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水平测度--以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为例
朱文杰
【摘 要】以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尼日利亚、墨西哥、巴西)为研究对象,构建适用并反映其城镇化水平的评价体系,利用熵值赋权法测算各国家人口、生态、经济、社会城镇化水平,结合标准差与变异系数测算各类型城镇化间绝对与相对差异.研究表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经济城镇化居于主导地位,生态城镇化次之,社会与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印度尼西亚、巴西、中国的城镇化综合水平较高,属于第一等级,其经济城镇化优势远超于其他类型城镇化,墨西哥与印度属于第二等级,各类型城镇化不相伯仲,埃及、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属于第三等级,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与社会城镇化优势潜力较弱,其中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经济城镇化、巴西生态城镇化发展最为突出;城镇化等级越高的国家,其城镇化的综合平均水平越大,但与绝对、相对差异无显著关联性,表现为相对差异整体高于绝对差异,第二等级国家的各城镇化间均衡化显著,第一与第三等级国家不均衡程度较大,其中印度尼西亚不均衡化程度最高,墨西哥与印度呈现和谐发展态势.
【期刊名称】《世界农业》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7页(P93-99)
【关键词】指标体系;人口、生态、经济、社会城镇化;熵值赋权;发展中人口大国
【作 者】朱文杰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武汉 430068
【正文语种】中 文
城镇化(urbanization),也即城市化,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力的跨越提升及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其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乡村型社会逐步向以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现代型社会转变,这样的转变过程即称之为城镇化,城镇化发生过程中势必将伴随着人口、生态、经济、社会等不同类型城镇化的变化,其涵盖人口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范围,正常、健康的城镇化均经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也会存在诸如环境污染、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低下、粮食不安全等城市病,面临着城市职能的转变问题,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起步较早、城镇化水平高,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均已进入到逆城市化的进程中,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存在城市发展相对不合理的窘境。
目前,世界各国关于城镇化的研究汗牛充栋,学者研究的地域范围集中于大洲及部分洲域[1-2],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3-8],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5,9-11];研究内容涵盖城镇化的发展历程[1,7]、发展经验[2]、发展模式[3,5]、发展路径[4]、发展特点[6,8]、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9-10]、发展现状及方向[11]等;研究方法上涵盖文献综述法[1,7]、对比分析法[3-5]、案例分析法[7]等;翟国方认为欧洲是现代城镇化的发源地,其经历城镇化、郊区化、去城镇化及再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率仍在提升[1];温丽指出东亚国家的大城市化和城市地位将更加突出、中小城市(镇)占有重要地位,形成多极多层次城镇体系[2];也有学者针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路径、发展模式展开对比[3-5],周彦珍认为英国为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乡村工业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法国城镇化进程缓慢,以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德国城市分布合理,发展
均衡,人口呈现分散化[3];孙红指出美国城市功能定位显著,英国发展乡村工业,注重法律对城镇化规范,日本形成以都市圈为主,大中、中小城镇共同发展[4];郭斌认为日本为政府主导型城镇化模式,印度城镇化速度极其缓慢,城镇体系发育不良,城市病日趋严重[5];除此,也有学者阐释单个国家的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及问题[6-11],王海燕分析美国城镇化具备城镇人口分布均衡、产业与城镇化联系紧密、发达的交通体系及移民对城镇发展的促进等特征[6];侯丽指出意大利大中小城市分布较为均衡,实施多中心的城镇体系分布和城市管理乡村腹地[7];赵书茂认为澳大利亚城市化水平高,属于低密度城市形态与郊区化大城市结构[8];王建志与叶耀先指出当前中国存在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乡分割壁垒严重、区际城镇化协调政策稀缺、经济集聚辐射不突出、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9-10];钱振明指出未来中国特城镇化研究的重点是城镇化发展的“中国经验”问题、中国特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依据及西方城市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11]。
目前,各国的城镇化研究理论与实证研究广泛深入,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缓慢,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且目前学术界关于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城镇化对比研究相对较少,多数研究建立在理论上的阐述或政策建议,利用具体的方法模型测算其城镇化高低水平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此,本文以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印
