笑。
D、曾子认为与小孩子不能开玩笑,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做好表率。
第Ⅱ卷:综合题(共13小题,41分)
1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沣 ①微风过处,远来缕缕清香, 。
② 执手相看泪眼, 。
16、根据情境,把下面的词语连成一段话。(不少于30字)(3分)
用“风 雪 梅花”表现战士坚强不屈的精神。
17、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动句3分
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提前完成了修筑京张铁路的铁路。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ⅹ2=4分)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8、诗歌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19、简析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3ⅹ2=6分)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长期以来有两千多年未建立年代学标尺。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仅追溯到公元前 841 年(西周共和元年),再往上的《三代世表》便有世无年。这一段尚缺年代学标尺的 2000 多年文明史,大致包括五帝时代和夏、商、西周三代。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由此往上,可追溯中国文明的起源,往下可明了中国文明的基本格局与走向。
此次“夏商周断代工程”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以多学科交叉的方式,集
中力量,联合攻关。“工程”的实施和成果如下。
以琉璃河 H108 “成周”卜甲的发现与测年,琉璃河 M1193 、晋侯基地 M8 的研究与测年,及有关遗址的分期和系统测年等,建立西周考古年代的架构。以严格的类型学方法排定“四要素”俱全的西周青铜器顺序,结合“天再旦”日全食记录的证认及周初文献研究,建立了金文历谱,给出了西周列王年代。
以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为基础,通过沣西 H18 的发现与测年等,为商周分界确定了年代范围,然后综合文献与金文历日的研究与天文推算,选定公元前 1046 年为武王克商年。
根据殷墟文化分期与测年,参照殷墟甲骨的分期研究,建立商代后期考古年代的架构。对宾组卜辞五次月食进行了天文计算和证认,推定了商王武丁的年代。采用黄组卜辞周祭三系统说,与商末历日对比,推定了帝辛(纣)年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商代后期武丁以下王年。
以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东先贤遗址、洹北花园庄遗址等商前期遗址的分
期研究与测年为依据,建立商前期考古年代的架构;确认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始建为夏商分界的界标。结合文献商积年的研究,提出了商前期的年代框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