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面魔方公式图解法_魔方与论(一)(不要被标题吓到,高中生就可以看...
12⾯魔⽅公式图解法_魔⽅与论(⼀)(不要被标题吓到,
⾼中⽣就可以看)
前⾔:受好友邀请在专栏写⼀点⽂章,最近正好因为某些原因在看魔⽅与论的数学知识,于是准备写这么⼀篇。本⼈⾮常喜欢论,论⼊门其实⾮常简单,但其本⾝⼜⾮常迷⼈。⼤⼀⼀年⾥我倒是因为机缘巧合学了不少论 ,看了A.ZEE的<Group theory in a nutshell
for physics>,《代数⽅程与置换》,《对称和》等⼀些⼩书(但其实都忘得差不多了5555)。论与数学,理论物理,化学都密切相关,⾜见其重要性。
相信很多⼈都知道魔⽅与论密切相关,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可能就不太了解了。关于魔⽅的解法,据我所知很多⼈都是背公式,但我个⼈觉得如果只是看公式那么魔⽅就变成了⼀个⼿速游戏,个⼈认为这样失去了很多趣味性(很⾃豪地说我初中⾃⼰总结出了还原魔⽅的公式,后⾯每次忘记都能重新发明,于是⾄今也没有背过流⾏的公式,不过⾃⼰的公式⽐现⾏的公式复杂度⾼很多倒是真的)。
如果⼿边有⼀个魔⽅最好,如果没有,⽹上有⼀个魔⽅的模拟程序,可以⾛特定步数,⼀键还原,甚⾄可以统计⽅块的移动情况。(只不过windows 版本有些显⽰问题,因为软件⽐较⽼了,很可能不能正常使⽤)链接:Rubik Downloads
⼀、准备⼯作
我们先介绍⼀些有关魔⽅的基础信息。
魔⽅有三种不同的⽅块,分别为⾓块(8个,每个⾓块有三种颜⾊),棱块(12个,每个棱块有两种颜⾊)与中⼼块/⾯⼼(6个,每个中⼼块有⼀种颜⾊)。魔⽅总共有6个⾯,也就是6种颜⾊,每种颜⾊被分为九个⼩⾯,我们称之为facelets,也就是魔⽅总共有54个facelets。
我们操作魔⽅的时候,常常将⾯⼼的位置固定,将⼀个颜⾊的⾯⼼对准⾃⼰,同时也固定其上下左右的⾯⼼颜⾊,不再转动。于是魔⽅被分为6个⽅位,上(UP),下(DOWN),左(LEFT),右(RIGHT),前(FRONT),和后(BACK)。我们转动魔⽅时⽤字母代替操作,将该⾯对准⾃⼰后顺时针转动这个⾯90°。
取每个⾯的⾸字母代表将该⾯对准⾃⼰后顺时针转动这个⾯90°
例如,F就是将对准⾃⼰的⾯瞬时针旋转90°,R就是将右边的⾯⼼对准⾃⼰后旋转90°(注意操作中的“将该⾯对准⾃⼰”只是个假想操作,为了⽅便你了解转动魔⽅的⽅向),同理,B就是从⽬前的视⾓看,逆时针旋转离你视⾓最远的⾯⼼所在⾯90°。
那么转动两次即:
,⽽转动三次和逆时针转动⼀次效果相同,即:
,我们可以把逆时针转动⽤相应的⼩写字母表⽰。⽽转动四次等于不转。
⾮交换(⾮阿贝尔)的,例如FR≠RF,因此逆操作的顺序也要特别注意,⽐如FR的逆为rf⽽⾮fr,⾃⼰可以尝试注意魔⽅的旋转操作是⾮交换(⾮阿贝尔)
尝试。⽤字母表⽰则为:
⼆、⼀些基础知识
操作的阶(order):
我们容易知道,对于⼀个还原的魔⽅,做任意⼀个固定的操作组合(macro),重复有限次后魔⽅必定重新被还原。那么对于这个重复的次数,我们就叫做⼀个操作的“阶”。
例如,操作F的阶为4,⽽(FFRR)的阶为6,⽽操作组(FFLLBR)的阶为90。⽤开始给出的应⽤程序可以计算某操作组的阶数。
原来的状态:
现在我们来证明任意⼀个操作组进⾏有限次后,魔⽅必定会被还原成原来的状态
我们把这个操作叫做P,重复P的次数⽤次⽅的记号表⽰。显然不进⾏任何操作即
这⾥1是单位元(identitiy)。
由于每重复⼀次P魔⽅的状态都会被重排⼀次,⽽魔⽅的状态数是有限的,因此在不断重排中必定存在两个相同的状态。设操作P进⾏k次后达到某状态,P进⾏m次后再次达到该状态,即
,且m是最⼩的再次达到重复状态的数字。
若k=0,那么得证。如果k≠0,那么
。⽽若我们分别对k,m次操作的魔⽅进⾏⼀次逆操作,得到
,即
,与m是最⼩的再次达到重复状态的数字⽭盾,故k=0,因此
所以任意⼀个操作组进⾏有限次后,魔⽅必定会被还原成原来的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借助程序或者⼿动观察任意操作组的阶数。
有趣的是,操作(FFRR)的阶数为6,⽽6有因⼦2和3,⽽将操作(FFRR)重复两次或三次能获得⽐较规整的结果,但重复别的次数,⽐如五次,会获得⽐较乱的结果。同理,阶数为90的操作(FFLLBR)有因⼦45,将此操作重复45次也能获得⽐较有趣的结果。对于阶数较⾼的操作可由上⽂提到的程序实现。这⼀操作和置换的性质有关。
三、
什么是?
