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打车实验报告总结
美团打车实验报告总结
一、美团打车“观望式”拓展:短期优先发力司机,后续观望乘客端
1.1 平台加速成长三阶段:先司机供给,再乘客流量,最终自循环
1)如何选择平台?司机看到手收入,乘客看用车体验
司机想要“挣得多”,关注日均单量或是最终的日均到手收入,如果平 台无法提供足够的收入,司机就可能专向其他平台,这需要平台有足 够的单量提供或通过补贴实现短期补足;
乘客看用车体验,想要“价格实惠”、“打车快”,价格可以通过乘客补 贴来实现优惠,打车响应速度则正比于平台上可提供服务的司机人数。
2)为何先发力司机端?平台黏性强,司机规模是平台核心资源
对乘客而言,在价格和响应速度以外,不同平台间并没有本质区别, 而且只要下载 APP 就可以使用,更换平台的成本低;而司机更换平台 成本更高,更换意愿更低,因为其注册、审核的手续更复杂,车辆租 赁合约还可能约定了平台绑定服务时长。这也就使得平台的司机
体 相对稳定,而乘客更难形成沉淀,司机供给规模构成平台核心资源。 因此,相比“补贴乘客”,“补贴司机”的投入所产生的效果更加稳定。
3)如何实现加速成长?“三阶段”,首先通过补贴司机,构建核心资源, 中长期再进行乘客流量导入,形成规模,最终实现成熟状态下的自循环。
第一阶段:平台对司机端补贴,实现司机导入,带来基础供给,以提 升乘客打车响应速度,这一阶段司机增长快于乘客,可能使得司机的 日均收入下降,平台提供的补贴支撑司机的收入水平提升维持留存。
第二阶段:平台对乘客补贴,导入更多的乘客从而带来更多的基础订 单,也从而形成对司机供给的沉淀和固化,司机端补贴可逐步退出而 司机日均收入水平维持,乘客的打车响应速度可能略微下降。
第三阶段:平台基本实现内生的自循环,此时订单供需体量均已经较 大,平台凭借较高的日均收入和较好的打车体验对双方形成引力,平 台形成内生循环和成长,司机收入和乘客体验都处于较优位置。
1.2 “观望式”拓展的背景:自然换机,滴滴短期面临每月 2%用户流失压力
1.2.1 用户维度:因自然换机滴滴用户流失承压,速度约为每月 2%
被禁止注册和全面下架后,滴滴失去增量用户的补充,而换新机的用户若 不通过小程序入口将无法再使用滴滴。7 月 2 日滴滴被宣布开展“安全审 查”,新用户注册被暂停,滴滴出行不再有增量用户;7 月 4 日开始,滴滴 陆续在应用商店、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被下架,对两类用户而言, 实际影响不同:
1)对滴滴出行 APP 用户而言,未安装 APP 的手机或新手机将无法再 下载和使用 APP;
2)对滴滴出行小程序用户而言不存在本质影响,换机后在同一或 支付宝账号下仍然可以进入滴滴出行小程序,只有从未使用过、或主 动删除了小程序(极小概率发生)的用户,无法在小程序搜索界面 到滴滴出行,但通过滴滴出行仍然可以再次进入小程序。
使用习惯固化,APP 使用者在不能使用 APP 后可能短期并未转向小程序。 滴滴出行 APP 和小程序日活比例稳定在 6:4 水平,用户往往不会兼用 APP 与小程序。7 月事件发生后,
滴滴出行 APP 无法使用,而小程序入口 并未完全关闭,理论上来说不能使用 APP 的用户会转向小程序,体现为小 程序的日活走势与 APP 日活走势互补。但事实上,用户大多习惯固化,短 期发生切换的程度较弱,数据端来看,7 月初滴滴下架之后,APP 端日活 环比下降,小程序端日活的下降趋势并没有明显缓于 APP 端,其占比也稳 定,说明小程序端并没有大幅接受 APP 转移来的用户,短期来看迁移逻辑 较弱。
预计智能机用户自然换机周期为 30 个月,滴滴每月或有 2%的用户存在流 失压力。根据企鹅智酷 2017 年的调查数据,各品牌智能手机中 80%以上 的更换周期在 3 年以内,加权平均来看各品牌手机的使用平均时长在 23.4 到 29 个月之间。
滴滴年度活跃用户近 5 亿,后续若失去每月新安装用户约 950 万,基本验 证 2%的承压率。根据滴滴招股书,截至 21Q3 的过去 12 个月,滴滴平台 活跃用户 4.93 亿。在 7 月之前,滴滴出行 APP 每月新安装用户约 950 万, 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换新机、老用户回归、新用户(占比少)产生的自然新 增安装,而在 7 月开始,受下架影响,新安装数量大幅收缩,8 月已经不 到 100 万。后续来看,相对 4.93 亿的总用户数,每月 950 万的新安装消 失 ,意味着原本应当安装滴滴出行 APP 的约 1.93%的用户不能安装,与 前文推算的 2%的承压率基本一致。外卖订单量怎么提升
1.2.2 订单维度:滴滴 8 月约让出 2400 万单,但终局情况仍不清晰
滴滴订单量占行业优势,但 8 月降幅超过行业平均,市占率收缩。根据今 年 3-8 月的订单环比数据可以发现:1)行业订单量与滴滴订单量的环比走 势高度一致,验证了滴滴订单量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2)今年 8 月,全行业订单数环比下降 17.2%,美团打车等其他平台相对跑赢全行业环比降幅, 而滴滴环比下降 21.1%,比行业整体多 4 个百分点。
中枢估测滴滴在 8 月环比让出 3.75 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对应订单量 2400 万单,长期或让出 45%的市场空间。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推算, 滴滴在 21 年 2 月上报订单 4.26 亿单,占全行业 5.6 亿单的 76%,考虑到 各平台未上报部分的影响(根据 20 年披露数据,大多数网约车平台上报比 例在 90%以上,影响有限),估测敏感性上下限正负 5%,分别为 71%和 81%。2 月到 7 月,滴滴订单量占比基本维持攀升趋势,但是 8 月发生较 大幅度下滑,单月减少 3.75 个百分点,对应 8 月行业总订单数意味着让出 2410 万单。敏感性区间显示单月减少 3.5%到 3.99%,对应减少单数 2251 万单到 2569 万单
1.3 美团打车“观望式”拓展的策略:可争取的市场份额有待观察
1)整体策略:短期来看有市场空间让出,司机端发力也可取得一定程度效 果,但仍要观察最终可争取的市场份额和空间来决定投入程度。
2)司机端:美团打车近一段时间的主要发力方向,前期通过补贴、拉新等 方式扩充司机体,实现基础供给提升,9 月以来以维持优化为主;
3)乘客端:下一阶段发展重点,但当前仍未决定,乘客补贴尚未大范围铺 开,目前呈现精细化、针对性的特点;
4)行业形式:行业供给由滴滴向外分散化,其他平台也有成长,一方面分 走部分市场,另一方面对美团的供给(通过聚合服务形式)也形成支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