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与反思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密度上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高潮迭起。然而,在现实中,课堂提问并没有完成其“历史使命”,达到预期的目标,许多教师将课堂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技能和技巧,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
一、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点误区
(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表面热闹,华而不实。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不深,使问题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上。笔者听过一节40分钟的数学优质课比赛,统计其总提问个数达到了30余个,平均每分钟就问一个问题,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哪有时间进行思考。往往是在一个连着一个的问题“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
付,这样的提问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
(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过程的揭示。只关注结果是什么,如什么地问“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过程。如很少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
(4)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教学设计时对提问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学生的正常思考。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时,一时兴趣所至,问:“你知道根与系数的关系与求根公式的关系吗?”学生答:“根与系数的关系是由求根公式求出来的。”问:“对,那么,根与系数的关系与求根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当根与系数不是实数时,它们是否还成立?”学生不知所云,这样的提问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课堂上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5)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新课讲授前,教师一般要通过提问,以诊
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判断能否顺利引入新问题,但这种提问有时只限于浅层次的记忆性知识的问答,并没有真正诊断出学生的理解,掌握的程度,诊断效果失真。
(6)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教师很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的评价;或者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只满足单一的通法或标准答案。
(7)提问表达不明,措词不清,学生难于理解。提问时叙述过快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
(8)提问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做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
(9)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提问只是面向少数尖子生,多数学生成了陪衬,
被冷落一旁,他们学习中的问题难以暴露,也缺乏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
二、对课堂提问的反思
(1)课堂提问要注重质量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因此一个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诱导的启发性。提出的问题必须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再就是层次的渐进性。课堂提问有时要注意到有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使学生在老师提问的诱导下。扎扎实实步入知识的殿堂;同时,以不同层次的提问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要把问题一下子提高到较高的层次,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就是时机的选择性。课堂提问要选择恰当时机,以达到“投石激浪”的效果。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要在学生经过思考达到“心求通而未提,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提问。
(2)提问要目的明确,表述清楚
教师提问要考虑到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还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是关注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是能力目标;同时一个好的提问必须表达清楚、准确严密,词不达意的问题会让学生茫然失措,浪费时间。
(3)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性、灵活性及调控性
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有趣。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谈”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课堂提问要灵活多样,不同的提问方式,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课堂提问要及时调控,对问题提出后学生不同的反应实施问题调控,如学生一声不吭时就来点启发、点拨;学生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时就要拨乱反正;回答的虽没有错,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段距离时就要进一步诱导。
三、对课堂提问的建议
教师要避免低效率的提问,提高问题的实效性,关键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考虑以下几个提问方式:
(1)激趣式提问。即提一些有一定兴趣或悬念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在导入新课或引入新概念、新公式时比较常用。
(2)变式提问。即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某个知识点来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引伸、推广问题或从正、反等不同角度设问让学生开拓思路,理解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铺垫式提问。学习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可分若干个“台阶”来提问,循序渐进,形成思维跨度合理的“问题链”,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
(4)设疑式提问。设疑式提问就是在学生似懂非懂及思维的盲点处提出问题,让学生辨析、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提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5)反馈式提问。在学习新课后或复习时,针对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概念性强、典型、讲究变式,让学生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以便有针对性进行矫正训练,从而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
总之,恰当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是教学基本功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教师课堂艺术、教学策略的展现,倡导新课程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教学质量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尽快走出课堂提问的误区,养成反思的习惯,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