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的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事情,他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课文特点及四年级的教学重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8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3个生字。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并能据此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其中,教学重点是: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并能据此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资料引入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关键是要在恰当地时机切入历史资料,使学生感受时代背景,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三、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多媒体是什么意思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默读全文:(1)默读课文,用“ ”在容易读错的词语下面做好记号,用“ ”在有特的词语下面做记号,并把这些词语读给同桌听。(2)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学生自主交流,解决思考的问题。
课文讲了3件事:周恩来在课堂上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伯父叮嘱周恩来不要随便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玩,周恩来不理解。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看到洋人横行霸道、中国人被欺侮,理解了“中华不振”。
2.概括主要内容,理清线索。根据课文讲的3件事,理清课文层次,概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后,理解了“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
3.学习第一部分,体会周恩来的崇高志向。(1)默读第一部分,一边读一边完成以下阅读要求: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周恩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②魏校长听到周恩来的回答,为什么会为之一振?(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4.了解历史,学习第二、三部分,理解“中华不振”。
(1)默读第二部分,完成下面的阅读目标:①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中华不振”?②交流史实,伯父为什么说“中华不振”?学生交流历史资料(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等),自主解决疑问。
(2)默读第三部分,完成下面的阅读目标:①画出描写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②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中华不振”?③周恩来为什么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自主讨论交流,解决阅读目标。重点研读中国妇女被欺凌的语句,体会中国人的任人宰割,侵略者的为所欲为、猖狂,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深刻理解当时“中华不振”的含义。
(3)由上面两步的教学过程自然推进,理解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因为他看到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面对洋人的专横跋扈,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起码的公道,深刻地理解了“中华不振”的含义,也联想到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到处都是这种贫穷、积弱、被人欺凌、列国侵略的现象。他想改变中国的现状,想中国能崛起,能独立自强。(结合课后习题二中的诗来讲解。)
5.拓展总结,升华情感。结合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做的贡献汇报交流,并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