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石昌渝
学者简介: 石昌渝,1940年生于武汉;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历任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务委员;现任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文学遗产》编委、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文: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确实有许多不朽之处。许多专家前一段已经谈了不少。那么除了不朽之处以外,它还有一些腐朽之点,还有一些长期流行的观念需要我们做进一步澄清,要不然我们就可能误读,也可能误导。
第一个问题——劫富济贫。
劫富济贫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好汉行为,是劳动人民无可非议的正当要求。劫富济贫几乎是所有梁山好汉上梁山之前主要的生财方式。那么这种方式在当时究竟是不是进步行为?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中心问题。凡是读过“智取生辰纲”的朋友恐怕都难以忘怀,这个故事确实非
江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常精彩,充满了智慧。生辰纲的价值是十万贯。贯是什么意思呢?贯就是把一千个铜钱,中间它有个方孔,用麻绳串起来,那个就叫做一贯。那么十万贯它大体上值多少钱呢?一贯跟一两银子谁多呢?
我们习惯上都说,这人很有钱,腰缠万贯。他非常有钱,他家财万贯。可想而知,这个万贯家财是一个了不得的财富,何况十万贯。那么过去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有家财万贯,算是富人呢?他首先得有一所大宅院,还有一个大买卖,或者是一大片土地。家里还得有一大仆人,当然手里还得有大量的现钱。这比现在的一百万可多多了。乾隆年间,六七百两银子,就可以买一所大宅院。那么这个一两银子跟一贯到底谁多呢?一两银子或者说一贯它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相比,能起多大作用?《水浒传》里边写到武松为了报仇郓哥做证人,武松给了他五两银子,五两银子就是十贯。郓哥说,行了,五两银子,我让我爹生活三五个月没问题。可想而知,一两银子或者一两多一点,就可以让穷人家生活一个月。我给它粗略算一算,这十万贯恐怕要相当于一千万。 北宋末年,政府每年都得加入一些新铸的铜钱,一年新铸的铸钱量是六百万贯。可想这个十万贯是个多么大的数字。
这十万贯生辰纲,它肯定都是梁中书搜瓜来的民脂民膏,的确是不义之财,最后它的下落
怎么样呢?劫富以后是不是真的济贫了?不,没有济贫,他们瓜分了。白胜就是那样,白胜分到了自己的那一份以后回去了,回去又去赌博了,结果官府从他家里边挖出一包金银破了案,晁盖等人就被迫上了梁山。晁盖上梁山以后,他就“拿出了所得生辰纲金珠宝贝,还有自家庄上过活的金银财物当众赏赐众小头目,并众多小喽啰”。从这几句话里边看出来,好像夺取的生辰纲也济了贫,也赏给那些小喽啰和小头目了。但是它没有说数字,没有说比例。那么我们可以从晁盖上山后不久,他们的一次抢劫活动当中,寻到一些规律。这是二十回,这次一共抢到了二十多车金银财物,他没说值多少贯。我们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假定这二十多车金银财物,价值一万贯。我们看晁盖是怎么处理的。他下令把这些财物分成两份,一半入库,50%,那么相当于五千贯,另外一半再分成两半,也就是说各25%,各两千五百贯。这两千五百贯当中,11位头领就是晁盖等八人,再加上朱贵、林冲等人,11位头领各得一份,另外一份是所有的小头目和小喽啰,七八百人平分,因此11位头领的所得是小头目和小喽啰的70倍。
那么我们要注意到,这个70比1的分配,是晁盖上山以后,当了寨主,带领着小喽啰们一块去抢劫所得。而生辰纲不仅跟梁山这些小头目小喽啰没关系,连他庄子上的庄丁都没关系。因此晁盖不可能拿出生辰纲当中的50%或者25%,来赏赐给梁山的这些小头目和小
喽啰的。因此智取生辰纲的结果是晁盖等八人,瓜分了这十万贯。
那么对生辰纲的处理是不是带有普遍性呢?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就是第五回。打虎将李忠和小霸王周通,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行为。当时他们下山抢劫,杀死七八个客商,抢了两辆车子的财物。按照周通的建议,将抢掠所得分成三份,他和李忠各得一份,也就是说他们两人每个人都是33.33%。五七百个小喽啰小头目们平均分,他们分剩下的那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周通和李忠他们每个人所得是别的那些小头目小喽啰们的五百倍到七百倍。所以总得说来晁盖这个人还是比较好的,他起码是不让他手下那些小头目小喽啰杀害过路客商,他就是抢劫而已。周通和李忠他们打家劫舍,一夜暴富,杀害客商,还成了农民革命的好汉,那真可谓名利双收。
需要指出的是,在《水浒传》成书的宋元明时代,商品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而这种杀害过路客商打家劫舍的行为,是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利于社会进步,是一种落后行为。我们从上面几个例子当中,大体上可以肯定。所有打劫过路客商打家劫舍的这些梁山好汉们的行为,大体上都和晁盖和周通李忠他们是一样的,不是“劫富济贫”。
劫富济贫它实际上是一种财产再分配的行为,但是劫富的结果并没有济贫。因此原来的不义之财现在还是不义之财,财产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不过是由一些掠夺者,转移到了另外一些掠夺者的手里了。把掠夺来的绝大部分财富据为己有,正是中国古代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却屡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可以想一想,太平天国从广西金田村起义,只有一年多就打下江浙,占领南京。可是为什么后来就迅速地走向下坡路了呢?就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只图自己享“富”,而不顾广大手下的弟兄们,特别是广大的农民他们的生活。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他们当时的价值观审美观就是那样的。不过我们现代人一定要有一种是非观念。要不然小偷偷贪官,就不仅没罪,而且成为梁山好汉时的壮举,应予表扬,而且还得给点奖金,那岂不成了笑话。
第二个问题——梁山好汉。