是⼀个包含有特定元素的集合,且在元素上定义了⼀个⼆元运算*(例如乘法,加法),满⾜以下四个条件:
1、运算*是闭合的。也就是如果g,h是G中的两个元素,那么g*h也是G中的元素。
2、运算*符合结合律。也就是说(f*g)*h=f*(g*h)
3、G中有单位元e。也就是说e*g=g*e=g。
4、G中的每⼀个元素,对于运算*存在逆元。也就是说,任意g∈G,存在
,使得
以下有⼏个注意点:
1、元素不⼀定是数字或矩阵,可以是任何抽象的东西,⽐如三维空间中的旋转,某种抽象的置换等等。
2、⼆元运算*不是乘法。是某种抽象运算的意思。具体含义因⽽异。
交换(阿贝尔),3、运算*不⼀定符合交换律。也就是g*h不⼀定等于h*g。如果这个运算对于每个元素都符合交换律,那么该称为交换(阿贝尔)
⾮交换(⾮阿贝尔)。
如果该运算对于某两个元素不符合交换律,那么该称为⾮交换(⾮阿贝尔)
4、上述四条条件中,关于单位元和逆元的部分可以去掉⼀半。也就是说,只需要左单位元和左逆,的定义依然不会改变。即通过e*g=g 和
能够证得的完整定义:e*g=g*e=g与
留作习题,读者⾃证不难。
5、为了⽅便,我们可以省去*的记号。例如
魔方怎么还原
6、元素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限的。⽐如平凡只有⼀个元素,那就是单位元。有两个元素的⽐如{-1,1}配上“乘法”这个⼆元运算。⽽整数在加法下也是⼀个,其中有⽆限个元素,其单位元是0。有理数除去0在乘法下也是⼀个,其单位元是1。
四、⼀些的例⼦
⽐较简单的例⼦上⽂我已经提过了。⽐如整数在加法下形成的,±1在乘法下也构成。
⼀些别的例⼦:
exampli gratia:n次单位根在乘法下形成⼀个有n个元素的循环。
循环。记为
。⽐如{1,-1}就记为
克莱因四元:是两个Z2的直和:
。直和可以理解为笛卡尔积,就是将中的元素配对。因此
。那么这个的乘法的运算⽅式为分量分别按照原来的乘法计算。⽐如,
如果我们把(1,1)记为e,剩下三个元素记为a,b,c,那么这个的乘法表如下:
klein group’s cayley table
四元数Q(有⼋个元素):{1,-1,i,j,k,-i,-j,-k},运算法则为:
。其乘法表如下:
Quaternion group’s Cayley table
正多边形的对称
:考虑正n边形,我们将所有使这个正多边形保持不变的操作作为这个的元素。⽐如正三⾓形的 ,其中就有6个元素,分别为沿正三⾓形的三条对称轴翻折,与沿正三⾓形的中⼼转动120°,240°和360°。可见
中有2n个元素。⽽
中有两个元素,即单位元和翻折,⽽
恰恰就是刚刚前⾯提过的克莱因四元。想想四元中的元素分别代表了什么操作?
