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研究视域下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研究
作者:田德新 葛丹丹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8期
摘 要:在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以扬州雕版印刷的传播为例,深入探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以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者通过多次访问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实地考察大运河扬州段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与实物,并广泛走访参加“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的中外知情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话语资料。通过主题分析的研究方法,梳理出扬州对外传播中有关雕版印刷的话语主体与话语主题、话语传播渠
道与传播效果,揭示话语对雕版印刷对外传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文章针对雕版印刷对外传播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话语研究;大运河;非遗文化;对外传播
DOI:10.20005/jki.issn.1674-8697.2022.08.037
扬州作为地名最早出现于《尚书·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又因其“州多水,水扬波”而得名。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以降,具有2500年历史的扬州,依水而建、源水而兴、因水而美。作为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代表之一,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被誉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扬州首次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鉴于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扬州雕版印刷本身的历史发展、技艺特与突出贡献等层面而鲜有从传播学视角对其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探究,本文在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以扬州雕版印刷的对外传播为例,梳理出扬州对外传播中有关扬州雕版印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语主体与话语主题、话语传播渠道与传播效果,并针对扬州雕版印刷对外传播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应对策略与具体措施。
1 国内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被各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①口头传说和表述;②表演艺术;③社会风俗、礼仪、节庆;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⑤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自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关于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然而,针对中国大运河扬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并不多,作者2021年12月16日在中国知网(CNKI)输入“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雕版印刷”及包括上述关键词加“对外传播”进行模糊检索,所获取相关的研究论文数目分别为22篇、23篇、0篇、0篇的结果。显而易见,相关研究,特别是有关“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扬州雕版印刷”对外传播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目前针对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扬州雕版印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扬州雕版印刷的起源、发展与功能以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与传播拓展三个方面。首先,在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传承利用方面,赵艳喜认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循整体保护的理念,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整体性特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相关环境和人三大要素,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综合、立体的有效保护”。白硕则提出要建章立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并从机制上保障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储存与展示。另外,窦兴斌、何边提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与现代数字化相结合,通过技术把单一的文化模式变成立体、全面的模式,分门别类地对遗产和相关资料进行保护与存储。同时,崔莹主张,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新兴技术与社交网络媒体的作用,借助大数据和云平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态的影像化形式广泛传播,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效果,让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灵活现地走向世界。
其次,关于扬州雕版印刷的起源、发展与功能,吴郁指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自唐迄清,薪火相传,当代再次复兴,构成中国印刷史、刻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扬州乃至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另外,姚震发现,2004年4月,扬州市以广陵古籍刻印社所藏的17万片古籍雕版为家底,宣告成立扬州中国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广陵古籍刻印社肩负三大职责:第一,旧版新印,即对所保存的旧版典籍,择其内容独特且雕刻精良
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的,则予以重印;第二,普本复刻,如明本《西厢记》重新翻印;第三,稿本刊刻,即把未经刊刻的稿本,如《杜诗言志》刊刻印刷。扬州雕版印刷的选材主要是黄河古道上的野生梨木,因其木质细腻,硬度适中,便于镌刻。接下来还有按需写样、制版上样、正式雕版以及印刷装帧等阶段,其中最后的装帧阶段就包括“拣页、齐栏、包扣、穿线、贴签、撞书、打书等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单卷的线装书,大型丛书还要经过分函、配锦、绢套,方成古古香的线装古籍”。目前,扬州中国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收藏有30多万片古籍版片,内容广泛,涵盖领域众多,包括大型丛书57種、单行本125种,共计8900多卷。其中不乏孤品、珍品,学术研究价值极高,主要馆藏典籍包括《楚辞集注》《梦溪笔谈》《全唐诗》《杜诗言志》《暖红室汇刻传奇》《古逸丛书》《学古堂日记》《妙法莲华经》《扬州云蓝阁版画》,不一而足。
