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学府,千载学规
————白鹿洞书院揭示
我们国家在宋代有著名的四大书院,那就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书院。
号称天下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就在江西省九江市。
我刚刚讲到说白鹿洞书院是天下书院之首,这个评价是清代的一个大学者叫王昶,他是专门研究书院文化的。他还有一本专著,叫做《天下书院总志》。在这本书的序里,他对天下的书院依次作了个排名,他说白鹿洞书院是天下书院之首。那么凭什么给这个评价?有很多人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我考虑来考虑去,我觉得王昶之所以对白鹿洞书院给出这样的评价,最关键的原因不在于白鹿洞书院史很长,这是一个方面,这是一个次要的方面。最重要的方面是因为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最完整、最正规的大学校规,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我后面专门要给各位讲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就是因为这个东西是在这里诞生的。它影响之大,影响之久远,等一下我会做一个介绍。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张《白鹿洞书院》的照片。
这是白鹿洞书院的入口,我在这里想说一下,这个入口距白鹿洞书院的正门还差蛮远的。这就是为什么叫它叫“洞”,等一下我会给你讲。这入口是在公路旁边。从这个入口处进去就开始往下了。这个往下你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座的各位如果你们要去的话,建议您坐车下去。你要是走下去,走到那个正门的地方你就累的不得了了。大约要走半个多小时。这样的地方古人亏了他们啊。
从这个地方开始一直往下。这就正门了。这里现在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白鹿洞书院名称的由来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叫“白鹿洞”。
各位都知道宋代的四大书院其他的三大书院都是以地名来命名的。那么这个地方在古代它是处于江州,具体的讲它是属南康府管,也就是现在的星子县,那个时候叫南康府。宋代它的级别比较高,叫南康军。所以朱熹是南康军的知军。在那里一共呆了三年。
这个地方要是按地名应该叫江州书院或者南康书院,怎么搞个白鹿洞书院呢?所以我首先给大家讲一下它这个名字的由来。
唐代有一个名人叫李渤,我突然说到这个名字,有的朋友恐怕还不太熟悉。但是我如果举到一篇文章说到这个人,你就十分熟悉了。因为中学教材几十年如一日都选这篇文章,这就是苏轼的《石钟山记》
。大家读了《石钟山记》,一定记得它的结尾有两句话“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苏东坡所讥笑的那个政府官员就是李渤。
我在这里说一下,苏东坡一辈子喜欢笑人家,事实证明有许多地方他都笑错了。石钟山名字的由来他就笑错了。实际上是他自己错了。当然郦道元和李渤是不是完全正确,也不一定。本来石钟山的命名就很简单,就是你远远的看过去,它就像古代的一个倒扣的钟,没有那么复杂。
关于李渤,我可以告诉各位,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他少年的时候和他的哥哥李涉两个人一个很清静的地方去读书。所以我经常夸奖,我说真亏了他啊。你们如果到了那个地方你就知道,你会惊叹,他古代他怎么的到这个地方。真了不起啊。他到后,觉得这个地方特好,非常适合读书。
大家可以想一想,那个时候把自己封闭到那个山里面读书,除了读书以外,是极端难受的。为了排遣,他就养了一头白鹿自娱,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叫“宠物”。
据历史文献记载,说这头白鹿十分有灵性,灵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李渤如果要买一点什么东西,他不愿意走,因为走太累了,我刚才跟你们讲了,他要走到路边上来要走好久,太累。怎么办,他就用一个小布袋子,就把一些零碎的钱放在里面,然后写个条子要买点什么东西放在里面,就挂在那个鹿角上,那个鹿就会跑到路旁边那个小杂货店去,店主人一看鹿来了就知道,把那个小布袋子解开一看,噢,他要什么,就把李勃要的东西装在那个小布袋子里,又把它往鹿角上绑好,它又跑回来。
我认为这应该是“传闻”。鹿有灵性,恐怕还灵不到这个份上,也太灵了。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一头白鹿和李渤这个小伙子在当地就很有名了。人们就给他取了一个雅号,称李渤为“白鹿先生”,慢慢地时间长了,人们就忘记了,就把这个地方叫做白鹿洞。