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尼日利亚、墨西哥、巴西)为研究对象,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实际情况构建适用并反映其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赋权的客观赋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与各国家的人口、生态、经济、社会等不同类型的城镇化发展及综合水平,结合标准差与变异系数测算人口、生态、经济、社会等各类型城镇化间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这必将对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政府及相关部门了解当前其人口、生态、经济、社会城镇化的水平高低,制定未来相关城镇化的方针政策提供建议与对策,同时本文针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的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也可为相关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1.1 发展中人口大国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深入研究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尼日利亚、墨西哥、巴西)的城镇化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解读“中国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印度的城市问题及规划政策”“印度尼西亚政策法规”“巴基斯坦土地、移民、经济等政策”“尼日利亚的城市更新与管理政策”“墨西哥城城市发展计划”“巴西可持续性城市机动性政策”等政策性文件,咨询相关领域学者关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的意见,并翻阅《国外城镇化比较研究与经验启示》《世界城镇化理论与技术译丛》《城
镇化:国际城镇化》《China′s New Urbanization:Developmental Paths Blueprints and Patterns》《Urbanization,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等城镇化书籍;遵循:①科学性与实际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具有科学性,客观实际存在,经得起实践检验。②系统性与客观性原则。在保证全面的基础上避免指标过于繁杂,客观反映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达到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③可比性与可行性原则。指标的评价内涵要充分反映准则层,指标间存在对比,且各指标数据具备可获得性,数据来源可靠。④动态性与前瞻性原则。各指标能充分反映各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最新动态变化特征且适宜其变化,同时也阅读大量关于城镇化评价体系构建的文献,其中郭叶波认为城镇化质量可分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12],戚晓旭认为城镇化指标涵盖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城市生活等指数[13],孙长青将城镇水平、经济发展、集约协调、民生改善、生态宜居作为城镇化的二级指标[14],李刚则将城镇化质量具体划分为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城镇化[15],高顺成认为经济、社会、资源与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与居民、城乡统筹等健康是城镇化健康质量评价的重要隶属层[16],杜萌分析影响城镇化路径的重要因素包含经济发展、人口就业、产业发展、社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17],肖万春理解城镇化水平的一级指标仅基础水平、社会发展与潜在动
力[18],赵黎明厘清从经济增长力、环境保护力、公共服务力、人口发展力、社会和谐力、民生福祉和城乡协调力等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体系[19]。综上,学者在构建城镇化指标体系时多从人口、经济、生态与社会等方面入手,且其他因素也多和这几方面相关,本文同样基于这4点,制定适用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城镇化评价体系;其中城镇化的目标层涵盖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4个准则层,各准则层内部选取反映其内涵与特征的各个指标层,人口城镇化选取城市人口比重、劳动参与率等指标,生态城镇化选取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每立方米空气中颗粒物含量等指标,经济城镇化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入等指标,社会城镇化选取居民消费率、移动电话等指标,共选取23项指标反映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表1)。
1.2 发展中人口大国城镇化指标权重及其城镇化水平的测算
表1中人口、生态、经济、社会城镇化下辖的各项指标的量纲单位与正负性均不同,很难直接进行比较与熵值权重的测算,需要消除不同指标的不同量纲带来无法直接测算的问题,本文选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表1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中正向指标的极差标准化公式为:
负向指标的极差标准化公式为:
式中,xij为i发展中国家的j项城镇化指标的实际值;Xij为i发展中国家的j项城镇化指标经极差标准化处理的标准化值;xjmax与xjmin分别为j项城镇化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本文为了避免专家打分等主观赋权的不确定性与非客观性,选用熵值赋权的客观赋权法测算表1发展中人口大国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中人口、生态、经济、社会城镇化的各项指标权重,熵值赋权法是将各个评价单元所涵盖的具体信息进行量化与综合的方法,一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大,说明该指标包含的信息量较小,当然该指标在整个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与贡献也相对较小,其熵值权重也较小。将各项指标极差标准化处理后,进行熵值法的测算,公式为:
(1)发展中人口大国各项城镇化指标的同度量化,xij;
(2)计算发展中人口大国各项城镇化指标的信息熵,;
(3)计算发展中人口大国各项城镇化指标的熵值权重,;
(4)分别计算各发展中人口大国的人口、生态、经济、社会等城镇化及城镇化的综合水平,(wj熵Xij);
式中,m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数量,本文取9;n为城镇化指标的数量,本文取23。
1.3 发展中人口大国各类型城镇化水平的均衡程度
发展中人口大国的人口、生态、经济、社会等各类型城镇化水平均不同,为了测算与对比这4种类型城镇化之间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与均衡程度,探明不同类型城镇化的极化程度,本文引入标准差测度人口、生态、经济、社会等各类型城镇化的绝对差距,在标准差的基础上引入变异系数测算各类型城镇化的相对差距,变异系数相比于标准差更具优势,其不仅能反映人口、生态、经济、社会等各类型城镇化水平的离散程度,也能反映其平均水平,公式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