旋转:如果我们把空间中的旋转作为元素,⽽运算则是旋转之间的叠加,那么我们可以获得旋转。对于⼆维空间,我们有:SO(2)也就是special orthogonal group,⼤家可以⾃⾏了解旋转矩阵。S代表矩阵的⾏列式为1, O代表正交,也就是元素正交:
。同理,对于三维空间中的旋转我们有SO(3),不过要注意,SO(2)与SO(3)最⼤的区别就在于,SO(2)是阿贝尔,⽽SO(3)是⾮阿贝尔,就是三维空间中的旋转操作不是交换的。要注意,旋转都是⽆限。
然后是我们的主⾓:置换!魔⽅其实是⼀个置换的⼦。
五、置换
我们⾸先得了解什么是置换:
所谓置换,就是将⼀系列有顺序的元素重新排列。⽐如数字1,2,3,4我们可以将其重新排列,例如重新排列成1,3,2,4,也就是2和3换了位置。其实质是2和3换了位置,⾄于名字叫什么都是⽆关紧要的,⽆论是叫1,2,3,4还是叫A,B,C,D,只要置换的实质没变,那么这个置换就是⼀样的。
我们可以把置换表⽰成以下形式:
,当然这个置换也可以等价地表⽰为:
,或者
等等,他们都是⼀样的。
为了⽅便起见,我们的置换可以被标记成另外⼀种形式,也就是所谓的cycle notation:
我们知道,上⾯这个置换其实就是把2和3换了位置,⽽1和4位置不变。
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置换表⽰成,(1)(4)(2 3),表⽰1和4位置不变,⽽2变成3,3变成2。
我们来看下⾯这个置换:
,⽤简便的表⽰⽅法我们可以写成:(1)(2 4 3),表⽰1的位置不动,2变成4, 紧接着4变成3,最后3变成2。为了简便,我们的(1)因为表⽰恒等置换,常常省去不写。可以看到,我们的置换部分(2 4 3)也可以写成(4 3 2)或者(3 2 4),但不可以写成(2
3 4),如果是最后的话那我们的置换则会变成:
那么两个置换的复合运算呢?⽐如先进⾏(1 4),再进⾏(1,3)我们会得到什么?
在有些书中,关于置换的复合是从右往左进⾏的,⽐如先进⾏(1 4),再进⾏(1,3)我们把它写成(1 3)(1 4)(⽐如A.ZEE的论),⽽有的书中则写成(1 4)(1 3)(⽐如笔者写本⽂所参考的魔⽅的⽂献),因为本⽂写的主要有关魔⽅,那么我们遵循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1 4)(1 3)意味着1投⼊了4的盒⼦,4先投⼊了1的盒⼦然后再转移到3的盒⼦,最后3被投到1的盒⼦⾥。也就是(1 4)(1 3)=(1 4 3)。但是,如果把(1 4)(1 3)从右到左运算的话,我们会得到(1 3 4)。可见两个置换的运算顺序是不可以交换的。
我们把置换括号内的数字个数成为置换的阶,⽐如(1 4)是⼆阶的置换,⽽(1 3 4)是三阶的置换。如果我们把(1 4),也就是⼀个⼆阶的置换重复两次,我们会得到什么?我们先把1 投到4的盒⼦⾥,然后再把它投回1的盒⼦⾥。所以1没有改变位置。同理,4也没有改变位置。那么
。如果我们把⼀个三阶置换重复三次呢?很容易猜到,我们也会得到⼀个恒等置换。如果我们把⼀个三阶置换重复两次呢?我们把这道题
留作习题,请读者⾃⼰求
。同时,读者也可以⾃⼰试着求求别的规律,⽐如(1 3 4)(1 4)等。做完前两题,尝试将任意⼀个n阶置换表⽰成n-1个⼆阶置换的复
合。
也就是证明
那么我们的置换也就新鲜出炉啦!我们可以把给定n个元素的置换当成元素构成⼀个,运算法则就是置换的复合。
⽐如我们把三个元素的置换构成⼀个
,其中有什么元素呢?(1)(恒等置换),(1 2),(1 3),(2 3)(⼆阶置换)(1 2 3)和(1 3 2)(三阶置换)。因此三阶置换总共6个元素。四阶置换呢?请读者⾃⼰⽤列举法证明四阶置换有24个元素。很容易⾃⼰计算n阶置换有多少个元素,也就是 个元素。请有兴趣的读者⾃⼰思考⼀下n阶置换与上⽂提到的多边形对称有什么关系。
奇置换与偶置换
由上⾯的习题我们可以知道,任何⼀个置换都可以表⽰成多个⼆阶置换的复合,即
那么因此,多个置换复合也可以表⽰成多个⼆阶置换的复合
我们把任意⼀个置换分解成⼆阶置换后,如果⼆阶置换有奇数个,那么我们称这个置换为奇置换,反之则为偶置换。
习题(有点点难度,且与本⽂关系不⼤,可跳过):
对于集合
的置换,如果把1变成
,把2变成
,把3变成 ,等等...且每个
都互不相同,试证明积
的正负性可⽤来判断该置换的奇偶性。例如,对于置换(1 2),我们有
,我们的积只有⼀项:
,⽽这个置换为奇置换。对于置换(1 3 2),我们有
,等等。
限于篇幅,本⽂先介绍到这⾥,后⾯会接着出新的部分。内容包括,魔⽅究竟是什么,有多少个元素,如何利⽤交换⼦发明魔⽅公式,如何利⽤降法解魔⽅等内容。
第⼆篇:
法会因由:魔⽅与论(⼆)(交换⼦⽜啤!)z huanlan.zhihu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