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教学方法
成语教学纵横谈
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语文结构。
成语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谈话或作文时,适时、适量地加入成语,就如在菜肴中加入佐料一般,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更有味道、更具内涵。学习祖国语言,弘扬民族文化,可以从成语入手。说话妙语连珠,写作妙笔生花,可以从成语开始。为什么要加强成语学习呢?
首先,成语具有几大优势。
(1)言简意赅。成语一般都能把人们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用十分简练、非常概括的几个字说出来,适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会使语句显得格外精炼。例如:厉内荏(rěn):意思是外貌看起来庄矜、威严,而内心里却很怯懦。这个意思,如果改用一般的话来说,即使多用很多的字,也未必能表达得这样丰富和透彻。
(2)易学易记。成语在结构形式和组织方法上,基本上有规律可循,所以学起来都比较容易,例如:翻天覆地、横征暴敛、醉生梦死。这些成语,从语法的角度上来分析是有它的共同之处的。所以学和记都很容易。
(3)形象具体。有许多成语,含有显著的修辞因素,看了或听了以后,就会在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
具体的印象。如:中流砥柱,画蛇添足、车水马龙、口是心非、体无完肤等许多成语都具有浓厚的修辞彩,使人一看就觉得形象具体。(4)语势有力。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具有众基础,表达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说法为强。例如"起而攻之",就比"大家一齐起来反对他"或者"批评他""斥责他"更有力些。所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成语,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语汇丰富多彩。
其次,成语是学习文言的“活化石”。
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学习成语可以让我们熟悉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词的活用等,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可说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如通过成语熟悉文言的一些修辞手法。
光阴似箭(比喻)、怒发冲冠(夸张)、披坚执锐(借代)、莺歌燕舞(拟人)、悲欢离合(排比)、前居后恭(对比)、明易躲,暗箭难防(对偶)、破釜沉舟(用典)
不少成语与古代文化常识有关,这些成语,就是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如:寅吃卯粮(纪时)、金榜题名(科举)、蓬筚生辉(建筑)。
再次,学习成语还可训练思维。
(1)、培养辨证思维
刻舟求剑--不能以静止的观点来对待运动的事物。
掩耳盗铃--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纸上谈兵一一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2)、提高思维灵活性
A.成语接龙。
从某个成语开头,以其尾字为下一成语的首字,如此承接下去,相邻的两个成语头尾蝉联,环环相扣。
B.成语对对。①正对。如:守株待兔--缘木求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看风使舵--顺水推舟②反对。如: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井然有序--杂乱无章;精雕细刻--粗制滥造;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C.用成语作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如: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孔明借东风--神机妙算;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成语如此重要,所以应该加强成语的学习。
那么,如何加强成语学习呢?
第一、要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成语的的欲望,才能掀起学习成语的热潮。怎样才能让学生愿学并且乐学呢?我认为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1)从笑话或故事入手。如某期《故事会》刊登过这样一则笑话,标题是《乱用成语》。
某学生写我的一家:“我的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我。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
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三个人臭味相投,家中总是一团和气。但爸爸妈妈偶尔也会同室操戈。爸爸总是心狠手辣地打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学生一听这样的故事,兴趣一下就来了。哈哈!居然有人这样乱用成语,太笑人了!为什么会犯
这种错误呢?成语没学好呗,帮他改一改吧,自己得先把这几个成语学懂才行呀。(教师趁热打铁,赶紧出示这几个成语的学习资料)
(2)从寓言、传说、成语故事入手,激发兴趣。
学生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寓言、传说、成语故事,可从课文入手,发动学生收集。然后让学生轮流介绍。天长日久,学生掌握、理解的成语数量就明显增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收集成语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第二,要阐明学习成语的必要。。
成语是我国几千年来语言文化的积淀,它精炼,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成语,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从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来看,成语掌握得普遍不佳。对于成语,学生或是不会写、或是乱理解、或是读错音。基础一般的学生,大多不理解成语的含义,更谈不上使用。基础稍好的学生,虽然大体能理解,能正确运用的也是凤毛麟角。试想一下,写一篇文章,如果连几个好的词语也不出来,能称得上是“佳作”吗?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搞不懂,又怎能理解得深入、透彻?
所以,成语掌握的多少及熟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水平。成语的学习不容忽视。通过学习成语,学生不但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且能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教师可结合成语的几大优势及作用,让学生明白学成语不但有趣而且有用。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第三、要讲究学习成语的方法。
虽然从小学开始,学生就一直在学习成语。但是,由于没有对成语进行专门的复习或归纳。学生的成语知识比较零散、杂乱。尽管他们学过的成语也不少,写作
时能够信手拈来的却不多。本来掌握得就不多,再加上遗忘,学生头脑中的成语可以说是廖廖无几。我认为有必要对成语知识进行梳理,对初中生的成语知识加以强化,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到乐趣,在趣味中进行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以下是我在成语学习方面的一些尝试,但愿能抛砖引玉,得到各位同行的指点。(1)分类学习法
将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成语进行分类后分批掌握。分类方式灵活多变,以好记好用为原则。如:出自初中古诗文的成语;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从头到脚”的成语(即含有人体某部位名称的成语)、容易写错的成语(形近而误或同音而误)、容易读错的成语(多音字、古读字而误读)、与学习有关的成语等。这种方式可由学生自由选定学习内容后分头收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2)小组竞争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布置任务。要求展示各组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简单评比。如所收集成语的数量多少、是否常用、造句的准确性如何等。
(3)限时记忆法
教师出示相关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忆后及时听写、解释、或用某些成语造句。也可准备相关答题资料,限时记忆后立即完成练习。
(4)日积月累法
成语数量庞大,要想让学生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即使不撑死,至少也会落个消化不良。所以绝不能急于求成,囫囵吞枣。教师和学生宜互相督促,坚持天天学成语。三个两个不嫌少,十个八个不嫌多。允许个体差异,提倡“能者多劳”。“保底不封顶”,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能多记则多记,记得少的也应鼓励。让学成语变成一种习惯。
(5)游戏巩固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就需创造机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采用各
种方式巩固学习成果。书面检测不可少,口头练习免不了,游戏参与更是妙。如制作一些成语卡片,让学生一人描述,一人猜测是什么词。描述者可以直接解释该词含义,也可运用动作或表情、声音等,只要不说出该词的任何一个字即不算违规。
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如学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A看图片猜成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用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为图片命名。
(游戏名称:“争分夺秒”。此游戏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看图片来猜测比较直观、形象。)可抽学生个别回答,也可由某几个或某组学生合作完成。
厉内荏是什么意思呢
B 你说我猜:要求学生自愿组合寻搭档参与游戏。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观察者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猜测者不看屏幕,根据对方提示说出对应的成语。(此游戏宜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分层要求,视学生基础而定是一对一参与还是多对多参与)
(游戏名称:“心有灵犀”。此游戏对学生的观察、理解、语言表达、合作能力要求较高,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
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用表演的方式让大家熟悉成语。
第四、要重视成语的运用。
成语中包含着生动的比喻、深刻的哲理。成语学得好,可以让我们说起话来妙趣横生,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带头使用成语,形成使用成语的氛围。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就能自觉地学以致用。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写文章时,如果某句话用上成语效果会好得多,教师一定要及时点拨和提醒,让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总之,中学生学习成语,对阅读和写作都大有裨益。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成语,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能力,也能显出他们渊博的学识,还能训练他们的思维。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所以加强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
1
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