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原因探微及常误用成语梳理
成语误用原因探微及常误用成语梳理
作者:戎尤军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7年第05期
        【摘要】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大致由于曲解词语、误用褒贬、颠倒尊卑、用错对象、搭配不当、夸大其词、一语两意等原因被误用。因此,对于成语的使用,应该注意成语的感情彩和适用对象,同时要注意对一些常用成语的识记。
        【关键词】成语;误用;原因;梳理厉内荏是什么意思呢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我们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以简练的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以生动的形象唤起人们的联想,以精辟的语义启迪人们的心智。可以说,它是我国语言艺术长廊中的瑰宝。
        成语有着独特的魅力,且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颇有韵律美。难怪许多商家将它演变为广告词,比如什么“衣衣(依依)不舍”、“骑(其)乐无穷”等等。成语是现实生活中运用频率较
高的一种言语,但现实中误用成语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这也正是每年高考必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弄清成语误用的原因,是正确的使用成语的关键。
        成语误用是怎么造成的呢?分析一下成语误用的类型和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若是以今释古,就会曲解词语,望文生义,从而造成误用。如“不刊之论”中的“刊”是“消除”的意思,“不刊”比喻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刊”理解成“刊登”就错了。又如“不足为训”,“训”是准则的意思,考生多误认为不值得作为教训,应是指不能作为效法的典范或准则。
        (二)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成语从彩上分为感情彩和语体彩,从感情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彩,否则就会误用。如“巧立名目”指“定出许多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是个贬义词,若只认为是巧妙
地设立许多名目,就把它当作了褒义词了。又如“厉内荏”和“外强中干”意思相近,都是表示很强大,内心很空虚之义,但“厉内荏”是书面语,“外强中干”是口语,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选用不同的语体彩的近义成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