那么有人说,怎么叫洞呢?这个地方没有洞啊?它四面是山,周围全是山。就是一条小路一直下去。下多久呢?步行大概要走35分到40分钟。现代如果用飞机航拍,俯瞰它就有点像一个朝天的洞,所以“洞”的概念是这样来的。实际上没有洞。
但是我又要告诉大家,现在的白鹿洞书院,有鹿,也有洞。怎么来的?这里就牵涉到几个人了。就是有好事者,就像柳宗元写的那篇杂文《黔之驴》中的“好事者”。
那么这些好事者是谁呢?第一个就是明朝的一个叫王溱的知府,这个人他到这个地方来一看,哎呀,这个地方叫白鹿洞,没洞怎么行呢?所以他就召集手下人,当然也请了一些力工,我们现在叫民工了。他很正规的像模像样的举行了一个祭奠山神的仪式,祭山开洞。明伦堂后面有一座小山,他就在那个小山的下面挖一个洞。他觉得这个白鹿洞起码要有一个洞,他就把这个洞给挖好了。
如果你们说一下到不了实地的话,你们点开我的博客也可以看得到,我这次陪在中央电视台讲《风雨张居正》的郦波教授,他到九江去做报告,我陪他到白鹿洞去,照了几张那个洞里面的照片,你们可以看一下。那个洞里面的每一块砖现在都很值钱,为什么呢?是明代的砖啊,很大一块的。他挖好这
个洞任务完成他走了。
五年以后他的继任者来了,这个人叫什么呢?叫何岩,也是个知府。他来此一看,这个地方
叫白鹿洞,有洞没鹿,那怎么行呢?估计那个时候要搞个活的白鹿恐怕也搞不到,怎么办?他想了一下,就命令他手下的人,了一个在当时工艺水平很高的石匠,就叫他用白的石头琢一个石鹿。不过我告诉各位,这个石匠恐怕真是个艺术家,不是一般的石匠。这头石鹿的设计水平极高。
他们把这个石鹿琢好以后,也举行了一个仪式,就是把这个石鹿供奉到这个洞里面。
这样,“白鹿”和“洞”全有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过了60年又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葛寅亮。现在网络很发达,各位只要在互联网上你把这个名字点击一下,你可以看到,这个人不但是一个学者,一个思想家,而且是一个很廉洁的官吏。他的口碑很好。
他的官比王溱、何岩大,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省委常委一级的,他来了。人家就向他汇报,这个白鹿洞是怎么来的。这个洞是王溱挖的,这个鹿是何岩叫人琢的。谁知道葛寅亮一听很不高兴,认为这完全是画蛇添足,纯属胡闹。完全没有必要。于是他一声令下,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我处理掉,埋掉。把洞一封,把鹿一埋,埋掉了。
这一埋埋了多久呢,300年。
一直到1981年,各位知道,这个时候我们民族的时代的春天终于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了,政府拨钱重修白鹿洞书院。里面有个重要的大殿叫“礼圣殿”,修礼圣殿,在施工的过程中,挖土方的时候,挖着挖着把这个白鹿给挖出来了。
大家注意啊,这一挖出来情况就不同了,这可是明朝的文物了!
所说东西放久了也厉害了,一算300年啊。现在是镇洞之宝了,所以现在又把它洗刷干净,重新又放到洞里去了。你们现在去看,那个鹿洗得很干净,一尘不染,又放回去了。这就是白鹿洞得名的整个过程。
二、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沿革
下面我简单的概述一下白鹿洞书院的历史。
我把它简单的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唐代开始奠基。
江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大家注意我这个措词,唐代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办学,谁奠基呢?还是这个李渤。李渤后来做了江州刺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市委书记。他就回忆,他当年曾经在这个地方读书,这个时候当了这么大的官,有钱有权。所以他就重游白鹿洞,一看这个地方他觉得还是很好,所以他就拨钱,叫人把这里房子该修的修,要建的再建,路修好,树木花草整理好。经过他这样一搞,这个地方的硬件设施就更好了。但是在李渤这个时候还没有办学,都是有
钱的人在这里休闲休闲,读读书喝喝茶。
第二个阶段:五代的时候开始办学。
有一点我说明一下,提到这个书院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会说,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助学班。我们现在不有这么一种形式吗,叫高教自考助学。那个时候国家开考,民间办学。所以很多人都说这个白鹿洞书院,包括其他书院都属于这一类的是民办的。但是我在这里想告诉各位,就是这个地方它起步的时候还真是国办的。谁呢?李昇王朝。你们都知道李昇、李璟、李煜,这是南唐三主。