我们习惯上总是把梁山泊108位头领都称为是梁山好汉,或者叫108将,或者叫108条好汉。那么这108位头领是不是都是好汉呢?有没有不好汉呢?有,不但有,还不少。我们来解剖一些案例。比如智取生辰纲,这八个人当中,起码白胜不能算作好汉,他分到了一份金银财宝以后就又去赌博了,结果东窗事发,被捕入狱,严刑之下全部招供。即使按照旧
道德的标准,白胜供出了他的这些弟兄们,他也不能算好汉,这是一个。刚才我们讲到小霸王周通和李忠显然不是好汉,小霸王周通还强抢民女。
武松醉打蒋门神,是《水浒传》当中最脍炙人口的段落之一,写得非常精彩。蒋门神依仗官势,为非作歹,称霸一方,确确实实是一个十足的恶霸,该打。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施恩和蒋门神丝毫没有区别,甚至有可能比蒋门神还坏。快活林是山东河北交界处的一个大的集镇,小说里边写到,那个地方有百十处大客店,二三十处赌坊和兑坊。金眼彪施恩对武松就讲原来这个地方归我,我仗着随身本事。什么叫随身本事?因为他会武功,会打人,你不交钱我就打你。一来仗着随身本事。最厉害的第二点,二来他靠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因为施恩的父亲是监狱的监狱长。那里面有那么八九十个亡命徒,在快活林开了一个酒肉店。这个酒肉店是施恩在那儿的大本营,有八九十个亡命徒奉命收取保护费,用现在的话来说,施恩就是黑社会的头目。
可是蒋门神的后台比施恩的更硬,因为蒋门神的后台是张都监。都监是北宋时期州府的最高军事长官。那施恩当然斗不过他了,所以施恩失败了。因此施恩和蒋门神之间的斗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他就是黑吃黑,大黑把小黑吃了,然后呢,施恩靠武松打败了蒋
门神,夺回了快活林。夺回以后,施恩就要把失去的这些财富补回来。因此过去那些店家们所交的保护费被增加了百分之三五十。小说里讲三五分,就是百分之三五十。就是他们所受到的盘剥更厉害,而且“各店家并各赌坊、兑坊,加利倍送闲钱给施恩”。施恩从此重霸孟州道快活林,这一章回的题目也叫“施恩重霸快活林”。
所以我觉得“梁山好汉”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至于每一个人是不是都可以算好汉,我们一定要具体分析。所以称梁山的头领为“108条好汉”,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我觉得称“108位头领”或者“梁山108将”,比较合适。
第三个问题——快活。
梁山好汉非常爱说“快活”这个词,刘唐、三阮他们都讲,都是夺了不义之财,我们快活,快活人生。李逵老说这个快活,都说快活。梁山这些头领他们的快活要做一些具体分析,其中有不少人,比如打劫过路客商,所谓劫富济贫等等,他们只图自己和自己的那些江湖朋友的那些快乐,并不是真正关注广大人民劳动的快活。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呢,有的是直接地伤害了其他的人民,包括过路客商;有的是一种间接伤害,比如说生辰纲,由于梁中书他搜瓜民脂民膏十万贯,他是直接伤害了广大的劳动人民。但是这十万贯并没有回到人
民手里,而落到了晁盖等人的手里。因此他们夺取了十万贯生辰纲,实际上也是对老百姓的间接伤害,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伤害有时候就演变为滥杀无辜,这个问题在《水浒传》里面相当严重。
问题的严重在什么地方?是小说作者是用一种欣赏的态度来写的,几乎每一处我们都可以看到,或者说是一种非常冷漠的那种眼光那种笔调来写一些充满血腥和残忍的细节。比如说在菜园子张青,人肉包子店里边,在屠宰房里头,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看着让人触目惊心。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有些市民和那些说书人以及那个小说作者那种冷漠的态度。
四十回李逵在江州劫法场的时候,抡两把板斧,一味地砍下来,只顾砍人,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江边的百姓撞到的都被他砍下江里去。晁盖叫到,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书上写到,李逵哪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砍下去。所以他说,“我们造反怎么样,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哪里快活”。所以这样的人如果做了将军他会对老百姓怎么样,应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很多人劝阻他不杀都劝不住。连晁盖下了将令都制止不住他。
我们如果拿《水浒传》和《红楼梦》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在对人的生命的态度上,这两部小说的不一样,《红楼梦》里面也死了不少。但是每一个人都死得有名堂,有价值。比如秦可卿之死,晴雯之死,金钏之死,尤二尤三之死。第一,她们死得不是那么血腥,作者不是用欣赏的态度来描写她的死,不写得那么残忍。第二更重要的是她们每个人的死亡,我们都可以通过这个事情看到作者对这个社会,对那种旧道德,旧制度,旧观念的批评、批判,而这种意识在《水浒传》里面很难看到。在《水浒传》里边滥杀无辜那个问题上,它反映那种对生命的轻贱、轻视。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有删改)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先后相隔不久出现的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但两者的语言却有差异。《三国演义》由于受史料的牵制,是一种文白相杂的语言,《水浒传》虽然依托于史实,但人物情节几乎完全出于创作,用的是纯粹的白话。《水浒传》堪称是中国白话
文学的一座里程碑。《水浒传》的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时,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其效果是文言所不可能达到的。
《水浒传》主要是在民间说话和戏剧故事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把许多原来分别独立的故事经过改造组织在一起,既有一个完整的长篇框架(特别是到梁山大聚义为此),又保存了若干仍具有独立意味的单元,可以说是一种“板块”串联的结构。从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来说,这固然有不成熟的地方,但从塑造人物形象来说,却也有其便利之处。一些最重要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得到集中的描绘,表现得淋漓酣畅,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