最后,关于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与传播拓展的研究,孙璐认为,扬州雕版印刷是集雕刻术、摹拓术、制墨术、造纸术等几种优秀传统工艺于一体的独特手工技艺。作为世界印刷术最古老的技术源头,为后世的活字印刷术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观念和技术基础,不但为我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的文明交流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条件。然而,扬州雕版印刷在其有效传承和广泛传播方面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传播渠道不畅,
现有的十几位大师主要采用师徒传承,面太窄,方法老旧;②教育传承脱节,虽然扬州雕版印刷名气不小,但是作为技艺传承缺少教育平台,尚未进入学校课堂;③保护观念滞后,尽管扬州中国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级别很高,但是在传承传播与扩大影响方面仍需从思想观念上健全管理与研发机制,以稳健地达成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标准,助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战略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陈列于博物馆的扬州雕版典籍,不能仅仅代表昔日的光环,更不能意味着它们已经成为过去,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更新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博物馆的平台、媒体渠道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对其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2 话语研究与文化遗产
话语研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和欧洲人文社会科学中兴起的学科,学者们从认知、社会和语用等角度对话语研究进行了诸多探讨,形成了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等不同的话语研究流派。西方话语理论的代表人物法国学者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由符号组成,但其功能又大于或多于这些符号,因而是超越单纯语言学概念的多元、综合的意识形态实践。在每个社会,话语的制造都受到一定程序的控制、选择、组织
和重新编排,以消除话语中的力量和危险。这些程序构成约束话语的外部规则。同时,约束话语的还有话语的内部规则和话语主体的使用规则。对福柯而言,无论哪种规则都是“某种方式的权力制约”。
随着西方话语研究的局限性愈发显现,中国和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以及部分西方国家开始探索新的文化对话路径和文化研究方向,在21世纪初逐渐形成了“文化话语研究”这一新的多元学术体系。在文化话语研究中,话语被定义为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言语交际事件,是反映与构建社会现实的社会实践形式,同时也是承载历史、当下和未来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的重要物质载体。文化话语研究“是指一套以言语使用为核心的跨学科、跨文化、跨历史,既情系中华、又放眼世界的研究体系”。文化话语研究采取跨学科、跨文化、跨历史的视角,从话语作为社会交际活动的理念出发,提出了一套总体分析框架,审视探究六个范畴:话语主体、内容/形式、媒介使用、目的/效果、文化关系和历史关系。这样,文化话语研究就将西方传统的二分法合二为一,并力图通过整体、辩证的思维方法消除国际话语研究的文化霸权与偏见,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近年来,文化话语研究突破既有的社会问题导向,对历史书写、文化记忆的关注不断
增多,但在历史与文化记忆交织作用的文化遗产领域却鲜有涉足。研究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难以脱离话语研究这一范畴。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的话语研究时,需要考虑到社会现实,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尤其是要考虑到,在对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谁在说话?他们占据什么样的身份?说什么?使用哪些媒介?获得什么效应?这些都是在话语研究视域下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需要分析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
3 研究方法
为了全面、客观地探究有关扬州雕版印刷的对外传播,本文主要采用搜集和筛选相关媒体报道,同时辅以现场考察和专家访谈资料,收集所需的第一手话语原始资料,然后通过主题分析的方法对相关话语资料进行定性分析。Braun和Clark将主题分析法定义为“确定、分析及汇报有效语料主题的一种手段”,该方法是对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最常见的方法,具体操作主要包括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两个步骤。作为资料的整理步骤,两位作者根据相关媒体在扬州的受众以及发行量,选取了光明网和扬州网为媒体语料来源,以“扬州”“雕版”为关键词进行内容检索,时间跨度为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共搜集到172篇报道,7篇来
自光明网,165篇来自扬州网,其中与扬州雕版印刷相关的有效语料共计65篇(重复报道不计算在内)。具体分析步骤如下:首先,作者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理论指导框架以及语料中关键字词的出现频次,归纳出语料中反复出现的话语主体和话语主题。其次,作者对65篇报道的主要话语内容进行标记,按照不同的内容将所标记的报道归类到相应的话语主体与话语主题下。最后,作者对所获取的语料分析结果进行总结与整合,整理出如表1与表2所示的相关数据。至于深度访谈专家的话语材料,作者先將访谈录音转换成文字稿,然后采用上述同样步骤,进行主题分析,为下文研究提供依据。
4 扬州雕版印刷对外传播的话语研究
如前所述,文化话语研究的总体分析框架包含话语主体、内容/形式、媒介使用、目的/效果、文化关系和历史关系六个审视范畴,并从历史、文化等方面理清话语与社会间的联系。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仅从该框架中的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传播渠道和话语传播效果四个方面切入,对扬州雕版印刷的对外传播话语语料进行定性分析。
4.1 话语主体
“话语主体”指特定语境下运用语言符号生成意义的具体的人或社会组织形式。对话语主体的分析不但要考察“谁在说话”,还要追问“谁不在说话”,包括他们的身份、社会地位和关系等。根据对有效语篇中的话语主体进行分析,在扬州雕版印刷对外传播的媒体话语语料中,主要有五类话语主体:政府部门、专家、遗产保护机构、媒体与公众。在涉及扬州雕版印刷的媒体报道中,政府部门(中央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北京文化局、扬州市文广新局、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扬州市委统战部)、专家(李江民、芮名扬、陈美琦、陈义时、马延圣)、遗产保护单位(扬州博物馆、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媒体(央视新闻频道、江苏网、《新华日报》)、公众(社区主任郑翔以及学生等)。这五类话语主体纷纷发声,通过各种渠道为扬州雕版印刷的传播献计建言,各类话语主体分布详见表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