李昇王朝开始在这里办学,一开始它的地位就很高。那个时候在李昇王朝有两个高等学府,一个就是位于现在南京的国子监,一个就是位于庐山脚下白鹿洞书院。那个时候叫匡庐国学,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就是由政府出钱办的重点大学。
第三个阶段:北宋正式定名。
在南唐办学的时候,它不叫白鹿洞书院,叫庐山书堂,匡山国子监,庐山国学等等。
北宋初年,赵宋王朝占领江州以后,这个庐山国学就自然终结了。因为李家王朝已经垮掉了。江州的地方人士就开始在这里建立书院。这个时候才给它命名为白鹿洞书院。所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叫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办到北宋末年的时候,由于战乱就完全毁掉了。
第四个阶段:南宋壮大发展。
这是我要重点讲的。
1179年,上天安排朱熹任南康军的知军,白鹿洞书院才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朱熹首先是到这里去实地勘探,去看一看。但是看完了以后他觉得这个地方太好了,非常适合静下心来读书。所以现在有一些大的企业或者大的单位,他要办一个短期的一个星期或者十天的这种集训,不准这些参加集训的领导干部出去玩怎么办呢?就把他拉到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现在利用原来的延宾馆,现在在那里,有一个老板在那里投了100万,搞了一个类似于四星级的宾馆,只能住52个人。其中包括春风楼,就是当年洞主住的一起包括在内,只能住这么多人。
开会的人到那里去,大家都不能带汽车,公家用车拉过去。吃完饭,你也只能在那里静心的去看看书。
白天听报告,开会,你也没有办法溜,溜不掉。所以那个地方,现在也有人用得很好。
朱熹觉得这个地方对于学子们静心读书太好了。所以他就想修复。但是一看基本全毁掉了。残垣断壁,所以他就给皇帝上书,这些文字现在都保留着。大致的内容是这样说的:现在国家处在这样比较好的时期,江南一带在战乱中被毁的道观和寺庙有几百处都纷纷修复,而儒家的这么一个好的读书的地方,却至今荒废着。这是很不好的现象,所以恳请皇上同意,修复这个书院。
还算不错,他的恳请得到批准。朱熹在得到皇帝的同意以后,就大张旗鼓的开始修复白鹿洞书院了。现在白鹿洞书院的总体结构尽管千年以来一直在不断的毁掉、重修、毁掉、重修。但是基本格局到现在依然还是沿用当初的。那个格局设计的很漂亮,你们去看一看,它由五个各自独立又相互贯通的一组院落组成,设计的非常好。而且这五组院落一字排开,跟它平行的就是一条流了千年不干涸的溪水叫贯道溪,很美。
朱熹在任的三年中,他兼任洞住,亲订洞规,置田建屋、充实图书、亲临讲课……
我讲不了这么多,我只想挑一个给大家讲一讲,可见朱熹他想的很远,就是置田。
朱熹当时就想,怎样使这个书院长治久安。他想,我很重视,我走了呢?如果我的继任者他不重视怎么办呢?那就又垮掉了。所谓不重视,不是他要把这个书院怎么样,而是他从财力上不支持你就完了。
他想了好久,他就把白鹿洞书院周边的几千亩田地和数千亩山林全部征下来了。这些田他给它取了个名叫学田。平时租给附近的农民种,用我们现在话叫定好合同,每亩田到了秋收的时候给书院交多少粮食,这叫学租。几千亩田,学租一交来,这些粮食可供这里的学子食用,多余的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去换成钱,来维修这个书院的房屋,以及平时的一些开支。这件事儿做得太好了。我可以告诉各位,不容易呀,这些学田和周边的这些几千亩山林,至今依然保留着,这是很了不起的。
所以现在白鹿洞书院,政府给它配的工作人员里面,还专门配了一些名额叫“护林员”。还专门给它建了瞭望台,为什么?怕发山火。白鹿洞书院周边的树都不得了。为什么?有许多都挂了牌子,都有记载,每棵树都有名字,都有编号的。掉了一棵都要受到追究的,因为这些树的树龄都在千年以上。你去看看就知道。
我有时候有一种感觉,我站在这些树前,我有一种深深的敬畏感。我经常想,我们人停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太短了。命长的100年,命短的几十年。而这些树在这里一站就站了一千年。我经常向它们鞠躬,我说老爷爷的老爷爷,我向你致敬了,了不起啊,你阅尽世间沧桑啊!
不仅如此,朱熹还广邀著名学者来讲学,开创了书院讲会制度之先河,其中最著名的是留下了他和陆九渊的南康之会的佳话。
在南康之会前五年,在江西的鹅湖书院,由吕祖谦牵头,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哥两个和朱熹举行了一
次学术辩论。
朱熹和陆氏兄弟是宋代两大学派的代表。这一次鹅湖之会很不愉快,双方都对对方进行了一种贬低,三天辩论下来,不欢而散。
五年之后,陆九龄去世了,陆九渊到白鹿书院来朱熹,请他帮他哥哥写一个墓志铭。朱熹还真不错,马上答应,没问题,我帮你写。不仅如此,反过来朱熹还做了一件很大度的事儿,他说我想请你给白鹿洞书院正在读书的这些学子们做一次学术演讲。陆九渊也不错,好,讲什么你出个题。结果根据孔子的两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