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
如何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
作者:徐嘉怡 谢颖茵 陈美杏 肖玲
志愿者精神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4
        【摘 要】作为志愿者队伍中坚力量的在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志愿服务向社会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精神面貌,对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在这种奉献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小的阻碍。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精神;志愿服务
        志愿者是指不受私人得益的驱使、不受法律强制,而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志愿者的定义为: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对于志愿服务精神,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慈善性活动。近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行动领域不断扩大,开展的如火如荼,呈现出一片良好的发展景象。
我国的青年志愿者们在全社会树立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并且发扬了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贡献。
        一、大学生志愿精神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志愿活动,对于受助者、社会以及个人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对社会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一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二是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志愿活动不但对受助者和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志愿者个人而言更是意义非凡的:一是奉献社会。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工作,强化了年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二是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增强他们对对志愿服务的感性认识。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志愿服务是个体为了邻人、社区、社会的福利而进行的非营利、不支酬、非职业化的
行为,此类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现今大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健全人格。但仍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在自身主观因素或者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缺乏一定的志愿服务意识。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办法,我们以调查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为实践主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征集在校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相关了解及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问卷发放时间为从64号到74号,共发放141份,收集了141份有效问卷,深入调查了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