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
⼈性向善、择善固执、⽌于⾄善 ——摘录⾃傅佩荣教授博
孟⼦⾃成⼀家之⾔的⼈性论。他把孔⼦的⼈性观点说清楚了。孔⼦以“仁”为其⼀贯之道,肯定仁包含“⼈之性、⼈之道、⼈之成”三个层次,贯穿⼈的⼀⽣。他强调“杀⾝成仁“,孟⼦则倡⾔“舍⽣取义”,这两者如出⼀辙⽽其基本⽴场则是⼈性“向善”。以此为基础,才可推⽽建构经济、教育、社会规范、政治制度⽅⾯的合理内容。并且,⼈⽣才得到修养的途径以及由内⽽发的快乐。
所谓“择善固执”,就是指认定⽬标不放弃,坚持不懈。它是圣⼈修养的最⾼境界,也是真知睿智的勇⽓。所谓“从善如流”,就是指待⼈虚怀若⾕,善于听取各⽅意见,并及时消化, 若⽆“从善如流”,必将处事执迷不悟,刚愎⾃⽤。若⽆“择善固执”,决策必将动摇不定,前瞻后顾。“择善”需要灵活的智能,“固执”有赖过⼈的勇⽓。智能加上勇⽓,同时还以"仁义"为其核⼼,然后才有可能⾛向⾄善的境界.
⼀、择善的前提:分辨善恶
若要择善,必先知善,⽽知善以良知为源头,以习知为开展,然后可以推到下⼀步,就是具体如何择善。择善必须考虑的三项因素:内⼼感受;对⽅期望;社会规范。既然“善”是⼈与⼈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那么⾃然要注意⾏动者⾃⼰,⾏动相关的对⽅以及社会⼤众所接受的规范,若内⼼感受,对⽅期望,社会规范三者互相冲突,则以忠于⾃⼰内⼼感受为最后凭借,亦即“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
择善的⼆个要求:
(1)经常反省⾃⼰与别⼈的关系
“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2)经常以⾏动保持⼈我之间的关系
⾸先分辨⼀⽣之中那些⼈是最为重要的。
⼆、择善之后还要固执
固执就是坚持原则决不妥协。择善是针对具体表现⽽⾔,固执是针对内⼼感受⽽⾔,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盾。
止于至善⽌:达到;⾄: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于⾄善,是⼀种以卓越为核⼼要义的⾄⾼境界的追求。⽌于⾄善,上升到⼈性的层⾯来说就是⼤真、⼤爱、⼤诚、⼤智的体现。是⾃我到⽆我境界的⼀种升华。
⾃古以来,中国⼈喜欢强调⼈性本善,事实上,更加准确的讲法应该是⼈性向善。作为领导者要学习
儒家的⼈⽂主义,学会以⾝作则,处理⼈际关系时做到“善”,⽽所谓善,就需要内⼼感受真诚;对⽅期许要沟通;社会规范要遵守。在与体相处时要明⽩善是我与别⼈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性向善,择善固执,⽌于⾄善。
现代⼈的要从儒家思想⾥学习到对⾃⼰“约”,对别⼈“恕”,对物质“俭”,对神明“敬”,才能保持和谐的状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