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拜年信息
课  《爱祖国》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速度,情绪所表现的情绪,并能创编出适合的动作。
2、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
难点
重、难点都是感受和体验作品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影片《开国大典》、VCD、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太原旅游景点一、
欣赏
《红
旗颂》
1、看影片《开国大典》升国旗片段,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2、谈话: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它火红炽热,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歌《红旗颂》
3、哼唱“红旗”主旋律
教师在小黑板中写出歌谱,学生哼唱。
4、整体聆听,说说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怎样?
5、分段欣赏
A、引子(问:乐曲一开始的音调熟悉吗?)
B、第一部分(问:从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C、第二部分(问: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在哪里,不同在何处?)
D、唱唱主题的两种不同情绪
第一部分抒情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
6、完整地聆听,学生可以用颜、用线条、用动作来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二、
欣赏
《我们
走进
十月
的阳
光》
1、欣赏《开国大典》片段,感受十月的和喣阳光。
2、谈话:因为有了1949的10月,才让我们有了幸福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十月的阳光
3、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的情绪、速度。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爱国热情。
5、再次聆听,小组讨论
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
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
6、各组汇报、各人表演
三、
拓展
1、课后收集一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听一听,学一学。
绝对控制 电影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
2、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海星,感受音乐家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
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队列进行的音乐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西安事变资料、磁事、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欣赏
《救
国军
歌》
1、实物投影,看抗日战争时的图片(游行时被日本鬼子杀,人们生活水深火热等)
2、师:这时,有很多有识之士起来各起反抗,像张学良将军(教师讲“西安事变”的故事)
3、师:除了张学良,还有很多音乐作曲家,也创作了许多歌曲,也创作了许多歌曲激起人们的反抗意识——《救国军歌》 网上几点开始放票
4、聆听《救国军歌》,请说说音乐上的特点。
5、自由朗读歌词,说说要用怎样的语气。并且理解为什么说“口对外”?
6、再次聆听,学生作进行步伐操练。
7、再听,学生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
8、实物投影介绍冼星海。
二、
学唱
《只
怕不
抵抗》
1、师:冼星海也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了一些歌曲,我们来听一听。
2、聆听歌曲,说说歌词和歌曲情绪。
3、教师范唱,学生按歌词想动作。
4、边听边律动
5、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
6、学生学唱歌谱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聆听,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三、
综合
表演
1、小组活动:组织本单元的歌曲进行唱、演、动的表演。
2、评选最佳小组
四、
小结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应以什么行动表现我们对祖国的爱?
   
课  《美妙童音玫瑰花怎么折?》 (课时)
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教学难点: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师弹奏不同的速度《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表现不同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表演《木偶的步态舞》
1、课件放一段木偶戏
2、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及走路。
3、说说木偶的形象
4、揭题——《木偶的步态舞》
5、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学生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无声地做脸部表情和动作)
6、再次聆听第一部分(学生离开位置,互不交流,听音乐走合拍的步子)
7、教师评价。
8、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学生还是听音乐合着拍走)
9、说说两部分音乐速度的变化,表达的木偶的形象。
10、完整地聆听乐曲(学生随音乐发展变化模拟木偶动作)
三、节奏创编
1、师:同学们刚才把木偶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老师想问问大家 木 偶/ 怎样 的/,请你回答的节奏与老师问的节奏一样长。
2、学生答。
3、继续问:你是 怎么/ 表演 的/
4、学生继续答。
5、学生问老师答。
6、同学之间相互问答。
四、聆听《猜调》
1、老师问: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上卖?哪样长长在你跟前?想知道谜底就请仔细听。
2、欣赏《猜调》并出示歌词。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3、学生间说说刚才的谜底。
4、分析歌曲演唱形式及速度变化。
5、布置课外收集谜语。
五、结束部分。随《猜调》出教室。
创设欢快的气氛,初步感受不同的速度带来不同的情感。
“木偶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静静地听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
层层深入地欣赏乐曲,不同程度地用动作表现乐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乐曲的情绪。
通过创编节奏,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从欣赏中了解对歌及速度的变化,为下节课学唱《摇船调》作了铺垫。
收集谜语为下节课准备。
课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