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何以流传千年?透过唐诗看唐朝风俗
唐诗何以流传千年?透过唐诗看唐朝风俗
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人们将其总结为先秦文化,两汉文化,南北朝文化,封建后五代文化这几种。
先秦文化以诸子百家为主,再加上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文化,以及以屈原为首的楚地文化,构成了非常灿烂的先秦文明,这也是中国文化一大兴盛时期。两汉文化则主要以乐府诗
为主。
到了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林立,形成了以王、谢两家为首的南北朝文化。直到唐朝,封建后五代文化开始兴起,最初的诗歌都是以《楚辞》和《诗经》标准的体裁,直到唐朝,文人遍地开花,各种诗体纷纷出现。
律诗和绝句就是在唐朝兴起,之后的宋词、元曲也是建立于唐诗之上。那么为何唐诗能流传千年不朽呢?
在文学史中,相比于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南北朝文学以及封建后五代其他文学,如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诗文化地位尤甚之,这是为何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解析唐诗能流传千年的部分原因,以及在唐诗中所蕴含的唐朝风俗。
一、唐诗何以流传千年?
唐朝被分为初唐和盛唐,而唐朝的诗文化也以初唐和盛唐为界限,初唐四杰便是唐朝初立之时最具代表的文人,之后盛唐有李杜、小李杜、白居易等人,还有与之后的宋朝共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文人。
大唐盛世
可以说唐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文人辈出,文学作品争相斗妍。唐诗能流传千年,与这些文人有莫大关系。
1.杜甫诗中体现的严谨性
首先从专业角度看,唐朝诗人重新建立了文化的基调。如杜甫和其祖父杜审言开启了七言律诗的辉煌时代,杜审言唐代初期“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多注重格律,尤其是其五言律诗,格律严谨,体现了唐诗文化的专业性。
杜甫在其祖父的影响下,自小喜欢诗歌,其所作“三吏”“三别”以及《秋兴八首》全篇,是杜甫七言律诗标准的体现。后人称杜甫为“诗圣”,认为他的诗可以看做诗史。
这里可以看出唐诗流传千年的原因之一,唐朝文人辈出,杜甫更是将七言律诗推上了巅峰,也成了摆在后世文人面前的一座大山,同时也是后世文学的参考标准。那么后世文人想要有所成就,不得不面对摆在面前的大山,所以唐诗始终被后世所记。
2.李白诗中体现的唐诗飘逸
如果说杜审言、杜甫等人是开启律诗标准,将诗标准化的人,那么李白就如同谪仙人,李白的诗始终贯穿飘逸二字,诗仙之名,不仅仅是体现在其诗歌作品,更是其为人。历史中记载的李白,从不阿谀奉承,对于权贵依旧以高傲姿态对之,杜甫的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是将李白酒仙与诗仙的姿态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且与杜甫的标准化不同,杜甫更的作品像是现代学术研究,非常讲究严谨与专业,而李白则不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并非当时盛行的律诗,也并非绝句,而是行诗,却依旧流传千年,且是以唐诗之名。
所以说,李白杜甫等文学大家是唐诗的集大成者,他们的文学水平让后世仰望,所以唐诗也成了后世文学的一道标杆。
二、唐诗中反映的唐朝风俗
上述的几种唐诗能流传千年的原因,皆是从文学角度来看,其实唐诗的广泛流传,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藏在唐诗里的唐朝风俗。
唐诗在文学方面,是中华文化集大成的体现,在另一方面,唐诗同样是一部历史,诗中蕴含中大量的唐朝风俗,这些风俗同样具有历史参考意义,所以唐诗的流传,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史书的流传。那么唐诗中能反应的唐朝风俗有哪些呢?
1.唐诗中体现的唐朝盛行音乐的风俗
既然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作又被称为“诗史”,那么杜甫的诗中,自然蕴含了大量的唐朝风俗。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如果从文学角度来看,杜甫以前后对比的形式,写的是李龟年前后不同的生活。意在烘托出出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变革,体现了杜甫对于开元初期鼎盛的眷恋,以及乱世的飘零孤苦之感。
若细读,则会发现开元盛世时期的唐朝风俗,李龟年是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之前一位技艺高超的乐师,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喜爱,红极一时。从这可以了解到,开元盛世初期,唐朝尚音乐。尤其是宫廷音乐,层出不穷,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便是最好的见证。
李龟年在安史之乱前是唐玄宗御用乐师,因唐朝盛行音乐,所以李龟年也成了当时音乐的代表人物。杜甫在诗中的前两句,正是对开元盛世下盛况一隅的描写。这正是因为唐朝盛行音乐,所以诗人作诗之时,考虑的并不仅仅是韵律、平仄,更重要的反而是音律的体现,诗除了朗朗上口,也要能够让世人易于传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