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树立低碳意识,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气候变化及其原因
• 1.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认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其实质,是因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称为“气候变化”;
•因自然原因而改变大气组成的称为“气候变率”;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
原因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加剧。
1.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2.森林资源的大幅度减少(1/5)。
• 1.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其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
• 2.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此影响称为温室效应。
• 3.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引发的后果
• 1.海平面上升;
• 2.影响动植物适应性,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物种消失;
• 3.灾害性天气增加,影响农业生产;
• 4.危害人类健康。
人类生存权的意义
• 1.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 2.人类面临生存危机,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人类生存;
• 3.自然环境和生存权紧密相连,目前气候变化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权;
• 4.这种状况与现在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直接相关,所以,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 1.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水平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是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幸福指数”的概念最早是由不丹国王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在人均GDP仅为10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比较幸福。“不丹模式”
引起世界的关注。
•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
•社会人口因素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
•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
•个性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等;
•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环境因素如水体、空气、土地、动植物、生物及气候等
生态环境与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 1.和谐清洁的生态环境给人以愉悦;
• 2.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可以舒缓、调节心理压力;
• 3.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总之,环境状况直接决定着人的生存质量,左右着居民的幸福程度,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公民幸福指数。
第四节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但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承担的责任是有区别的,发展中国家的排放还是属于生存排放(荷兰人均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是11.4吨,而中国人均年排放量只有3.66吨,是中国的3倍多);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考虑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上的差异,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根据该原则,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并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方针举措
• 1.成为制定国际规则的主要参与者;
• 2.担当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责任;
• 3.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推动者;
• 4.应对气候变化的认真行动者;
• 5.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贡献者。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摘自国家“十二五”规划
思考题
•S1—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其实质是因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
•S2—P4-5
•S3—P5
•S4—P6
•S5—P13
•S6—P16-21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其形成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过多过滥、粗放式地使用资源,单位能耗和单位资源耗量过高,资源枯竭进一步加深;
•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
(二)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
1.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技术、产业、制度和观念四个层面。狭义地说,就是在
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特征的经济运行模式;
• 2.核心——节约使用能源,减少碳排放;
• 3.实质上就是经济活动低碳化,能源消费生态化。
1.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原则立场
•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应当同举并重。
思考题
•S1:战后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与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提出严峻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人类共同做出了不懈探索:
• 1.《寂静的春天》引发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 2.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促使人们反思传统的发展模式;
• 3.《框架公约》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根本原则;
• 4.《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具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
• 5.“巴厘岛路线图”具有里程碑意义;
• 6.《哥本哈根协议》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还是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以后的谈判打下了基础。
•S2—P42 S3—P44 S4—课件和52 S5—P60
第三章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增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利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这一切都标志着:人类文明正面临一次重大转型。
•它包含: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
•低碳能源——简单的说,即为含碳量少的能源或者非碳基能源。广义上说,是一种既节能又减排的能
源。
•它包括:新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氢能、海洋能等;
还包括能源的传输方式如高压、超高压、以及由此衍生的智能电网业务等。
•(一)低碳城市的含义
• 1.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模式。
• 2.低碳城市有多种理解——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姜克隽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2010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一)低碳农村的含义——P102
•(二)低碳中国的希望在农村(散居散养、经济结构、发展水平、消费环境、节俭观念等)
•(三)如何建设低碳农村?
•推广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逐步改变散居散养(前进村的社区模式);
•改变耕作制度和灌溉方式;
•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水还生态);
•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农家乐)。
•(四)低碳农村发展蓝图(112)
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从传统“三高一低”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更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中国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潜力(P121);
•我国“两型社会”的提出和“十二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思考题
•S1—P71-74
•S2—P75
•S3—能够减轻建筑物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能源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S4—P102、112
马来西亚天气•S5—见课件。
第四章低碳环保新机遇
一、企业碳资产管理
1、碳资产是一个具有价值属性的对象体现或潜藏的所有在低碳经济领域可能适用于储存、流通或财富转化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2、碳负债是超过限定配额的碳排放量,它是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控制及配额交易政策下涉及的新概念。
二、中国企业的碳战略机遇
在全球低碳背景下,要想把握机会就应该引入企业碳资产管理的概念,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和排放权分配可能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1、低碳战略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2、低碳绿企业必将是人们消费的首选
3、促使企业碳财富的形成
4、具备完善的低碳思维意识
1、碳交易及其基本原理
碳交易:以二氧化碳当量作为计算单位的温室气体交易,简称“碳交易”。碳交易是目前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所采用的最重要的市场机制。
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买方通过支付现金或采取技术援助等措施从卖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从而实现其减排目标。
2、全球碳市场的三大交易机制
《京都议定书》确定三大灵活的市场机制以解决公共环境问题,即:联合履约机制(JI)、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三大机制的共同特点是“减排”,核心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量化,容许进行市场买卖和交易,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最廉价的减排成本。
3、碳项目市场的买家和卖家
市场买方有来自发达国家的政府购买计划、多边/私人基金、能源/贸易公司、咨询开发商和金融机构等。
通过购买CDM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额CER用于履行本国或本企业的减排承诺,或到排放贸易市场再交易获利,或为了保护全球环境实现碳中和。
市场卖方集中于少数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马来西亚5个国家产生的CER占总量的80%左右。
1、碳金融:低碳经济投资或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2、碳基金:是指以基金方式来促进碳减排的融资方式。全球碳投资载体分三类:碳基金、项目机构和政府购买计划。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构建以碳交易市场为基础,包括碳基金、银行贷款、碳保险、碳证券及其一系列创新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
绿就业是指在农业、制造业、研发部门中从事有助于保持和维护环境质量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是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材料和水资源的消耗,避免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化的终极目的。
碳捕获与封存(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
提高幸福指数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
1、幸福: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能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2、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经济发展、法制建设、社会进步、居民生活与幸福水平的指标体系。
幸福指数=(生活满意度×平均寿命)÷生态足迹
培养低碳责任
1、低碳生活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
倡导每个人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培养人们低碳生活方式。
2、有效开展公益性低碳宣传活动
倡导低碳生活应该像普及义务教育一样,用多种方式经常化地进行低碳生活教育。
3、政策引导低碳生活
在社会管理领域,营造促进低碳生活的制度体系;在消费领域,推行碳标签制度;建立促进低碳生活
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公民碳补偿的服务体系。
碳足迹与碳中和
1、碳补偿:通过计算自己某次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出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通过个人植树货付款给专门的环保机构,通过环保项目抵消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2、碳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产品或装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志进行计算,用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