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及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教案及教学反思
朱熹先生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无论是一朵花儿的绽放、一只虫子的鸣唱还是一个季节的消逝,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便能感受不一样的美。
本单元将开启智慧之门,带我们走上观察之路。你有没有关注过,水平如镜的江面上,偶尔会有羽毛鲜艳的小鸟不时地冲进水里,衔起小鱼?你可曾发现,蒲公英会在中午张开花瓣,把草坪染成金?让我们观察身边的世界,于细小处发现美的足迹。
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这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习作例文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要注意,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的教学,都指向同一个学习任务——写一篇习作,因此教学时应着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
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观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三有保护动物是什么意思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搭船的鸟
2
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了解“我”对翠鸟外貌、动作的细致观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金的草地
2
交流自己觉得有趣、可爱的场景;了解草地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能自己观察并和同学交流。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1
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学会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按照顺序将观察所得写下来。
习作
例文
我家的小狗
2
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关注作者观察时的感受;结合精读课文、交流平台等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可以观察什么、怎样进行观察、观察时有什么感受,为习作打基础。
我爱故乡的杨梅
习作
引导学生回顾习得的观察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拓宽习作思路;围绕“观察是否细致”,完成、评改习作;鼓励学生展示观察所得,交流观察感受。
15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
2.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知道“我”是抓住这两方面的特点来描写翠鸟的。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观察的好处,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读通、读熟课文,尽量读出感情。
1.正确认读多音字“啦”,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交流识字方法,互助合作朗读。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过渡: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不管是看似冰冷的蟒蛇、蜥蜴,还是驯良乖巧的小狗、小猫,它们都像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跟大家说一说。(学生自由表述)
2.引导思考:它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它什么时候最有趣、最好玩?是什么样子?
3.教师过渡,引出本文的描写对象——翠鸟。
过渡:看来,你对它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它,所以说起来头头是道。今天,老师也要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不但长得漂亮,而且特别聪明,还会搭船呢!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预设: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就是乘船。
5.质疑课题。预测:看到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1)是什么鸟要搭船?它长什么样子?(2)它搭船干什么?(3)它要上哪儿去?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或是查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新词。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船  母qīn  外祖  沙  xiǎnɡ声  毛  cuì绿
zuǐ巴  静qiǎoqiǎo  tūn咽  ò  鱼  yīnɡ
(2)指导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鸟:鹦(鹦鹉)  鹉(鹦鹉)  鸡(鸡鸭)  鹰(老鹰)  鹂(黄鹂)
鹅(天鹅)
◆部件归类: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预设:出示要写的字(带田字格),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可以指名学生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其他学生补充写好生字的方法。教师重点示范书写,突破写字难点。
◆书写指导:
[翠]上部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不带钩。整个字要写得紧凑些。
[吞]第一笔是平撇,不是横。
[嘴]左边的“口”写小些,右上部的“此”写小些,右下部“角”写大些。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及难句,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预设: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船篷是用茅草覆盖着的,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体会雨点
打在船篷上的声音。大雨落在地面上,哗啦、哗啦;大雨落在树叶上,滴答、滴答;大雨落在船篷上,沙啦、沙啦……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比鹦鹉还漂亮。
预设:出示翠柳、翠玉、翠柏等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翠”就是青绿,纯度较高的绿。再出示翠鸟、鹦鹉的图片,观察翠鸟美丽的羽毛、可爱的样子。还可以拓展介绍我国传统工艺“点翠”,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静悄悄”的反义词“闹哄哄”,再联系前文,用充满疑惑的语气读一读句子,读出怕惊吓了翠鸟的心理。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预设:注意读准句子的节奏,可指名多位学生读一读,交流怎么才能把句子读好。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预设:注意读准“搭”“捕”的字音和“哦”“呢”两个词的语气。
(2)分小组接读课文,或指名学生接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尽量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同桌交流后互相说一说,教师相机点拨归纳。
明确: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母亲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第2自然段写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第3自然段写小鸟引起了“我”的好奇;第4自然段写小鸟捕鱼本领很高;第5自然段写母亲告诉“我”小鸟是一只翠鸟。
2.引导学生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我”在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并认识了一只翠鸟的事。
3.思考并讨论课后的第1题。
(1)出示题目: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观察”。
明确:观,指看、听、摸、嗅等感知行为;察,分析思考。所以观察不仅仅是看,还包括听、摸、嗅等,更重要的是还有积极的思维活动,要能说出看到的是什么,听到的是怎样的,等等。
(3)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明确:第1自然段,“我”坐在船舱里,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的声音。第2自然段,“我”发现翠鸟后,观察了翠鸟美丽的外形:羽毛是什么颜,翅膀是什么颜,嘴巴是什么颜。第4自然段,“我”观察到了翠鸟捕鱼时敏捷的动作:冲进水里,飞起来了,衔着一条小鱼,吞了下去。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我们曾经在上学的路上,见识过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有多么美。今天,在去外祖父家的路上,我们不但在船篷里听到了好听的雨声,还在船头看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这些生活里的美景,总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而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所发现呢?对,就靠观察!像本文作者一样,静静地听,细细地看。下节课,我们还会再次走近这只“搭船的鸟”,从观察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