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宫廷仕女画
乾隆朝宫廷仕女画
乾隆朝宫廷仕女画
乾隆朝宫廷仕女画
(一)
女性形象的创作在中国画中被称作“仕女画”。早期的绘画,题材分科没有细目化,女性形象揉杂于人物画的创作中。随着画作中女性形象日益成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以女性为题材的画家队伍日益壮大,逐渐在人物画科内建立起一个专门表现女性生活的分目,被称作“仕女画”。尽管,画面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女,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又称作“美人画”。
乾隆帝自年少时起就勤于吟诗诵文,19岁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称帝后,闲暇之余仍广学博览,积极地参与文学和书画创作,最终成为清朝诸帝中文史哲知识渊博、汉学功底深厚、有一定书画素养的一代帝王,以至于在他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宫中设有 “如意馆”、“画院处”等机构,专门负责宫廷绘画的创作。宫廷绘画达到了继唐宋以来的鼎盛期,不仅创作队
伍庞大,而且作品数量亦冠于各代宫廷绘画。同时还形成了时代特征鲜明的、中西方绘画融合的新画风。于是,画坛首次以北京、扬州地区为中心,出现了南北两大风格流派。京城以宫廷绘画活跃一时,扬州以崛起的“扬州画派”令人瞩目,二者各具特,共同点缀着中国绘画史璀灿的星空。
大唐盛世
1            2             5
仕女题材是宫廷绘画表现的内容之一,属于宫中消遣类画作。它或用于乾隆帝展卷观赏,陶冶性情,或作为随时可以撤换的贴落画,用于室内装饰,美化空间环境。这类作品主要有金廷标的《仕女簪花图》、陈枚的《月曼清游图》、丁观鹏的《宫妃话宠图》、王儒学的《蕉桐婴戏图》等。
3             4
在宫廷仕女画的创作上,并没有专职从事仕女画的画家,金廷标、丁观鹏、陈枚、王儒学等人既能画仕女又能绘山水、花鸟或宗教题材,承旨创作,题材范围相当广泛。金廷标(?~1767),字士揆,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其父亦名画家,在当地颇具声望。金廷标从小受其影响而深得画学之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他以献《白描罗汉图》册得到皇帝的认可,旋入宫供职。由于他擅绘人物、花鸟、山水,且画艺高超,逐渐成为宫廷中重要的画家之一。乾隆二十八年其父病逝,乾隆帝特准他回乡奔丧,同时不扣除他离京期间的俸禄,恩遇有加。他的作品被皇家收藏上百件,仅登录于乾隆帝书画藏品著录书《石渠宝笈》中的就有79件,其中除有以女性形象为主题的《曹大家授书图》、《孟母移居图》、《冯婕妤挡熊图》外,大部分是他创作的山水、花鸟及人物画。丁观鹏(生卒年不详,约卒于乾隆三十五年以后)顺天(今北京)人,擅以工细的笔墨绘道释、人物、山水。雍正四年(1726年)以画艺精湛入宫供奉,先后备受雍正、乾隆皇帝赏识。作品为《石渠宝笈》等著录达70余件,其中除《仿仇英汉宫春晓图》、《乞巧图》、《摹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仕女画外,余皆宗教画或人物、山水题材画。同样,仕女画创作也不是陈枚、王儒学等人唯一的表现题材,他们在肖像、楼阁、花卉上均有所建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